德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大下”,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
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云梦《秦简》载“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材料中官吏的任职方式是
A.中央任命 B.军功受奖 C.察举征辟 D.科举考试
3.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
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 D.加强了专制皇权
4.右图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的一幅插图,
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汉高祖
5.“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
6.从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到宋代童贯统辖禁军,再至晚清李莲英飞扬跋扈,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
A.专制皇权放大 B.官僚缺乏监督 C.宦官职权扩大 D.监察制度弱化
7.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有句对白:“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这反映了古代希腊的
A共和政体 B.商品经济 C.民主精神 D.等级观念
8.《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9.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 8万增加到80. 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
到3. 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新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场主及农民
10.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出下面的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1.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材料
反映的是哪国的政体
A.德意志帝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美利坚合众国 D.英国
1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中国社会全而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3.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由保卫国家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D.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14.“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土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
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6.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17.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
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俄国最终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 B.俄国彻底摆脱了剥削阶级的统治
C.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1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观察右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20.“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
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21.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
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
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方针
22. 1954年9月,主持法律制定工作的彭真指出:“在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中还有这么一种思想,
他们以为法律是只管老百姓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只管‘小人物’的,至于‘大干部’、‘大人物’,只要注意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一政策就够了,对法律遵守不遵守,是无关重要的”。在此,他强调的是
A.法律的推行遭遇了巨大阻力 B.国家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C.领导干部也应自觉遵守法律 D.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很淡薄
2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
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
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
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24.“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
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
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重新分配土地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农村某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
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曰:“中书所出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俱,知而寝默。”“……若拘私贪浊,非止坏会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奥斯特罗姆通过对《联邦党人文集》的深入研究后认为,美国复合共和制的
建立,称得上是深思熟虑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涵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制衡不是卡死,均衡不是平均。制衡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均衡是为了防止无谓的利益冲突。一项有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往往是内涵了权力制衡和利益均衡精神的。换句话说,只有内涵了权力制衡和利益均衡原则的政治制度才会被创造出来。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对官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的哪些制度能约束官
员的上述行为 (10分)
(2)材料二中美国联邦党人“深思熟虑”之作是指什么 联邦党人如何协调“权力制衡和
利益均衡”的 (8分)
(3)综合两则材料,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有什么相同之处 清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对
我国的政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
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独立的
即半殖民地国家。但是,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牛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
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中国近代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胡绳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
观点进行论证,也可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 (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乎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1946年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
“全世界都应采取美国的制度,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末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1947年3月工2日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 观察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表明美苏两国存在什么矛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
入”采取了哪些行动?(7分)
(2)导致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图三和图四说明针对国际环境
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与建国初相比,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变化 (8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