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10 00: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9月阶段性检测
高二生物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班级、姓名、考场、考号。
3、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1.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膀胱内的尿液 B. 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C. 肺泡腔内的气体 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2. 如图是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 细胞通过甲、乙、丙和淋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D. 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3.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C.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处于稳定时,机体不会患病
4.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不畅使CO 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
B. 援藏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属于体温失调
C.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D 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
5.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中
C. 图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 和 ③<④
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节律性控制与脑干有关
B. 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C. 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呼吸的活动中枢
D.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7.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不宜马上运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 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
C. 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血管收缩,血流加快,肠胃蠕动加快
D.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8. 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纤维的构成无关
C.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9. 以下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中枢
B.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支配躯体运动和支配内脏运动的神经共两部分
C.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两部分,都是传出神经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都包含脊神经和脑神经,只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血管
10. 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传出)神经元病。它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后,产生静息电位
B. 以针刺②,渐冻症患者不能感觉到疼痛
C. ③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D. 若刺激S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该过程不是反射
11. 下图表示人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
B. 图乙中静息和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
C. 图丙中的e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
D. 刺激图甲中的①,A、B两个电流表的指针都会发生一次偏转
12.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脑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效应器是唾液腺
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退,需要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13. 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C点会持续兴奋
B.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
C. 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 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14. 花椒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的作用,被人们列为调料“十三香”之首。花椒带来“麻”的感觉是一种触觉,准确地说等同于50赫兹的震颤。花椒所含有的羟基甲位山椒醇可激活皮下三叉神经纤维RA1,而RA1纤维正好负责感受中等震动频率。如图是部分三叉神经纤维示意图,甲为电表,b和c为电表的两个电极,a为刺激位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羟基甲位山椒醇激活皮下神经纤维RA1,产生“麻”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 兴奋在三叉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C. 若a点位于b和c之间,且,则适宜刺激a点时甲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 一定范围内“麻”的震动频率大小与震动感受器产生兴奋的强度呈正相关
15. 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的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钠离子内流使神经元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B. 钠离子通道持续打开会提高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
C. 乌头碱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不会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注射阿托品(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16. 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需消耗能量
D. 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一个图1装置给予神经纤维一个有效刺激,即可测出动作电位
17.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18.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毒品可卡因会使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B. 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会使其Cl 通道打开
C.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扩散需要能量
D. 多巴胺的重摄取会被可卡因阻碍,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19. 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受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尿意过程:牵张感受器→④→脊髓→②→大脑皮层
B. 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的截瘫病人无法完成排尿
C.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收缩
D. 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0. 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间部
B.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 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21.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液体总称为___,其中A代表_____,B代表_____,C代表_____, 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E_____。
(3)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___,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_____和_____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4)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A、B或C”);若为红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A、B或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将引起_____。
22. 图1中的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多巴胺有传递兴奋、愉悦心情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原因是_______,效应器指___,图中①为_______。③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1乙中A、B、C三处,属于兴奋区的是____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_____。
(3)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的特点,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____。
23.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方式被释放,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单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
(2)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出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B
6. B
7. C
8. B
9. C
10. B
11. D
12. D
13. D
14. D
15. D
16. C
17. D
18. D
19. B
20. A
21. (1) ①. 内环境(细胞外液) 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④. 淋巴液 ⑤. 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①. 消化系统 ②. 泌尿系统
(3) ①.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②. 化学成分 ③. 理化性质
(4) ①. B ②. A ③. 组织水肿
22. (1) ①. 非条件反射 ②.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没有大脑皮层参与也可完成该反射 ③.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④. 感受器 ⑤. 神经递质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①. B ②. 局部电流(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3) ①. 流动性 ②.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③.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23. (1) ①. 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特异性受体 ④.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①. 上升 ②. 减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