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把握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思路。
2. 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 感受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人类文明的情感;正确认识祖国历史,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1856年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
1861年
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书信。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曾厚译。有改动。
背景链接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名声,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会怎么回答他呢?
誉( ) 恍( ) 绸缎( )
琉璃( ) 骇( ) 瞥( )
( )影 掠( ) 赃( )
裁( ) ( )然无存 富丽堂( )
丰功伟( ) 箧( ) 珐琅( )
脂 ( ) 曦( ) 缭 ( )
不可名( )
yù
huǎnɡ
chóu duàn
liú li
fà lánɡ
hài
xī
qiè
cái
liáo
赞
若
惊
晨
物
制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piē
见
剪
劫
lüè
zānɡ
荡
皇
绩
zhī
粉
状
眼花 乱
多音字
塞
塞满( )
要塞( )
模
规模( )
模样( )
sāi
sài
mó
mú
堵塞( )
sè
( )人听闻
骇 hài
言简意( )
赅 ɡāi
赅 骇
富丽堂( )
皇 huánɡ
( )恐不安
惶 huánɡ
惶 皇
形近字
( )零
( )缎
绸 chóu
凋 绸 稠 惆 调
凋 diāo
( )零
稠 chóu
( )怅
惆 chóu
声( )
调 diào
眼花( )乱
缭 liáo
( )望
瞭 liào
缭 撩 潦
( )草
潦 liáo
不可名状:
惊骇:
赃物:
荡然无存:
箧:
制裁: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惊慌害怕。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荡然,空无所有的样子。
小箱子。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
伟大的功绩。
词语解释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________。
丰功伟绩 汗马功劳
郑成功为祖国的统一立下了__________。
丰功伟绩
汗马功劳
相同点 都有“作出贡献”的意思。
不同点 “丰功伟绩”适用于作出巨大贡献的整体对象;对于个人则一般适用于领导人物。
“汗马功劳”一般只适用于个人,指个人辛苦劳累为整体、为集体或上级作出贡献。
词语辨析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治家和文艺理论家。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小说、剧本,还有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等。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圆明园相关知识: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主要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之称。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圆明园内还珍藏了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知识链接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段):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2-9段):赞美圆明圆的神奇壮丽,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罪行。
第一层(2-3段):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并告诉人们:圆明圆是属于全人类的。
第二层(4-9段):愤怒地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第三部分(10段):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侵略行径的控诉和谴责。
学习任务一:明确观点,理清思路
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活动一:1.圈画文中巴特勒上尉想要得到作者怎样的回答?
求得赞誉,歌颂他们远征的丰功伟绩。
2.圈画文表明作者态度的词句,看看作者给出的回答是什么?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
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
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
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批判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还可以概括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圆,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
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这篇文章(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找论题。
抓首尾的关键词句。
抓能体现作者观点的词句。
分析论据。
综合分论点。
考点
提炼、概括议论性文章的观点
返回
英法联军求赞誉
盛赞圆明园
怒斥强盗行径
表明批判态度
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
圆明园毁得让人心碎
层层推进 逐步展现
活动二:请根据以上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答题思路:
考点
梳理议论性文章的结构
(1)通读全文,判断结构形式。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等)式、层进式、并列式等。
(2)依据结构,规范组织语言。
总分总式:先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依次论证……这几个分论点(或: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述),再次提出中心论点。
层进式:文本先论述……,然后论述……,最后表明了……中心论点。
并列式:本文运用并列的结构,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作者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对圆明园进行了梦幻般的描绘,
然后,揭露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暴行,
最后,以“我证实……”的句式,表明批判英法联军暴行的观点。
作者的论证思路
小结
学习任务二:体会写作手法多样化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立场?
活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在作者心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活动2.雨果是怎么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并说说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铺陈
从建筑材料、装饰及规模方面,描写细腻,有很强的感染力。
活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类比
圆明园
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
比较
盛赞了圆明园在世界建筑中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从侧面表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行径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
铺陈、类比
铺陈,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以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类比,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进行类比的事物本质属性必须相同,否则就不能构成类比。
活动1.在作者心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世界奇迹
艺术价值
建筑材料、装饰、规模等
艺术地位
如同巴特农神庙,幻想的典范
用大理石,用玉石等建造;用宝石,用绸缎等装饰;大得犹如一座城市,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为了各国人民而建,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价值定性
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等相提并论
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的地位:
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世界奇迹
小结:
作者借助想象从多方面极力铺陈、类比,意在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神奇,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做铺垫,这样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对美好的东西被毁灭的痛惜之情。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丰功伟绩!巨大收获!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活动2.雨果是怎么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并说说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反语,起讽刺作用
【答题思路】运用反语,写出了……的意思,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含有嘲弄、讽刺(或者赞扬)的意思。
·反语,也就是“说反话”,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
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暴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课后习题: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抽象)
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强盗(具体、贬义)
比喻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怎样理解这里的“更彻底”“更漂亮”?
“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运用反语,辛辣地讽刺、批判了侵略者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文明”“野蛮”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毁灭人类文明,表达了作者的强烈谴责和无比激愤之情。
两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为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用嘲讽、揶揄的口吻,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极强。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的伟大品格,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博大胸怀。
《藤野先生》
1.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是反语、实是说他们的打扮很难看,不务正业,固守着清朝的陋习。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是反语,说他们精通时事,即熟悉无聊之事。
以旧带新:
《背影》
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太聪明了”运用了反语,褒词贬用,实际上说自己并不聪明,表现了作者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愧疚和自责。
探究: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与巴特勒上尉截然相反的态度,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上,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洁、公正的品格。
学习活动三:悟情感,见精神
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圆明园属于全人类。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课堂小结
中国被人如此掠夺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铺陈手法
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例如本文第3段,作者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2.类比手法
将圆明园与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
写作特色
3.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文中的反语形成了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批判。比如,在描述圆明园被洗劫时,作者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
作业
1.完成《基础题》;
2.读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学们被雨果的正直所感染。请你以一个中国学生的身份,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或感受。
写作要求:符合书信体格式要求;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