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十
二
章
导 语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孔子,品读《论语》感悟儒家思想的魅力,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中国人!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朗读课文,直至成诵。品析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任务单
04
02
01
03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听圣贤之音
闻经典之言
第一课时
名丘,字仲尼姓名: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出生: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成就: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身份:春秋未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圣人信息
姓名:名丘,字仲尼
出生: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
成就: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被称为“圣人”, 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亚圣先师”。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思想:核心是“仁”。
身份:春秋未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名丘,字仲尼姓名: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出生: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成就: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身份:春秋未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言弃的强人,
公元前479年,因病溘然长逝,享年73岁,葬于山东曲阜城北泗水之滨。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山东曲阜“三孔”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是语录体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北宋幸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我
《论语》知识
“论”的意思是“编纂”。《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语录体为主。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北宋幸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儒家经典著作。
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历代儒家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文学常识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历代儒家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四书五经
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语录体
识圣人信息
知论语知识
任务一
朗读要求
任务二
听圣贤之音
闻经典之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按时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同“悦”,愉快。
连词,表顺接
温习,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
从
了解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这一章主要谈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时习”是学习方法——学习要经常复习;孔子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养都需要自觉进行,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是交友乐趣——与人相处;孔子认为交友的原则是志同道合,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热情友好,交流学习心得,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
“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怨天尤人,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并能宽容对待他人,这就是君子风范。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替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竭尽自己的心力。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提升品德的方法——随时要反省自己。
曾子认为: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反省、检查自己:忠(诚实)、信(诚信)、习(温习)。三个方面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矩,法度。
顺从意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解个人修养——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要立下远大的志向;
“而立”就是自立, 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
“不惑”意为不迷惑,到了四十岁,内心不再感到迷惘,许多事知道如何去做;
“知天命” 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
到了人生古来稀的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越出规矩。人生修养至此,也日臻完善了。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复习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凭借
做,成为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解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却,表转折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和“思”必须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能忍受。
啊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便是安通过颜回的例子,孔子不仅教育了他的学生如何在道。中保持品德和乐观,也启示了后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战。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义品德的培养格的塑造安贫乐道
本章讲解个人修养——修身要能经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
颜回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反映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他以学为乐,安贫乐道。这正是儒家推崇的一种品质。颜回能够做到在贫困中保持自尊和乐道,他对生活的积极接受和对命运的豁达看法,显示了他内心强大和独立。
通过颜回的例子,孔子不仅教育了他的学生如何在人生道路中保持品德和乐观,也启示了后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学习的三个境界
知
好
乐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一般了解
积极投入
全身心置其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
冷水
粗粮
弯着胳膊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句话对减少当今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几个人
就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的是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也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神。
解
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舍弃、放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流逝和河水的共同特点是:连续不断、不能倒流,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行动的紧迫感,孔子通过比喻,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这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指军队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改变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一个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
解 读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坚定
仁德
孔子的弟子
广泛
恳切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译
文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本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收获。
解读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
第三课时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同“悦” ,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古今异义
①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②可以为师矣
③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已:疏通、疏散。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古义:冷水(热水为汤)。 今义:无色无味的液体。
④饭疏食,饮水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⑥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⑦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⑧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③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学
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④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懂得)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 (wéi 动词,担任、充当)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温故而知新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其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⑤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代前面的“不善者”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之
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指代前面的“不善者” )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文言句式
省略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己”。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表判断)
判断句
倒装句
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应为:“回也,贤哉!”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博学笃志 匹夫不可夺其志
三十而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语归纳
任务三
解文言词语
明课文内容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治
学
篇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文主要介绍了治学篇、修身篇两部分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立志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为乐、珍惜时间
学习方法:按时复习、善于反思、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宽容平和、安贫乐道、志向坚定
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自我修养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人处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自我修养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自我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个人修养
修
身
篇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富贵与义产生矛盾是,坚守“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身的重要方法。
道德修养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品读“治学篇”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治 学
小 结
坚定志向 重道厚义
自我反省 循序渐进 安贫乐道
立志学习、善于学习
以学为乐、珍惜时间
按时复习、善于反思、学思结合、
宽容平和、、温故知新、志向坚定
修身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君子,是指有才有德的人,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君子之学
君子之德
乐学、笃志、
切问、善思、
善习、谦虚、
惜时、博学、
尚义、诚信、
忠诚、仁德
自省、宽容、
乐道、笃志
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44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主
旨
《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任务四
学圣贤之道
悟思想之光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