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中国历史》(七上)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共5题,共5分)
1.我国境内的早期智人有丁村人、长阳人、山顶洞人等。
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3.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4.仰昭文化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5.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结成炎黄部落联盟,统一部落,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二、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
6.右图是小李同学保存的一张不完整的远古人类陈列馆参观券。据此判断该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郧县人
D.蓝田人
7.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区。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
A.会制作磨制石器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旧石器时代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8.下列年代尺中,山顶洞人所在的位置应该在
9.下列出土文物中,能印证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爱美意识的是
10.下图是小金同学绘制的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的鱼骨图,图中①②应该是
A.淮河流域 小麦 B.长江流域 粟黍
C.珠江流域 水稻 D.辽河流域 水稻
11.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使原始人从居无定所走向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掌握了磨光、钻孔等技术 B.学会了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C.掌握了建造简易房屋经验 D.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2.某地农民在劳动时,意外发现一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上山遗址 D.北京人遗址
13.某博物馆展出的某农耕用具(见右图)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它属于
A.播种工具 B.翻土工具
C.收割工具 D.捕猎工具
14.右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它能反映出
①当时出现了家畜饲养
②河姆渡人对美的追求
③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④当时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共同说明这一时期已
A.使用磨制石器 B.使用骨器
C.出现原始音乐 D.发明陶器
16.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甲骨文字 B.遗迹遗物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17.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经十载,导百川,功名传万里; 定九州,规五服,圣主誉千秋。”最适合张贴于
A.湖南炎帝陵 B.陕西黄帝陵 C.山西尧庙 D.浙江大禹陵
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右图中“ ”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19.根据考古发现,陶寺古城遗址的建筑中既有大型宫殿,又有简易的半地穴式房屋,高等贵族、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的居住区各自分开。这表明,陶寺文化时期
A.建筑设计注重地理环境 B.尊卑等级初见端倪
C.城市规划水平已有进步 D.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20.《商君书·画策》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下列印证“妇织而衣”的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民间流传的“织麻为布,成作衣裳”传说
B.《礼记》记载炎帝“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C.半坡遗址出土了骨针、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D.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
21.如图为距今5300年左右的牙雕蚕,出土于河南巩义。该遗址不远处还出土了同时期的丝帛。专家推测此遗址为黄帝时代的都邑。据此可知
A.我国的早期人类起源于河南
B.河南郑州是黄帝陵的所在地
C.黄帝在此地击败了炎帝部落
D.仰韶先民已经能够养蚕缫丝
①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
②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耜、石磨盘
③ 良渚遗址出土的石犁
22.右表所示的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古代中国
A.远古人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炎黄传说的真实
D.早期国家的产生
2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陶寺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复杂多样 B.多元一体 C.各有千秋 D.异曲同工
24.右图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观察贝贝头部纹饰,可以发现它是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装饰纹饰源于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5.祭祀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虽然各地人们祭祀祖先的传统各异,但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
A.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B.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C.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D.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
三、综合题(共3题,共35分)
26.远古的传说,叙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黄河流域代表性联盟首领画像展示
(1)排列出这四位人物成为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写图片序号即可)。(4分)
(2)图1、2、3三位联盟首领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分)
(3)有同学发现这个画像展示并不完整,请你补充一位联盟首领,并说明理由。(4分)
(4)请你说说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意义。(4分)
27.走进周口店,感受远古文明。某校七年级(3) 班开展以“参观北京人遗址”为主题的微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10分)
(1)请据图设计一条游览路线,要求每个打卡景点都能参观到,从停车场开始,最后回到停车场。(2分)
【项目二:解说北京人生活情况】
(2)请根据以下参观中看到的遗物,向同伴解说北京人的生活情况。(6分)
参观中看到的遗物 北京人的生活情况
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①
②
③
北京人的下肢骨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 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
(3)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哪一种主要方法 (2分)
28.跟着亚运吉祥物,探寻杭州世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杭州亚运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其中 “琮琮”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图1 琮琮
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外围水利系统、古城遗址、墓地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1)亚运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 。(填文物名称)良渚古城遗址位于图2中的 。(填字母)(2分)
(2)联系图2、图3,分析良渚先民修建外围水利系统的原因。(4分)
(3)从图4、图5、图6中寻找证据印证“距今5000年左右良渚古城所在的区域已进入了文明社会”。(2分)
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选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请分析如此选址的原因。(2分)
一、判断题(共5小题,共5分)
1.F(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 2.F(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3.T, 4.T, 5.T。
二、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6—10 ACCCB 11—15 DCBCC 16—20 BDABC 21—25 DBBBD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35分)
26.(1)图4、图2、图3、图1。(4分) (2)制度:禅让制。(1分)特点:推举贤德之人来管理联盟。(2分) (3)炎帝。(2分)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 (4)远古传说为我们揭示了精神层面的内涵。(2分)通过分析相关传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和精神内核。(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示例:停车场—鸽子堂洞—北京猿人展览馆—第二地点—山顶洞—猿人洞—第三地点—第十二地点—第四地点—第十五地点—停车场。(其他路线也可以,2分) (2)①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2分)②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2分)③狩猎是北京人获取食物的方式之一。(2分) (3)考古发现遗存。(2分)
28.(1)玉琮。(1分)C。(1分) (2)①良渚古城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2分)②古城所在地地势低平,易形成山洪,修建外围水利系统,可以让大量降水蓄留在高坝库区和低坝库区,解除洪水威胁。(2分) (3)①良渚古城中有宫殿区、内城、外城三级,以及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标志着国家的产生;(1分)②不同的墓葬中,随葬品差别很大,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③墓葬中出土的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等大量玉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标志着阶级分化的出现。(②③任写1点,1分) (4)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选址在这,可以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我国悠久的文明,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