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23:33:30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春秋到战国中期,韩、赵、魏均铸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战国后期,增添了形态统一的小方足布和圜钱。这表明战国后期(   )。
A.实现了大一统
B.货币完成统一
C.商品经济繁荣
D.中央集权强化
2.下图所示为西汉五铢钱铜范。西汉统一发行五铢钱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为后世铸钱提供范例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金朝在其统治区域内发行了纸币,名为交钞。金章宗时,还铸造了我国最早开始流通的银币,由此形成了纸币、银币与铜钱、铁钱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这体现了(   )。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通货膨胀现象严重
C.活字印刷运用广泛 D.货币流通极其混乱
4.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多属于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5.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与黄金脱钩。这说明(   )。
A.经济“滞胀”加速美国衰落
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已形成
C.美国着手实行“新经济”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拓展提升】
6.下图所示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货币形制变化反映出(   )。
A.冶炼技术取得进步 B.商品交易日益发展
C.审美观念日新月异 D.货币功能不断调整
7.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货币上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   )。
A.货币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度日益提高
C.货币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货币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
8.“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送礼、购房、做生意,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排在第二位,以物易物也不频繁。这说明(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社会转型动力不足
D.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9.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央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之前增加了1—3倍。各省铸钱数量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B.商贸规模日渐扩大
C.财政体系逐渐完善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0.下表所示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11.(改编·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近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统计。由图可知(   )。
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竞争优势
B.世界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国际金融中心,从13世纪的佛罗伦萨,到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纽约,再到未来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   )。
A.印证了金融中心与经济地位同步变化的规律
B.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又从集中到分散的特征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资本原始积累
D.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人民币发行时期、图案对比表(部分)。
发行时期 图案
1948年12月 1元:工人和农民。50元:水车、工人和农民、压路机。1000元:耕地、秋收、拉机、推车、牧马
1962年 1元正面:拖拉机生产;反面:放牧。5元正面:炼钢工人生产;反面:露天机械采矿。10元正面: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反面:人民大会堂
1987年 1元正面:侗族和瑶族人物头像;反面:长城。2元正面: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物头像;反面:海南“南天一柱”景观。5元正面:藏族和回族人物头像;反面:长江。50元: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100元正面:“四伟人”头像;反面:井冈山主峰图案
  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图案的演变,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春秋到战国中期,韩、赵、魏均铸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战国后期,增添了形态统一的小方足布和圜钱。这表明战国后期(   )。
A.实现了大一统
B.货币完成统一
C.商品经济繁荣
D.中央集权强化
【解析】战国后期,商业比较繁荣,为促进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态统一的货币应运而生,故选C项;实现了大一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真正意义上货币的统一是在秦朝,即把圆形方孔钱定为统一的货币,排除B项;战国时期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项。
2.下图所示为西汉五铢钱铜范。西汉统一发行五铢钱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为后世铸钱提供范例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即西汉统一发行五铢钱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
3.金朝在其统治区域内发行了纸币,名为交钞。金章宗时,还铸造了我国最早开始流通的银币,由此形成了纸币、银币与铜钱、铁钱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这体现了(   )。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通货膨胀现象严重
C.活字印刷运用广泛 D.货币流通极其混乱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金朝形成了纸币、银币与铜钱、铁钱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故这一现象体现了金朝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
4.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多属于民间势力,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
【解析】白银是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多属于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放任自流,说明明清时期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白银是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外商控制了中国市场,排除D项。
5.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与黄金脱钩。这说明(   )。
A.经济“滞胀”加速美国衰落
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已形成
C.美国着手实行“新经济”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处于低谷,美元与黄金脱钩,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崩溃,故选D项;1973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排除A项;题干与美、日、欧三足鼎立无关,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行“新经济”,排除C项。
【拓展提升】
6.下图所示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货币形制变化反映出(   )。
A.冶炼技术取得进步 B.商品交易日益发展
C.审美观念日新月异 D.货币功能不断调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制造货币的材料变得更易取得,且货币形制变得更易携带,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冶炼技术取得进步和审美观念日新月异,排除A、C两项;货币的媒介功能并未改变,排除D项。
7.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货币上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   )。
A.货币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度日益提高
C.货币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货币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
【解析】从以重量命名钱币到以年号命名钱币,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不体现其本身的购买力,反映出政府在铸币方面的信用度提高,B项正确;货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逐渐提高,排除A项;秦朝统一货币后,货币形制就已经走向统一,C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且与题意不符,排除;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货币发行被国家垄断,D项不能体现从秦朝到隋朝,尤其是唐代货币钱文的变化,排除。
8.“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送礼、购房、做生意,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排在第二位,以物易物也不频繁。这说明(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社会转型动力不足
D.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解析】据材料“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铜钱的使用只排在第二位,以物易物也不频繁”可知,白银的使用逐渐涉及各行各业,这说明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商人社会地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白银的货币化,与自然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仅从白银的货币化,无法判定社会转型动力不足,排除C项。
9.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央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之前增加了1—3倍。各省铸钱数量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B.商贸规模日渐扩大
C.财政体系逐渐完善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解析】根据“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之前增加了1—3倍”“各省铸钱数量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并结合当时世界经济形势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了平抑银钱的比价,清朝加大了铸钱的数量,故选D项。
10.下表所示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材料中“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等措施,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国为自身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这使得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A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项错误。
11.(改编·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近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统计。由图可知(   )。
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竞争优势
B.世界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可见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增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C项正确;材料显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依然保持经济竞争优势,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重心呈现转移趋势,但尚未完成转移,排除B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12.(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国际金融中心,从13世纪的佛罗伦萨,到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纽约,再到未来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   )。
A.印证了金融中心与经济地位同步变化的规律
B.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又从集中到分散的特征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资本原始积累
D.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13世纪的佛罗伦萨、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纽约分别是当时的世界市场和贸易中心,它们成为金融中心是与其经济上的重要地位连在一起的,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呈现出从集中到分散,又从分散到集中的重要特征,故B项错误;13世纪的佛罗伦萨、20世纪的纽约、未来的亚太地区不符合C项所述,排除C项;未来的亚太地区不符合D项所述,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人民币发行时期、图案对比表(部分)。
发行时期 图案
1948年12月 1元:工人和农民。50元:水车、工人和农民、压路机。1000元:耕地、秋收、拉机、推车、牧马
1962年 1元正面:拖拉机生产;反面:放牧。5元正面:炼钢工人生产;反面:露天机械采矿。10元正面: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反面:人民大会堂
1987年 1元正面:侗族和瑶族人物头像;反面:长城。2元正面: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物头像;反面:海南“南天一柱”景观。5元正面:藏族和回族人物头像;反面:长江。50元: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100元正面:“四伟人”头像;反面:井冈山主峰图案
  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图案的演变,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论题:人民币图案变化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主题。(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图案洋溢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气息,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第一次由人民当家作主。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币图案中的拖拉机、炼钢工人、人民大会堂等信息,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愿景。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增加民族团结因素,同时体现了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肯定和纪念,并且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表达了对工、农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人民币图案的变化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变化。(10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他主题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材料展现了1948年以来发行的人民币图案的变化,结合所学可以拟定论题为人民币图案变化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主题。其次,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论述。如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图案有工人和农民、水车、压路机等,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气息。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币图案则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开展,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愿景。改革开放后人民币图案有各个少数民族的人物头像,体现了民族团结;“四伟人”头像和井冈山主峰图案,体现了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肯定和纪念,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表达了对工、农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最后,综上所述,人民币图案的变化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