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0 08: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懂就要问》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认识 “诵、例” 等 13 个生字,会写 “背、诵” 等 10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
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品质。
引导学生将不懂就问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问老师。
生:我会问同学。
生:我会查字典。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小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的做法。他就是孙中山先生。(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背诵、照例、圈画、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霎时、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生:背诵、照例、圈画、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霎时、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师:读得非常准确。这里面有几个多音字,大家找出来了吗?
生:“背” 和 “圈”。
师:非常好。“背” 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bēi” 和 “bèi”。当读 “bēi” 的时候,可以组词 “背包、背带”;当读 “bèi” 的时候,可以组词 “背诵、背景”。“圈” 也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quān” 和 “juàn”。当读 “quān” 的时候,可以组词 “圆圈、圈套”;当读 “juàn” 的时候,可以组词 “羊圈、猪圈”。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它们的读音和用法。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师:非常好。你概括得很准确。课文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表现了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精读课文
学习孙中山提问的原因
师:同学们,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提问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孙中山不懂书里的内容,所以他要向先生提问。
师:非常正确。在当时的私塾教育中,先生只注重让学生背诵课文,而不讲解书里的意思。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理解书中的内容。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孙中山提问的过程
师:了解了孙中山提问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向先生提问的。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孙中山提问的过程。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
师:谁来说一说孙中山提问的过程?
生:“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师:非常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孙中山提问的过程。首先,孙中山来到学校后,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师:对呀。孙中山学习非常认真,能够流利地背诵功课。那先生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呢?
生:先生连连点头。
师:很好。先生对孙中山的表现很满意。接着呢?
生: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师:非常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生:很认真,先生教一句他就念一句。
师:没错。孙中山对待学习非常认真。那后来呢?
生: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师:这时候孙中山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师:非常好。孙中山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他不满足于只是死记硬背,而是想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那他接下来做了什么呢?
生: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书里的意思。
师:为什么孙中山要 “壮着胆子” 呢?
生:因为在当时的私塾里,学生一般是不敢向先生提问的。
师:非常正确。在那个时代,学生对先生是非常敬畏的,不敢轻易提问。但是孙中山却敢于突破传统,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那他是怎么问的呢?
生:他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师:这句话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品质呢?
生:体现了他不懂就问的品质。
师:非常好。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的这种行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分析先生的态度变化
师:那先生对孙中山的提问一开始是什么态度呢?
生: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师:从先生的这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先生很生气,觉得孙中山不应该提问。
师:非常正确。在当时的传统教育观念下,先生可能觉得学生只要背诵就好,不应该提问。那后来先生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师: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生:因为孙中山勇敢地提问,而且还能流利地背诵课文,先生被他的认真和勇敢所感动。
师:很好。先生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生气到后来决定讲解书里的道理,这个转变也说明了孙中山的提问是有价值的,他的不懂就问的精神也影响了先生。
体会孙中山的学习精神
师:通过学习孙中山提问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先生态度的变化,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的理解。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请几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不懂就问。他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是想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所以敢于向先生提问。
生:我们小组认为,孙中山先生还很勇敢。在当时的私塾里,学生一般不敢向先生提问,但是他却壮着胆子站起来提问,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们小组认为,孙中山先生很认真。他能够流利地背诵课文,说明他在学习上非常用心。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孙中山先生的不懂就问、勇敢和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像孙中山先生一样,敢于提问,善于思考,不断追求真理。
(四)总结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了解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敢于向先生提问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先生态度的转变,这也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有勇气提出问题,就有可能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除了孙中山先生,在我们的历史上还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也有着优秀的学习精神。请大家课后查找一些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读一读,感受他们的学习精神。另外,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像孙中山先生一样不懂就问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五)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教学反思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敢于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表现了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分析先生的态度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孙中山先生行为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的学习精神时,还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将不懂就问的精神运用到实际中。另外,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一些,比如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制作一份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手抄报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