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23:27:41

文档简介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公元4世纪,罗马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粗俗化”,例如此前所有权与占有之间清晰的概念分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连法院办案手册也出现了过于简化的情况。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衰落导致政局动荡
B.共和时代贵族再次垄断立法权
C.罗马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D.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世纪即西罗马帝国后期,罗马法的内容和执行遭到破坏,出现“粗俗化”,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衰落和政局动荡,A项正确;公元4世纪是罗马帝国时期而非共和时代,排除B项;“罗马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倒退”是材料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促进而非破坏罗马法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
2.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包括洗礼、坚振、圣体、告解、终傅、神品、婚姻。下图所示为中古时期欧洲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保存了古典文化 B.主导了基层治理
C.强化了服务意识 D.承担了教化功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提出了从出生到死亡的“七圣事”,这对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基督教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D项正确;西方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西方基层治理并非由基督教主导,排除B项;材料反映基督教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而非为民众服务,排除C项。
3.面对一个案件时,法官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存在相关的案例,也就是法院此前是否已经针对同类案件作出过判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可以依该判例来决定本案所适用的法律,即法官决定案件的重要依据是从案例到案件。由此可知,该法官最可能适用的是(   )。
A.英美法系 B.日耳曼法
C.罗马法 D.大陆法系
【解析】据题干“案例”“则可以依该判例来决定本案所适用的法律,即法官决定案件的重要依据是从案例到案件”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属于英美法系的典型特征,A项正确。
4.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了(   )。
A.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联邦共和
【解析】“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表明自由平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表明主权在民,故选A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表明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没有涉及个人自由,排除C项;“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中的“君主”表明这是君主立宪,而不是联邦共和,排除D项。
5.1541年,新教加尔文派入主日内瓦,之后不久便颁布了《教会法案》,以此作为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如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这些规定(   )。
A.蕴含了勤俭的教化诉求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特征
D.贯彻了平等的法治精神
【解析】据材料“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派颁布的《教会法案》对市民行动作出了一些规范要求,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避免浪费、生活节俭的要求,A项正确。
【拓展提升】
6.(改编·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表所示是《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据表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
第一表 传唤 第五表 继承和监护 第九表 公法
第二表 审判 第六表 所有权及占有 第十表 宗教法
第三表 执行 第七表 房屋及土地 第十一表 为前五表之补充
第四表 家长权 第八表 私犯 第十二表 为后五表之补充
A.有利于调解罗马公民间的矛盾
B.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解析】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在宗教、私有财产等方面都有规定,这些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调节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本质上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针对的不是奴隶,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呈现的内容无关,排除。
7.下表所示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这表明中古西欧(   )。
法律类型 法律解读
教会法 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 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
王室法 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 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 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 是在11、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 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古西欧存在教会法、封建法、王室法、庄园法、城市法、商人法等多种法律,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提及中古西欧的多种法律,只评述封建法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项;中古西欧法律中既有肯定和规范世俗权力的封建法,也有肯定和加强教会权力的教会法,不能笼统地说“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出“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的结论,排除D项。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300年, 埃尔顿庄园法庭的记录中,记载着几个农奴被控告没有完成庄园主规定的运草任务的事件。这几个被指控的农奴却坚持自己没有违反庄园主规定的义务。“为此, 法庭查阅了有关佃户劳役的惯例, 然后确认:这些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 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农民和农奴如果在庄园法庭觉得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维护,可以越级向更上一级的法庭进行申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农奴利用庄园法庭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B.庄园法庭对领主的权力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C.庄园法庭对西欧社会的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庄园法庭对农奴的救援是有限的
【解析】据材料可知,农民与农奴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农奴通过诉讼获得了庄园法庭的支持,说明庄园法庭对领主的权力会产生一定的限制,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法庭对农奴的救援是有限的,因为农奴上诉的空间很少,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法庭对西欧社会转型有影响,但不是巨大的影响,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A.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B.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C.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D.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解析】材料“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强调宗教在生活中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不能得出宗教高于法律的结论,排除B项;平衡制约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10.《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式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该法系(   )。
A.重视司法程序 B.突出遵循先例原则
C.强调法律权威 D.坚持王权有限观念
【解析】据材料可知,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法律条文,不能随意创造法律,这说明大陆法系强调法律权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司法程序的信息,无法得出大陆法系“重视司法程序”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排除D项。
11.马丁·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是属灵王国,即教会,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一个是俗世王国,即国家,在俗世王国,人是受国王管辖的。两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两者是完全独立的。马丁·路德此言论意在(   )。
A.维护君主专制 B.阐明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C.倡导信仰自由 D.驳斥教权至上的观点
【解析】马丁·路德将俗世王国和教会割裂开来,而且强调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在俗世王国,人受到国王的管辖。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肯定了国王的权力,是对教会至上观点的驳斥,D项正确;A、B两项并未体现出马丁·路德对人的态度,排除;C项没有体现国家的独立性,排除。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中,为确保所有机构和个人受法律约束,特别强调政府分权制衡的重要性,法学家认为只有在不存在任何凌驾于社会之上、不受制约的个人或机构的条件下,作为统治规则的法律的至上地位才能确立,从而法治才能存在。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多元制衡 B.权力分治
C.信仰自由 D.法律至上
【解析】材料“分权制衡”“不存在任何凌驾于社会之上、不受制约的个人或机构”体现的是多元制衡,故A项正确;“权力分治”与材料“确保所有机构和个人受法律约束”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信仰问题,排除C项;法律至上与材料“特别强调政府分权制衡”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的方式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突出表现为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重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6分)
答案 (1)特点:自成一体;礼法结合,以礼为主;服务于宗法家族秩序和专制政体;德主刑辅。(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概括得出。第(2)问,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突出表现为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司法实践中,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归纳得出。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公元4世纪,罗马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粗俗化”,例如此前所有权与占有之间清晰的概念分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连法院办案手册也出现了过于简化的情况。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衰落导致政局动荡
B.共和时代贵族再次垄断立法权
C.罗马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D.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2.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包括洗礼、坚振、圣体、告解、终傅、神品、婚姻。下图所示为中古时期欧洲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保存了古典文化 B.主导了基层治理
C.强化了服务意识 D.承担了教化功能
3.面对一个案件时,法官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存在相关的案例,也就是法院此前是否已经针对同类案件作出过判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可以依该判例来决定本案所适用的法律,即法官决定案件的重要依据是从案例到案件。由此可知,该法官最可能适用的是(   )。
A.英美法系 B.日耳曼法
C.罗马法 D.大陆法系
4.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了(   )。
A.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联邦共和
5.1541年,新教加尔文派入主日内瓦,之后不久便颁布了《教会法案》,以此作为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如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这些规定(   )。
A.蕴含了勤俭的教化诉求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特征
D.贯彻了平等的法治精神
【拓展提升】
6.(改编·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表所示是《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据表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
第一表 传唤 第五表 继承和监护 第九表 公法
第二表 审判 第六表 所有权及占有 第十表 宗教法
第三表 执行 第七表 房屋及土地 第十一表 为前五表之补充
第四表 家长权 第八表 私犯 第十二表 为后五表之补充
A.有利于调解罗马公民间的矛盾
B.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7.下表所示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这表明中古西欧(   )。
法律类型 法律解读
教会法 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 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
王室法 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 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 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 是在11、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 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300年, 埃尔顿庄园法庭的记录中,记载着几个农奴被控告没有完成庄园主规定的运草任务的事件。这几个被指控的农奴却坚持自己没有违反庄园主规定的义务。“为此, 法庭查阅了有关佃户劳役的惯例, 然后确认:这些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 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农民和农奴如果在庄园法庭觉得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维护,可以越级向更上一级的法庭进行申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农奴利用庄园法庭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B.庄园法庭对领主的权力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C.庄园法庭对西欧社会的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庄园法庭对农奴的救援是有限的
9.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私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这体现了(   )。
A.欧美各国法律相互借鉴 B.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C.宗教伦理与教化的影响 D.平衡制约机制受到挑战
10.《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式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该法系(   )。
A.重视司法程序 B.突出遵循先例原则
C.强调法律权威 D.坚持王权有限观念
11.马丁·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是属灵王国,即教会,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一个是俗世王国,即国家,在俗世王国,人是受国王管辖的。两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两者是完全独立的。马丁·路德此言论意在(   )。
A.维护君主专制 B.阐明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C.倡导信仰自由 D.驳斥教权至上的观点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中,为确保所有机构和个人受法律约束,特别强调政府分权制衡的重要性,法学家认为只有在不存在任何凌驾于社会之上、不受制约的个人或机构的条件下,作为统治规则的法律的至上地位才能确立,从而法治才能存在。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多元制衡 B.权力分治
C.信仰自由 D.法律至上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的方式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突出表现为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重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