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七律 长征
5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
大雪山
走过水草地
体会“远征”
红军穿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行程——
11个省
12座大山
24条长河
二万五千里
相当于半个地球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生字学习
词语认读
逶
磅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书写提示:“崖”和“渡”的撇都要写舒展。
用一个字来形容长征。
初读诗文
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远征难:
等闲:
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平平常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
联
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五岭山脉
逶迤
乌蒙山
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用“逶迤” 、“磅礴”形容 ,这是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这是 的山,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比喻
夸张
山的气势宏伟
实际
山的渺小
红军眼里
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
根据下面的提示,尝试背诵《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
细浪
泥丸
理解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寒意阵阵。
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全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
全部笑逐颜开。
三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爬雪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谰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