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其根本原因是( )。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2.1770—1840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与此同时,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23 587吨,增加到1840年的206 793吨;1720年生铁产量为25 000吨,1840年增至139 640吨。据此可知( )。
A.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 B.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C.人们的工作强度增大 D.机器生产效率大增
3.洋务运动前,产业工人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0万人。甲午战后产业工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4.《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派的机关报,该报每份售价4.5便士,对于工人读者来说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它出版后很快发展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宪章运动受到各阶层广泛拥护
B.无产阶级对自身权益的关注
C.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教育水平
D.宪章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拓展提升】
5.18世纪,英国从意大利学会了蚕丝纺织技术,又从荷兰模仿了精制的毛纺织技术,并转到棉纺织技术上,发明了“飞梭”、水力纺纱机等。英国还向德意志地区学习了用木炭做燃料的高炉炼铁法等,最后发明了轧制技术。这体现了( )。
A.向他国学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B.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C.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科技开发
D.工匠的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6.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 )。
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7.(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855年夏天,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曾给《泰晤士报》写信,说泰晤士河臭味刺鼻,已经成了“发酵的污水沟”。1858年,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理查德·欧文说,泰晤士河污水漫溢,“污染了空气”,具有“毒害和致病能力”,并随着“一个又一个夏天”的到来而变本加厉。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B.工业革命阻碍城市化进程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河流航运业受到严重威胁
8.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7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20年代 民生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依据下表中的信息,能够确定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771年 英国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织厂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A.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B.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C.工业革命促使资产阶级改革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企业诞生
10.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所示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 主要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等
培养、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宗教、国家、社会习俗、生产制度等)
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 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1.19世纪的欧洲,松散随意、忙闲交替的工作方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富裕者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没有时间观念。这也加强了一个社会共识,即当工人“进入上班时间”,他们的时间就属于“买下”其上班时间的老板。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因为( )。
A.资产阶级延长工人工时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观念变迁
C.技术革命扩大贫富差距
D.中产阶层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12.英国约克郡一名老工人回忆其在19世纪30年代时的生活时说:“远离自己的家乡,仅有两种可供休闲的去处,即教堂、小礼拜堂抑或是酒馆。前者很少开放,后者很少关闭;前者毫无吸引力,后者极具吸引力。”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
B.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
C.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发展
D.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工人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摘编自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 许多早期的工厂都是可怕的地方,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有人报道说:“我们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休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她们都是熟练工人,但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847年,《十小时工作法》将13—18岁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该法也适用于女工。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奴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摘编自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说明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女工工作环境和待遇变化的理解。(6分)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其根本原因是( )。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解析】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再到大企业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这说明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
2.1770—1840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与此同时,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23 587吨,增加到1840年的206 793吨;1720年生铁产量为25 000吨,1840年增至139 640吨。据此可知( )。
A.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 B.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C.人们的工作强度增大 D.机器生产效率大增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因为使用了机器生产,工人的生产率、工厂的生产力都有很大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生产率提高,工作强度是否增大,由材料信息无从得知,排除C项。
3.洋务运动前,产业工人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0万人。甲午战后产业工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新增资本、新设厂房增多,产业工人随之增多,故选B项;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一定程度上会使产业工人数量增加,但这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产业工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与生产领域关系不大,产业工人主要流向生产环节,排除C项;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发生在1912—1919年,尤其是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派的机关报,该报每份售价4.5便士,对于工人读者来说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它出版后很快发展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宪章运动受到各阶层广泛拥护
B.无产阶级对自身权益的关注
C.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教育水平
D.宪章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解析】由材料“英国宪章派的机关报”“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宪章运动是工人运动,虽然该报价格并不便宜,但工人阶级还是热衷于购买,因为它能让他们了解宪章运动,了解自身的权益,B项正确;“各阶层”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现象与教育水平关系不大,工人并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提高才去购买该报纸,排除C项;D项与工人买不买这份报纸并无直接关系,排除。
【拓展提升】
5.18世纪,英国从意大利学会了蚕丝纺织技术,又从荷兰模仿了精制的毛纺织技术,并转到棉纺织技术上,发明了“飞梭”、水力纺纱机等。英国还向德意志地区学习了用木炭做燃料的高炉炼铁法等,最后发明了轧制技术。这体现了( )。
A.向他国学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B.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C.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科技开发
D.工匠的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并经过学习后进行科技创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向他国学习先进技术是创新的主要方式,排除A项;“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
6.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 )。
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C.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美国、德国有大量发电厂和电动机,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故选B项;材料中并无美、德与英、法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德生产方式变革,并不能说明美、德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心,排除C项;材料仅有美、德两国的信息,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面貌的结论,排除D项。
7.(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855年夏天,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曾给《泰晤士报》写信,说泰晤士河臭味刺鼻,已经成了“发酵的污水沟”。1858年,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理查德·欧文说,泰晤士河污水漫溢,“污染了空气”,具有“毒害和致病能力”,并随着“一个又一个夏天”的到来而变本加厉。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B.工业革命阻碍城市化进程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河流航运业受到严重威胁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引发科学界人士的关注,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能说明工业革命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相反,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河流的污染,没有涉及河流航运业,排除D项。
8.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7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20年代 民生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民生,履行责任,C项正确;重视教育只是企业公益行为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未涉及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的技术情况,排除B、D两项。
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依据下表中的信息,能够确定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771年 英国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织厂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A.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B.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C.工业革命促使资产阶级改革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企业诞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织厂,这是近代工厂的开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工业革命拓展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改革。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表格内容体现的是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对资产阶级改革的影响与水力纺织厂、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近代企业诞生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
10.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所示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 主要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等
培养、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宗教、国家、社会习俗、生产制度等)
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 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逻辑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反映了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教育的要求,故选C项;通过表格信息不能解读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和社会的分裂对立,故排除A、B两项;表格信息体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不能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故排除D项。
11.19世纪的欧洲,松散随意、忙闲交替的工作方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富裕者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没有时间观念。这也加强了一个社会共识,即当工人“进入上班时间”,他们的时间就属于“买下”其上班时间的老板。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因为( )。
A.资产阶级延长工人工时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观念变迁
C.技术革命扩大贫富差距
D.中产阶层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当时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大量平民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资产阶级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地从工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让工人在上班期间不停地劳动,出现了“买断时间”的观念,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观念变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买断时间”的观念,并非资产阶级延长工人工时,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收入差距,无法得知技术革命扩大贫富分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在陈述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未提及中产阶层对社会的影响,排除D项。
12.英国约克郡一名老工人回忆其在19世纪30年代时的生活时说:“远离自己的家乡,仅有两种可供休闲的去处,即教堂、小礼拜堂抑或是酒馆。前者很少开放,后者很少关闭;前者毫无吸引力,后者极具吸引力。”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
B.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
C.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发展
D.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
【解析】工人们远离家乡,缺少信仰,生活单调乏味,泡在酒馆里消磨时间,反映出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D项正确;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与酒馆“很少关闭”且“极具吸引力”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并非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工人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摘编自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 许多早期的工厂都是可怕的地方,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有人报道说:“我们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休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她们都是熟练工人,但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847年,《十小时工作法》将13—18岁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该法也适用于女工。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奴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摘编自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说明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女工工作环境和待遇变化的理解。(6分)
答案 (1)地位: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纺织部门贡献最大。(2分)
原因:纺织业最先实现机械化生产,工厂普遍使用机器,原来由男性操作的工艺复杂、消耗体力的技术工作,被机器分解成简单、单调、对体力要求较少的工作,并由女工和童工代替;工厂主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便雇用工资低又容易控制的女工。(4分)
(2)理解:英国女工早期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当时工厂还有各种严厉的规定;女性逐渐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是熟练工人,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后来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或工厂法的保护)。(6分)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据材料一“妇女就业人口243万……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可知,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纺织部门贡献最大。第②小问,据材料一“1851年英国”“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工作的分解、工厂主获取利润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是熟练工人,但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工厂法》的出台……主要的劳动力”可知,英国女工早期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当时工厂还有各种严厉的规定;女性逐渐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是熟练工人,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据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可知,后来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或工厂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