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初高中衔接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初高中衔接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09 20: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初高中衔接测试
地理试题2024年9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新国道G219是中国唯一一条超过一万公里的国道,覆盖新疆至广西所有边境地区,是联通我国西部边境线、海陆丝绸之路的主动脉。由于纬度跨越大、途经地理单元复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文化给自驾游爱好者带来了巨大体验感和挑战性。下图为某自驾游爱好者在219国道沿线拍摄的部分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和拍摄路段对应的是( )
A ②-I B. ①-Ⅱ
C. ④-Ⅲ D. ③-Ⅳ
2. I路段为了保护公路而采取的合理的工程措施( )
A.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B. 封沙育草,减少动物活动
C. 建立沙障,扎设草方格 D. 挖沟固坡,防治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地形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 25.4米 B. 45.4米
C. 55.4米 D. 65.4米
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处位置坡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总书记的话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 植被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 B. 不同植被的经济效益不同
C. 植被具有不同的景观特点 D. 植树造林是治沙唯一办法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个面积不断增长的沙岛。下图为崇明岛东滩大堤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由图中大堤位置变化可知1949~1998年( )
A. 崇明岛东滩堆积明显 B. 长江水流速度加快
C. 长江泥沙量一直减少 D. 海水倒灌现象频发
7. 崇明岛定位为生态岛,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
①花卉园艺业②小麦种植业③现代服务业④观光旅游业⑤港口运输业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 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 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 河流携带到河口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9. 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地下水 B. 海水 C. 河流水 D. 雨水
10. 图中新月形沙丘( )
A. 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 1-4月移动速度快 C. 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 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基上种桑树、甘蔗等,塘里养鱼,基塘互相促进。但珠江三角洲快速的城镇化对延续千年的基塘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农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传统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变成了杂基鱼塘,基上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系统的主要原因有( )
A. 地势低洼 B. 气候炎热
C 土壤肥沃 D. 植被茂盛
12. 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降水
C. 交通 D. 市场
1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B. 工业化迅速推进
C.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D. 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领头雁”,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升上海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是( )
①深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限制对外开放水平
③借助发达交通网络,增强东中西经贸往来
④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 有利于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全流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技术产业
B. 成渝钢铁工业全部迁至武汉,保护上游水质
C. 在长江上游兴建水土保持林,推进生态建设
D. 下游经济圈推进防护林建设,防治洪涝灾害
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97%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2021年云南省提出相关发展规划,要将云南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生产基地。下表为云南咖啡产业“十四五”分年度目标任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面积 (万 亩) 产量 (万 吨) 综合产值 (亿元)
总值 其中
农业产值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批发零售销售额
2020年 149.7 13.1 311.4 21.5 68.1 221.8
2021年 150 13.5 350 23 77 250
2022年 14 400 25 95 280
2023年 14.5 450 27 113 310
2024年 15 520 30 150 340
2025年 15 600 35 185 380
16. 云南成为我国咖啡主产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气候 C. 土壤 D. 市场
17. 对云南咖啡产业综合产值的提高贡献最大的环节是( )
A. 种植 B. 加工 C. 仓储 D. 销售
18. 云南建设精品咖啡生产基地,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标准化基地建设 ②提升加工能力 ③扩大种植面积 ④全面更换优良品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研究显示,格陵兰岛冰原正在经历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图示意1992年、2002年、2007年融化的格陵兰冰原,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减缓格陵兰岛冰川面积变化的是( )
A. 木材加工业 B. 风能发电业
C. 石油化工业 D. 远洋捕捞业
20. 如果未来格陵兰岛冰川面积变化与1992-2007年变化趋势一致,可能带来的影响( )
A. 北极地区植物生长范围扩大 B. 北冰洋通航时间变短
C. 北极地区苔原景观长势变差 D. 岛屿附近港口条件变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渭河平原,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又称关中平原。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渭河平原自古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3)分析秦岭对渭河平原地区气候的影响。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荷兰人口约1780万人,经济发达。但该国也是一个低地国家,一半国土海拔低于1米,很多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荷兰西北部的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并在其上建设垦区和城镇(下图)
(1)依据当地的环境特征,说明当时修建拦海大坝的主要目的。
(2)简述须德海演变成淡水湖过程。
(3)有人说填海造陆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荷兰是否应大规模围海造田”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4. D 5. A
6. A 7. C 8. D 9. D 10. A
11. A 12. D 13. B 14. B 15. C
16. B 17. D 18. A 19. B 20. A
21. (1)北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南北高、中间低。
(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耕作;土壤深厚肥沃;临近渭河,灌溉便利。
(3)秦岭呈东西走向,夏季阻挡东南季风北上,使渭河平原降水减少;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遇到秦岭阻挡,在渭河平原一侧堆积,使渭河平原气温降低。
22. (1)荷兰西北部地势低洼,易受海水侵袭,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修建堤坝可阻拦海水,使土地免遭水淹;国土面积狭小,人多地少,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填海造陆。
(2)修建大坝使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大坝阻挡和减少了进入海湾的海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湖泊中盐度较高的海水;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陆地淡水大量汇入湖区,降低湖泊盐度。
(3)赞同。理由:荷兰地狭人稠, 围海造田能增加土地面积;国土地势低平,造陆可减少海水侵蚀;发达国家,资金技术雄厚。不赞同。理由:破环海陆自然生态系统;可能产生更大的损;造陆与维护成本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