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21: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教材《中国历史》(七上)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共8题,共8分)
1.禹的儿子启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夏朝。
2.秦朝全面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3.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4.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5.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虽有战有和, 但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6.圆形方孔半两钱最早在秦朝开始铸造。
7.《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8.中国古代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每个皇帝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二、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9.下列能反映远古人类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10.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山东泰安出土的玉琮与浙江良渚出土的玉琮相似度很高,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与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青铜器十分相似。这些发现印证了早期中华文明
A.浩如烟海 B.多元一体 C.相互独立 D.辉煌灿烂
11.在涿鹿之战中结成部落联盟打败蚩尤,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12.下列对夏商周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奴隶制王朝向封建社会过渡 B.这一时期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C.生产力发展促使了社会大变革 D.是原始社会时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13.《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范围是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答第14-16题。
14.杭州亚运会开幕前,有个视频让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活”了起来,生动演绎了亚运会比赛项目 (右图),此文字是
A.隶书 B.小篆 C.金文 D.甲骨文
15.右图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设计结合了5件国宝级文物元素,其中龙鼻的设计来源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龙鼻设计元素反映了
①长江流域的文化 ②阶级分化的出现
③龙图腾崇拜产生 ④生产力水平低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全新视角带您认识读懂中华文化。以下是小甬同学观看纪录片后为部分国宝设计的推介词,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记载描述的场景得益于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驰道
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点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D.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著名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严刑峻法,加强君主专制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对外交往,学习西方技术 D.传播佛教,迎合民众愿望
20.下列连环画中,讲述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故事的是
21.下面人物扫描中的主人公是
A.蔡伦 B.张仲景 C.王充 D.张衡
22.在历史课堂上,同学们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下列几名同学的描述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甲:“穿衣服要看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乙:“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 ”
丙:“穿衣服应合乎季节变化规律,天气冷就多穿一点,天气热就少穿一点。”
A.甲—儒家 乙—法家 丙—道家 B.甲—道家 乙—儒家 丙—法家
C.甲—儒家 乙—墨家 丙—法家 D.甲—道家 乙—墨家 丙—法家
23.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B.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4.某同学在对历史朝代进行复习时,以知识卡片进行记忆。其中有误的是
25.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西晋
26.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右侧国画落款中运用的纪年法是
A.王位纪年法 B.干支纪年法 C.年号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28.下列成就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有
①《黄帝内经》 ②《洛神赋图》 ③《兰亭集序》 ④造纸术发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综合题(共5题,共5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理一理·远古时期人类的时序】
(1)将图中的A、C处补充完整。(2分)
【填一填·远古时期人类的位置】
(2)将图1中①②③④⑤处补充完整,并将序号写在图2中的合适位置。(5分)
【找一找·历史文物蕴含的信息】
(3)上面为一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根据该组文物,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5分)
30.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小钱币 大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制作了以下展板。(10分)
(西汉时)吴是个诸侯国, 但它依铜山铸钱, 富可与天子相比拟,后来终于成了叛逆(指吴王刘濞等举兵判乱)。邓通是个大夫, 因自铸钱, 财产超过了诸侯王。所以吴、邓氏钱遍布天下, 导致了禁止私铸钱命令的产生。
资料2《史记·平准书》译文(局部)
小钱币见证大历史 ▲观点:钱币的变迁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1两种货币的名称。(2分)
(2)根据资料1、2,分别指出图1中两种货币通行全国的历史背景。(2分)
(3)“小钱币见证大历史”。综合上述材料,对学习小组的观点加以论述。(6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追寻思想之光】 (1)请归纳上述孟子和韩非思想的异同。(3分)
【探寻治国之道】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2)针对这一问题,秦始皇实行了什么措施 有何意义 (3分)
【觅寻交融之路】
北魏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进一步强化改革, 重点是改革鲜卑族旧俗,推行汉化措施……。 (3)联系材料列举一项北魏统治者的改革措施,并指出改革产生的影响。(3分)
(4)请根据上述三段材料提炼主题。(2分)
32.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人口管辖·彰显帝国权威】
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2分)
【人口变化·折射朝代兴替】
古代中国人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人口 (人)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57年 2100万
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105年 5300万
蜀 炎兴元年 公元263年 94万
魏 景元四年 440万
吴 天纪四年 公元280年 230万
(2)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表格中古代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
【人口迁徙·推动文明扩展】
(3)根据图1,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空间特征。依据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4分)
33.历史地图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阅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9分)
(1)观察图1、图2,写出它们表示的历史时期。并运用图中的信息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
(2)图3体现的历史事件与图4体现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 (3分)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8小题,共8分)
1.F(夏朝是禹建立的), 2.T, 3.T, 4.T, 5.T, 6.F(圆形方孔钱最早是由秦国铸造的), 7.T, 8.F(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二、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9—13 CBBDD 14—18 DCBBB 19—23 BBAAD 24—28 CBDBC
三、综合题(共5小题,共52分)
29.(1)A:直立人; C:晚期智人(现代人)(2分) (2)①元谋人;②蓝田人;③郧县人;④北京人;⑤山顶洞人。填图略(5分) (3)示例:观点: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论证:骨耜的广泛使用使得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干栏式建筑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花瓣纹陶钵反映了制陶技术的进步,人们制作陶器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纹样,称为“彩陶”;陶纺轮既反映了制陶技术的进步,也说明当时掌握的纺织技术。由此可见,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5分)
30.(1)圆形方孔半两钱;五铢钱。(2分) (2)①战国时期,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全国的经济发展;(1分)②当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1分) (3)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见证了中国社会从诸侯割据混战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综上所述,一部钱币史,就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史。(6分)
31.(1)同:都主张统一。(1分)异: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和平统一;(1分)韩非主张武力统一。(1分) (2)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分)意义: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1分)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 (3)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任选1项,1分)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4)国家的统一与民族交融。(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或: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 (2)①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推动了人口的增长;(2分)②东汉末年及魏蜀吴时期,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国家分裂割据,长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2分) (3)特征:由中原(或北方)向江南地区和边疆地区迁徙。(2分)影响:改变了原有的人口分布,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及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1分)为南朝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分)
33.(1)图1:秦朝;图2:西汉。(2分)图1:观察图中的图例和图注,了解到该历史时期的都城在咸阳;已设立辽东、南海等多个郡,体现该历史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已实行郡县制;图中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根据地图上这些信息,可推断出是秦朝。(2分)图2:观察图中的图例和图注,了解到该历史时期的都城在长安;图中包含西域,并已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该历史时期的中央政权;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根据地图上这些信息,可推断出是西汉。(2分) (2)图3体现的张骞出使西域为图4反映的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2个历史事件各1分,关系1分,共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