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中国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共5题,共5分)
1.秦始皇命令李斯等人制定大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3.西汉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两个盛世。
4.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5.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
6.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处是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
7.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如图),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8.下列信息来源于一位秦朝的官吏,其中可信的有
①拜会当地的县令 ②用五铢钱买生活用品
③儿子在太学求学 ④去灵渠工地察看进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分类整理为《封诊式》《编年纪》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回答第9-10题。
9.《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当时接受报告的应该是
A.诸侯 B.县令(长) C.刺史 D.太尉
10.《编年纪》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右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A.秦国攻灭六国 B.秦朝反击匈奴
C.秦末农民起义 D.推翻王莽政权
11.右图的秦朝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2.秦朝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以下史实能证明秦的暴政的有
① “蜀山兀,阿房出”
②“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③“皆取史籀大篆,……所谓小篆也”
④“任刑必诛,劓鼻盈募,断足盈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秦末某次农民起义的著名口号。关于这次农民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②起义军攻破咸阳,秦朝灭亡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④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它被誉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丝绸之路 D.班超管理西域
15.成语“乱七八糟”中的“乱七”是指西汉时期吴、楚等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的历史事件。它是
A.七国之乱 B.国人暴动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
16.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哲理。下列由秦汉历史衍生出的成语有
①揭竿而起 ②破釜沉舟 ③卧薪尝胆 ④四面楚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图) 。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A.中外交流的现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割据局面的出现 D.儒家学说的兴盛
18.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为推荐书目中某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推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19.史书具有十分明显的时空界限。下列史实能从《史记》中查阅到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陈胜、吴广起义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下表是西汉时期的铸币情况。其变化反映出
发行时间 名称 铸币情况
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 四铢钱 允许民间私铸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三铢钱 不准私铸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郡国五铢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赤仄五铢 由中央垄断
A.冶铸技术不断进步 B.货币制度日益完善 C.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D.中央加强经济管控
21.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现了土坯、红玉髓珠、海贝、彩陶、青铜器、漆器、大麦、粟、牛羊骨骼等众多遗存,它是青海作为早期丝绸之路关键路线的实证。据此可推断出
A.青海地区文明是游牧文明的遗存 B.青海考古遗址规模居全国首位
C.青海是早期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D.青海的文明呈现多元融合特点
22.如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楚汉之争 B.西汉的兴亡
C.东汉的兴衰 D.秦朝的兴亡
23.贾谊《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些举措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B.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 D.确保了大秦王朝的长治久安
2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B 霍去病北击匈奴 加强汉代中外交流
C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黄巾起义 推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
25.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2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当时
A.四川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
B.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C.劳动者普遍精通力学理论
D.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三、综合题(共3题,共35分)
26.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情景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10分)
【第一幕 问策】
汉武帝:始皇,快帮助我看看这幅图(图1),我遇到了点麻烦。
秦始皇:武帝,看来你们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 (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然而你们高祖却实行 (制度名称)。解决这个麻烦,主父偃之策 ,你不妨试一试。
(1)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3分)
【第二幕 共识】
秦始皇:武帝,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我曾被货币不统一困扰了很久,后来,我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佩服佩服。我也曾效仿您,统一铸造五铢钱,效果也很好。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各自认为自己统一货币效果不错的原因。(4分)
【第三幕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尊崇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我不赞同“尊崇儒术””的建议,在这方面,我与你有不同的做法。
(3)秦始皇在这方面曾采取了什么手段 他俩在对待“儒术”上尽管分歧很大,但目的是一样的,请写出他俩的共同目的。(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汉朝不仅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还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1)读图1、图2可知,汉朝的商人们载着丝绸等货物,从A (城市)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最远到达 B (国家);还可以通过海上航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穿过C 海峡,最远抵达D 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4分)
材料二:从20世纪初以来,甘肃、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大量竹木简牍。从这些出土简牍可以看出汉王朝以强大的综合国力,采取了不同措施,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繁荣,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编自张德芳《从出土汉简看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
(2)请写出汉王朝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而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三:甘肃、新疆等地还发现了很多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见下表。
遗址名称 出土的文物
悬泉置遗址 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谷物、有汉字的木简、公元前1世纪的纸张残片
高昌故城 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
尼雅遗址 蚕茧、桑树种子、锦缎、铜镜、炼铁炉残迹、一座佛塔
(3)请你选用材料三内容,围绕“丝绸之路”提炼一个观点并阐释理由。 (本小题采用分层给分,要求史论结合,分析全面,逻辑严密。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秦汉人物简表。
A秦朝统治者: 向全国颁布统一的历法, 用来指导农业和社会生活 B两汉统治者:颁布了更加完备的历法 C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①一书
D②:改进造纸工艺,造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的纸 E司马迁:撰写了我 国古代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F张衡:改进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发明制作了③,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G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是早期④的不同派别 H王充:批判君权天授、神仙方术,写成《论衡》一书. I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
(1)请将上述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分)
材料二:造纸术与佛教的传播路线。
(2)请图例补充完整,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秦的统一包括之后秦汉统治阶层对统一局面的维护都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基于这点,百姓对国家有了归属感和依靠感,在百姓对统一的国家产生依靠感之后,才可能形成文化自信力。
—谢祥康等《秦汉时期中国文化自信力形成研究》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昌盛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5小题,共5分)
1.F(统一的文字是小篆), 2.T, 3.F(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 4.T, 5.T。
二、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6—10 BCCBA 11—15 BCBCA 16—20 BABAD 21—25 DCBCD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35分)
26.(1)郡县制;(1分)郡国并行制度;(1分)推恩。(1分) (2)秦始皇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分)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3)焚书坑儒。(1分)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思想,巩固统治。(2分)
27.(1)长安;大秦(罗马帝国);马六甲;印度。(4分) (2)①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2分)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2分) (3)观点:丝绸之路促进区域文明交流。(1分)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谷物,高昌故城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尼雅遗址出土的蚕茧、桑树种子、锦缎、铜镜等,说明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交流。(2分)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高昌故城出土的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尼雅遗址出土的炼铁炉残迹、一座佛塔等,说明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2分)综上所述,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分)
28.(1)①《伤病杂寒论》;②蔡伦;③候风地动仪;④道教。(4分) (2)⑤佛教。(1分)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1分)⑥造纸术。(1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1分) (3)①人民群众的创新是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②善于继承和总结前人的智慧和经验;③中外交往的增多丰富了秦汉科技和文化;④国家的统一局面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任写3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