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23:25:15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汉代书籍中关于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据此可推知,汉代(   )。
A.商品流通性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尚未真正实施
C.丝绸之路异常繁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据“西北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齐鲁之桑麻”可知,汉朝时,全国性的商品贸易已经出现,商品流通性增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至清朝,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区域没有出现西域诸国,不能说明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各地特产的记载,不能说明汉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排除D项。
2.下图所示是分别在越南中部、泰国南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有学者指出它们是汉朝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证明(   )。
A.物质交流促进文明审美趋同
B.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
C.铸镜技术经由丝绸之路输出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在东南亚地区出土汉朝工匠制作的铜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项正确;材料中东南亚各国出土的铜镜都是汉朝工匠制作的,并不是审美趋同,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排除B项;从材料只能看出物品的传播,看不出技术的输出,排除C项。
3.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据材料“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八方兼四方”“天下商贾皆聚”“万商之所必走”“九州百货备集之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前期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中心,而且各区域性的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这与当时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已出现,与这一时期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4.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其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其家人给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   )。
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
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
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
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免息借贷,免息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排除A项;B、D两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5.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出到东非的货物,主要是穆扎(当时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城镇)制造的长矛、战斧、短剑以及各类玻璃制品。同时,阿拉伯人还向非洲一些港口输出大量的酒类及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入的东非产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龟板,此外还有一些椰子油。这一现象(   )。
A.反映出非洲社会生产力的落后
B.体现了亚非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C.说明阿拉伯商人热衷于从事中介贸易
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进程
【解析】材料中阿拉伯地区同东非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体现了亚非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非洲社会生产力问题,排除A项;从材料只能看出阿拉伯与东非进行贸易,无法得出阿拉伯商人热衷于从事中介贸易,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贸易往来,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D项。
6.(2022·广东高考)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解析】根据材料“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并结合17世纪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可知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浪漫主义流派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公司的内容,排除C项;17世纪荷兰绘画中的场景的出现是受海外贸易的影响,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
7.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被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政策差异
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官方航海活动,是政治活动,且在小农经济社会中,政府不重视商业,财富多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发起者多为个人,政府只是支持者之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获取经济利益,所以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进入市场,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珍宝归入皇室宝库和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进入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排除A项;此时明朝和支持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都实行封建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排除C项。
8.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和油画大放光芒,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这一历史现象(   )。
A.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B.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C.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由材料“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和油画大放光芒,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可知,这一时期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渴求,刺激他们以掠夺财富为目的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工业资本主义兴起于工业革命期间,新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非影响,排除D项。
9.“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
A.有效地消除了战争根源
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项;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根源,排除A项;“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保证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0.1877—1883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
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解析】据材料“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可知,当时中国一些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民众也认为认购股票是投资理财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即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A项;1877—1883年是洋务运动中后期,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不久,并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排除B项;社会包括农村、城市、农民、工商业者等诸多方面,“广泛”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1.下图是1936年美国人苏伯特·约翰逊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为《老树产量更高》。作者创作此画意在(   )。
A.表达对政府政策的质疑
B.要求改变美国政治制度
C.揭示美国严重的环境问题
D.提醒美国人关注农业生产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漫画中,“新政”之斧砍断了“自由经济制度”这棵老树,工人正在栽培一棵“新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小树。而作者认为“老树产量更高”,因为图中的果实都是老树结出的。由此可见,作者认为自由经济才是最高效的,而“新政”伤害了自由经济制度,作者创作此画意在表达对政府政策的质疑,A项正确;作者认同自由经济制度,而自由经济制度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作者没有要求改变美国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环境问题无关,排除C项;“提醒美国人关注农业生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2.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征税以后的全部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周转,并且可以发展小私有经济。他认为这种小私有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   )。
A.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C.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
D.否定了农业集体化模式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根据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主张发展小私有经济,这说明列宁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目的是通过发展国民经济来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不是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排除A项;“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苏俄基于国情发展国民经济,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模式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下面的漫画发表于1995年,漫画中,德国前总理科尔执掌船舵,站在科尔身后的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他俩共同驾驶着一艘挂有欧盟盟旗的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SINGLE CURRENCY)的字样。该漫画意在表明(   )。
A.法德两国从对抗转为合作
B.欧元诞生冲击了美元霸权地位
C.欧盟内部的离心力量增强
D.欧洲货币一体化充满艰难险阻
【解析】从材料中看,写有“单一货币”字样的船在波涛中艰难航行,几乎就要沉没,这表明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艰难险阻,故选D项;法德从对抗转为合作的标志是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而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A项;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是在1999年以概念货币形式出现的,欧元纸币发行是在2002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95年,此时欧洲统一货币还没出现,不能对美元霸主地位造成冲击,排除B项;法、德两国都在快要沉没的船上,只能表现法、德在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合作,不能体现欧盟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1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解析】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与城乡差别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并未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依据材料时间“195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
15.下图是一幅题为《实在跑不动了》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源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B.使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乏力
D.南北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解析】漫画的题目是《实在跑不动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亚非拉国家走得“气喘吁吁”,基本停滞不前,而发达国家却在迅速前行,这在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南北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于生产力的进步,与国际格局无关,且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C两项。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这(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持续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
C.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出现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交易、全球研发投资和全球高新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能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和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此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投资控制力,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与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无关,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开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刘志英《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轮船招商局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时间概况
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5年11月组建保险招商局,是为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
1875年招商局请上海英国工部局技术协助,架设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77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
1877年12月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为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
1882年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87年在上海开始试办中国近代第一家保税仓栈
1896年11月投资创设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影响。(5分)
答案 (1)原因: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8分)
(2)影响:促进了商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推动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助推中国近代化。(5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招商集资、合股经营”可分析出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根据材料“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可分析出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结合民族工业发展可分析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第(2)问,根据材料“组建保险招商局”可分析出促进了商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根据材料“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可分析出推动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可分析出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为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可分析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根据材料“投资创设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可分析出助推中国近代化。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7世纪起,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帮助欧洲人建构了相对系统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国图像”,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此外,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时装版画也成为欧洲人了解东方与世界服饰文化的平台。“18世纪英国的乔治时代,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杂货店中,也能买到东方缎带等一些时髦的奢侈品。”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
——摘编自宋炀《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材料二 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征收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对英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便向中国皇帝派出了第一个使节,说明此时清廷“禁海令”已然不仅仅是海上商业贸易层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英双方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外溢:贸易、想象与环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服饰贸易繁盛的原因以及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冲突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8分)
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海上交通联系加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世界市场的逐步拓展;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东方纺织业技艺高超。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推动了西方服饰文化的变革和创新。(10分)
(2)实质: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对中国商品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之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冲突)。
评析: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政府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对外国市场的需求,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8分)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时间“17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海上交通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17—18世纪”并结合所学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世界市场的逐步拓展;根据材料一“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可知,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根据材料一“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的平台”可知,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根据材料一“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可知,东方纺织业技艺高超。第②小问,根据材料一“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可知,促进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一“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可知,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根据材料一“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可知,推动了西方服饰文化的变革和创新。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二“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对中国商品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之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冲突)。第②小问,根据材料二“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政府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根据材料二“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征收高额关税”可知,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对外国市场的需求,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
19.(9分)下图是1913—1998年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示意图(年均复合增长率)。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发展的共同趋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9分)
答案 示例
20世纪初至50年代前期: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都相对较低。这是受到了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3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3分)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弊端不断暴露,经济模式调整滞后和世界经济竞争加剧。(3分)
【解析】根据图中1913—1950年、1950—1973年、1973—1998年三个阶段美国和日本的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先确定历史阶段,再提出发展趋势,最后分别结合当时的重大事件来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时间状况
17世纪 早期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饮品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饮茶风尚进入皇家
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
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19世纪初英国人饮茶习惯开始流行开来,人们也开始理性消费茶叶。《女士与绅士的茶桌》(1818年)一书中介绍了饮茶:在晚餐之后喝茶,会帮助消化,并且消除因为肚子饱胀而带来的不舒服
19世纪 中期早餐茶习俗开始形成,人们在早饭时开始用红茶取代了酒和咖啡。而英国人最为看重的下午茶习俗也在同期形成
——据雷伍峰《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与特点及其影响》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世界市场影响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2分)
阐述:英国茶文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发展程度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饮茶风尚先是进入皇家,继而在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18世纪,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及其海外市场的扩大,其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这一时期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茶叶更是大量进入英国,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开始流行开来,茶叶消费也受到理性看待,并且各种茶文化开始形成。(8分)
总之,近代英国茶文化内容不断发展,并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题:表格反映了近代不同时期英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抓住表格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论题——世界市场影响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阐述:结合表格中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汉代书籍中关于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据此可推知,汉代(   )。
A.商品流通性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尚未真正实施
C.丝绸之路异常繁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下图所示是分别在越南中部、泰国南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有学者指出它们是汉朝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证明(   )。
A.物质交流促进文明审美趋同
B.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
C.铸镜技术经由丝绸之路输出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4.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其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其家人给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   )。
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
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
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
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
5.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出到东非的货物,主要是穆扎(当时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城镇)制造的长矛、战斧、短剑以及各类玻璃制品。同时,阿拉伯人还向非洲一些港口输出大量的酒类及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入的东非产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龟板,此外还有一些椰子油。这一现象(   )。
A.反映出非洲社会生产力的落后
B.体现了亚非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C.说明阿拉伯商人热衷于从事中介贸易
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进程
6.(2022·广东高考)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7.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被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政策差异
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8.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和油画大放光芒,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这一历史现象(   )。
A.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B.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C.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9.“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
A.有效地消除了战争根源
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0.1877—1883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
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11.下图是1936年美国人苏伯特·约翰逊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为《老树产量更高》。作者创作此画意在(   )。
A.表达对政府政策的质疑
B.要求改变美国政治制度
C.揭示美国严重的环境问题
D.提醒美国人关注农业生产
12.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征税以后的全部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周转,并且可以发展小私有经济。他认为这种小私有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   )。
A.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C.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
D.否定了农业集体化模式
13.下面的漫画发表于1995年,漫画中,德国前总理科尔执掌船舵,站在科尔身后的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他俩共同驾驶着一艘挂有欧盟盟旗的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SINGLE CURRENCY)的字样。该漫画意在表明(   )。
A.法德两国从对抗转为合作
B.欧元诞生冲击了美元霸权地位
C.欧盟内部的离心力量增强
D.欧洲货币一体化充满艰难险阻
1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5.下图是一幅题为《实在跑不动了》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源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B.使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乏力
D.南北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这(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持续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
C.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出现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开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刘志英《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轮船招商局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时间概况
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5年11月组建保险招商局,是为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
1875年招商局请上海英国工部局技术协助,架设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77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
1877年12月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为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
1882年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87年在上海开始试办中国近代第一家保税仓栈
1896年11月投资创设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影响。(5分)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7世纪起,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帮助欧洲人建构了相对系统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国图像”,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此外,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时装版画也成为欧洲人了解东方与世界服饰文化的平台。“18世纪英国的乔治时代,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杂货店中,也能买到东方缎带等一些时髦的奢侈品。”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
——摘编自宋炀《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材料二 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征收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对英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便向中国皇帝派出了第一个使节,说明此时清廷“禁海令”已然不仅仅是海上商业贸易层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英双方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外溢:贸易、想象与环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服饰贸易繁盛的原因以及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冲突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8分)
19.(9分)下图是1913—1998年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示意图(年均复合增长率)。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美、日两国人均生产总值发展的共同趋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9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时间状况
17世纪 早期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饮品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饮茶风尚进入皇家
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
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19世纪初英国人饮茶习惯开始流行开来,人们也开始理性消费茶叶。《女士与绅士的茶桌》(1818年)一书中介绍了饮茶:在晚餐之后喝茶,会帮助消化,并且消除因为肚子饱胀而带来的不舒服
19世纪 中期早餐茶习俗开始形成,人们在早饭时开始用红茶取代了酒和咖啡。而英国人最为看重的下午茶习俗也在同期形成
——据雷伍峰《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与特点及其影响》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