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23:21:32

文档简介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战国时期,握有百万资财的富商巨贾,“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其中一些人堪比一邑之君,与其有着相似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被称为“素封”。“素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
D.官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2.199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下图),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字,该文物(   )。
A.再现了汉代隶书风采和天文观念
B.反映了古代新疆高超的丝织水平
C.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域地区的例证
D.反映出丝绸之路有利区域文明交流
3.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当时四川地区(   )。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D.平民饮酒习惯较为普遍
4.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宣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
A.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
B.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
D.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拓展提升】
5.汉代长安有“东西九市”,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唐代东西市皆设市署,最高长官为市令,官阶为从六品上;令之下有丞两人,官阶为正八品上。此外,还有录事、府、史、典事、掌固等办事人员,共18人。这反映了唐代(   )。
A.“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城市坊市分区制度已经瓦解
C.经济管理进一步得到细化
D.商业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6.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10世纪起就已知道使用信贷工具”。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被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7.下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陵墓壁画(局部),图中描绘了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一说为蓬特在今天的索马里)进行贸易的场景。这说明古埃及(   )。
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
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
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
8.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9.下表为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正规市” 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市场
“草市” 农民的临时集市
“军市” 军队设立的专门市场
“夷市” 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市场
“互市” 与“敌国”进行边境贸易的市场
A.商业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B.国家商业政策缺乏稳定性
C.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
D.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10.中世纪的欧洲人普遍谴责放贷谋利的行为,认为这在上帝看来是可恶可厌的罪恶。16世纪中叶,法国法学家查理·杜摩林要求人们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于是,以借贷取利的活动不再被视为不义,高利贷可以畅通无阻了。这一观念变化(   )。
A.反映出社会道德的沦丧
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是新教广泛传播的结果
D.是法律偏袒贵族的体现
1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比较下列两幅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海外商业贸易图,它们可以说明(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C.航海技术明显进步 D.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12.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支付;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的出现解决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
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商贸的主要载具是船只,一般认为,沉船数的增加是进出口贸易扩大和繁荣的重要表现,而“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沉船数是前两个世纪的三倍”,在此期间罗马商贸繁荣程度可略见一斑。有关资料表明,罗马本土进口货物品种不同,产地各异。一般来讲,罗马从高卢、西班牙得到金属、粗羊毛、兽皮、皮革等;从亚洲的本都、叙利亚输入木材;从巴勒斯坦南部获得阿拉伯运来的香料;从西西里、小亚细亚、埃及买得粮食。富裕的罗马人热衷购买小亚细亚、腓尼基、叙利亚及亚历山大里亚制造的精美织物、地毯和玻璃器皿。罗马人也常到希腊购买艺术品。此外,奴隶贸易在罗马进口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罗马本土的农牧产品、手工业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绝大部分产品被自身城乡之广阔地方市场吸收和消费掉了。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城市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汉代的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以后有了飞跃般的发展,长安城中外客商云集,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汉经济文化的开放性。伴随着商人的增多,商市也由原来的东西两市扩大到有九市可供交易,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等传播到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在这以后,我国的丝织工艺品开始出现在西方国家,并享誉盛名。同时,丝绸之路也开辟了一条先进技术传播的通道。当时我国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以及四大发明随着这条通道传播到西方,而在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下,西域的一些特色农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
——摘编自郭博涵《丝绸之路对西汉文化经济及后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商业发达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对汉代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8分)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战国时期,握有百万资财的富商巨贾,“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其中一些人堪比一邑之君,与其有着相似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被称为“素封”。“素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
D.官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资产雄厚的富商巨贾,其生活富足,被称为“素封”,即无官爵封邑而堪比封君者,这说明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故选A项;材料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无关,排除B项;“素封”反映了商业发展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表述过于夸大,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
2.199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下图),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字,该文物(   )。
A.再现了汉代隶书风采和天文观念
B.反映了古代新疆高超的丝织水平
C.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域地区的例证
D.反映出丝绸之路有利区域文明交流
【解析】汉代织锦护臂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字,这说明当时新疆地区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不是隶书,而是篆书,排除A项;织锦来自中原而非新疆,排除B项;仅凭织锦上的文字无法得出当时中央对西域进行管理的结论,排除C项。
3.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当时四川地区(   )。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D.平民饮酒习惯较为普遍
【解析】根据材料“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可知,汉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A项正确;城市的经济职能突出是在两宋时期及以后,排除B项;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是在宋代及以后,排除C项;画像砖《酒肆》反映出汉代四川彭州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不能体现当时四川地区平民饮酒习惯较为普遍,排除D项。
4.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宣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
A.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
B.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
D.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在买卖房屋有读宣言的过程,对于房屋也有一定的描述,这体现出古埃及人在商业交易中遵循一定流程,C项正确;仅凭一份房屋买卖契约不能反映房屋交易频繁,排除A项;“普遍”一词夸大了契约的作用,排除B项;契约内容不能反映契约应用的广泛和普及,排除D项。
【拓展提升】
5.汉代长安有“东西九市”,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唐代东西市皆设市署,最高长官为市令,官阶为从六品上;令之下有丞两人,官阶为正八品上。此外,还有录事、府、史、典事、掌固等办事人员,共18人。这反映了唐代(   )。
A.“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城市坊市分区制度已经瓦解
C.经济管理进一步得到细化
D.商业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都城的商业繁荣,政府依据市的规模大小,设置不同人数的各类官职,这说明唐朝注重规范市场秩序,实行有序管理,体现了经济管理的细化,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排除A项;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突破了城市坊市分区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6.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10世纪起就已知道使用信贷工具”。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被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比伦、罗马、伊斯兰国家等地都在使用信贷工具,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商业交往中信贷工具的使用,不能说明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信贷工具,排除B项;C、D两项是信贷工具使用带来的影响,而材料仅涉及信贷工具的应用,排除。
7.下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陵墓壁画(局部),图中描绘了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一说为蓬特在今天的索马里)进行贸易的场景。这说明古埃及(   )。
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
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
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
【解析】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那时的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A项正确;“最早”的说法错误,B项排除;C项是古希腊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该画是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初,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9.下表为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正规市” 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市场
“草市” 农民的临时集市
“军市” 军队设立的专门市场
“夷市” 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市场
“互市” 与“敌国”进行边境贸易的市场
A.商业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B.国家商业政策缺乏稳定性
C.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
D.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解析】根据材料“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及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混战状态,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产生了一定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商业政策缺乏稳定性,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10.中世纪的欧洲人普遍谴责放贷谋利的行为,认为这在上帝看来是可恶可厌的罪恶。16世纪中叶,法国法学家查理·杜摩林要求人们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于是,以借贷取利的活动不再被视为不义,高利贷可以畅通无阻了。这一观念变化(   )。
A.反映出社会道德的沦丧
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是新教广泛传播的结果
D.是法律偏袒贵族的体现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人对放贷行为的态度由谴责变为接受,这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道德沦丧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新教传播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法律偏袒贵族无关,排除D项。
1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比较下列两幅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海外商业贸易图,它们可以说明(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C.航海技术明显进步 D.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解析】通过观察两幅地图,可以发现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航线由几乎完全沿海岸航行到横穿印度洋,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被打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材料反映的只是局部地区的交往,不能体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实施,B项错误;两幅图的航线无法说明商业贸易网络已经形成,D项错误。
12.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支付;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的出现解决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
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的出现解决了商贩的资金问题”等信息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D项正确;材料的核心词为“庄票”而非“货币”,“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介绍了庄票的种类和功能,不能体现出“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排除B项;“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商贸的主要载具是船只,一般认为,沉船数的增加是进出口贸易扩大和繁荣的重要表现,而“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沉船数是前两个世纪的三倍”,在此期间罗马商贸繁荣程度可略见一斑。有关资料表明,罗马本土进口货物品种不同,产地各异。一般来讲,罗马从高卢、西班牙得到金属、粗羊毛、兽皮、皮革等;从亚洲的本都、叙利亚输入木材;从巴勒斯坦南部获得阿拉伯运来的香料;从西西里、小亚细亚、埃及买得粮食。富裕的罗马人热衷购买小亚细亚、腓尼基、叙利亚及亚历山大里亚制造的精美织物、地毯和玻璃器皿。罗马人也常到希腊购买艺术品。此外,奴隶贸易在罗马进口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罗马本土的农牧产品、手工业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绝大部分产品被自身城乡之广阔地方市场吸收和消费掉了。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城市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汉代的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以后有了飞跃般的发展,长安城中外客商云集,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汉经济文化的开放性。伴随着商人的增多,商市也由原来的东西两市扩大到有九市可供交易,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等传播到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在这以后,我国的丝织工艺品开始出现在西方国家,并享誉盛名。同时,丝绸之路也开辟了一条先进技术传播的通道。当时我国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以及四大发明随着这条通道传播到西方,而在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下,西域的一些特色农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
——摘编自郭博涵《丝绸之路对西汉文化经济及后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商业发达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对汉代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8分)
答案 (1)原因:航运业发达;地方商业繁荣;国内市场广阔,需求大;国内外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4分)
(2)影响: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扩大了商品市场的规模;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商品交流;推广了中国先进技术;有利于新作物的传入。
因素:巨大的市场需求;强大的综合国力;便利的交通条件;开放的对外政策;竞争力强的商品。(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一般认为,沉船数的增加是进出口贸易扩大和繁荣的重要表现,而‘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沉船数是前两个世纪的三倍’”“罗马商贸繁荣程度可略见一斑”“但绝大部分产品被自身城乡之广阔地方市场吸收和消费掉了”“奴隶贸易在罗马进口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二“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 “伴随着商人的增多,商市也由原来的东西两市扩大到有九市可供交易,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等传播到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当时我国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以及四大发明随着这条通道开始传播到西方”“在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下,西域的一些特色农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说明。第②小问,根据两则材料中罗马和汉代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