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16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半角模型)(精选精练)
(专项练习)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直线BC上,作射线AP,将射线AP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AQ,交直线CD于点Q,过点B作BE⊥AP于点E,交AQ于点F,连接DF.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用等式表示线段BE,E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为顶点作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于点,交于点,连接,求的周长.
3.(23-24八年级上·河南漯河·阶段练习)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
(1)求证:.(2)求证:平分.
4.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他的结论应是 ;(并写出证明过程)
探索延伸:
(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是的二分之一,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5.(22-23九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1)如图1,在四边形中,,,且,求证:.
(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6.【问题引领】
问题1:如图1.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祠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他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
【探究思考】
问题2:如图2,若将问题Ⅰ的条件改为:四边形中,,,,问题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问题3:如图3在问题2的条件下,若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的延长线上,则问题2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猜测此时线段,,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
7.()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探究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__(直接写结论,不需证明);
(2)如图,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是的二分之一,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直接写出三角形的周长.
8.(23-24八年级上·北京朝阳·阶段练习)在中,,点是直线上一点(不与重合),以为一边在的右侧作,使.设.
(1)如图1,如果___________度;
(2)如图2,你认为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点在直线上移动时,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B、C、E三点不共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补全图形见解析;(2)BE+DF=EF,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2)延长FE到H,使EH=EF,根据题意证明△ABH≌△AD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详解】(1)补全图形
(2)BE+DF=EF.
证明:延长FE到H,使EH=EF
∵BE⊥AP,
∴AH=AF,
∴∠HAP=∠FAP=45°,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
∠BAD=90°
∴∠BAP+∠2=45°,
∵∠1+∠BAP=45°
∴∠1=∠2,
∴△ABH≌△ADF,
∴DF=BH,
∵BE+BH=EH=EF,
∴BE+DF=EF.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
2.的周长为6.
【分析】要求△AMN的周长,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三条边的长,只能把三条边长用其它已知边长来表示,所以需要作辅助线,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通过证明△BDF≌△CDN,及△DMN≌△DMF,从而得出MN=MF,△AMN的周长等于AB+AC的长.
【详解】解:∵△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
∴∠BCD=∠DBC=30°
∵△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
∴∠ABC=∠BAC=∠BCA=60°
∴∠DBA=∠DCA=90°
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
在Rt△BDF和Rt△CND中,BF=CN,DB=DC
∴△BDF≌△CDN,
∴∠BDF=∠CDN,DF=DN
∵∠MDN=60°
∴∠BDM+∠CDN=60°
∴∠BDM+∠BDF=60°,∠FDM=60°=∠MDN,DM为公共边
∴△DMN≌△DMF,
∴MN=MF
∴△AMN的周长是:AM+AN+MN=AM+MB+BF+AN=AB+AC=6.
【点睛】此题主要利用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构造另一个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延长到,使,连接.先说明,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得,最后再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
(2)根据(1)的结论可得,,即可得出,即可得证.
【详解】(1)证明:延长到,使,连接.
,,
.
,.
.
.
又,
.
.
.
;
(2)证明:∵,
∴,
∵,
∴,
∴,
即平分.
4.(1),证明过程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先利用“”判断得到,,再证明,接着根据“”判断,所以,从而得到;
(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方法与(1)相同.
【详解】解:(1),证明如下:
如下图,延长到点,使得,连接,
∵,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
∴;
故答案为:;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下图,延长到点,使得,连接,
∵,,
∴,
在和中,
,
∴,
∴,,
∵,
∴,
在和中,
,
∴,
∴,
∵,
∴.
5.(1)见解析;(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涉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
(1)延长到,使,连接,根据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到,使,连接,根据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证明:如图,延长到,使,连接,
则,
又,
∴,
在和中,
,
,
,,
,,
,
,
在和中,
,
,
,
,
;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到,使,连接,
∵,
∴,
在和中,
,
,
,,
,
,
,
在和中,
,
,
,
,
.
6.问题1:;问题2:问题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问题3:结论:.
【分析】问题1,先证明,得到,,再证明,得到,即可得到;
问题2,延长到点G.使.连接,先判断出,进而判断出,再证明,最后用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结论;
问题3,在上取一点G.使.连接,然后同问题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问题1,如图1,延长到点G.使.连接,
∵,
∴,
∴ ,
在和中,
,
∴ ,
∴ ,,
∴,即,
∵ ,
∴,
∴ ,
在和中,
,
∴ ,
∴,
∴ ;
故他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问题2,问题1中结论仍然成立,如图2,
理由:延长到点G.使.连接,
∵ ,,
∴,
在和中,
,
∴ ,
∴ ,,
∴,即,
∵ ,
∴ ,
∴ ,
在和中,
,
∴ ,
∴,
∴ ;
即;
问题3.结论:,理由如下:
如图3,在上取一点G.使.连接,
∵ ,,
∴,即 ,
在和中,
,
∴ ,
∴ ,,
∴,即,
∵ ,
∴ ,
∴ ,
在和中,
,
∴ ,
∴,
∴.
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7.();()结论仍然成立,;().
【分析】()延长到点,使,连结,由“”可证,可得,,再由“”可证,可得,即可解题;
()延长到,使,连接,即可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即可解题;
()延长到,使,连接,由“”可证,可得,,由“”可证,可得,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1)延长到点,使,连结,
在和中,
,
∴,
∴,,
∵,,
∴,
∴,
在和中,
,
∴,
∴,
∴,
故答案为:;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到,使,连接,
∵,
∴,
同()理:,
∴,,
∵,
∴,
∴,又,
∴,
∴,
∵,
∴;
(3)如图,延长到,使,连接,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又∵,,
∴,
∴,,
∵,
∴,
∴,
又∵,,
∴,
∴,
∴,
∴的周长.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1);
(2);
(3)图象见详解;;
【分析】(1)先证明(),则可得,根据,可知;
(2)已知,则,则,根据则.
(3)连接,作使得,,连接、:根据,,可得,证明,进而可得,则,由此可证明之间存在数量关系为;
【详解】(1)解:在与中,
,
∴(),
∴,
∵,
∴
∴
故答案为:;
(2)解:已知,
∴,
∴,
∵
∴
∴.
(3)解:连接,作使得,,连接、,可得下图:
∵,
,
∴;
在和中,
,
∴;
∴;
∴,
∴之间存在数量关系为.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找出相应的判定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专题12.16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半角模型)(精选精练)
(专项练习)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直线BC上,作射线AP,将射线AP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AQ,交直线CD于点Q,过点B作BE⊥AP于点E,交AQ于点F,连接DF.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用等式表示线段BE,E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为顶点作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于点,交于点,连接,求的周长.
3.(23-24八年级上·河南漯河·阶段练习)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
(1)求证:.(2)求证:平分.
4.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他的结论应是 ;(并写出证明过程)
探索延伸:
(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是的二分之一,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5.(22-23九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1)如图1,在四边形中,,,且,求证:.
(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6.【问题引领】
问题1:如图1.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祠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他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
【探究思考】
问题2:如图2,若将问题Ⅰ的条件改为:四边形中,,,,问题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问题3:如图3在问题2的条件下,若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的延长线上,则问题2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猜测此时线段,,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
7.()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探究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__(直接写结论,不需证明);
(2)如图,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是的二分之一,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直接写出三角形的周长.
8.(23-24八年级上·北京朝阳·阶段练习)在中,,点是直线上一点(不与重合),以为一边在的右侧作,使.设.
(1)如图1,如果___________度;
(2)如图2,你认为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点在直线上移动时,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B、C、E三点不共线)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