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23: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时间轴
客观条件: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1、秦统一的原因(条件)
材料2: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新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一、秦的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郑国渠: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秦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一是位居崤山以西,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时期地理形势图
(3)地理: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历代秦国重臣 原身份
百里奚 虞国人
商鞅 魏国人
张仪 魏国人
李斯 楚国人
(5)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1、秦统一的原因(条件)
客观条件:
(1)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3)地理: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根本原因
一、秦朝的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秦统一的过程
(1)灭六国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策略:
(2)开疆拓土
南征百越: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控制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临洮-辽东)
北达阴山
南据岭南
西抵高原
东起辽东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南据岭南
西抵高原
东起辽东
北达阴山
秦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面对辽阔的帝国,秦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u,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巩固统一措施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中央:1、皇帝制度
(军事)虚设
中央:2、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
各司其职,
互相牵制,
保证皇权。
三公
九卿
君主专制
(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2)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
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睡虎地秦墓竹简
中央:3、文书行政
作用: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作用有限)
中央:4、朝议制度
(1)军功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的爵位。
(2)“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材料一:故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
指向官吏学习法律而为官的制度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影响:
打破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
造成文化专制。
中央:5、选官制度
指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为什么
秦朝的一次“朝议”
地方管理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采纳李斯的建议
原因:分封制导致王侯间战争不断,不利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6、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基层组织:
征发赋役,维护稳定
皇帝
三公九卿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基层组织
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的影响:
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实现了对地方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郡县制的特点: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②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
观看视频,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异同
周秦之变: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从官位世袭到中央任命;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从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异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吏由中央任免调动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世袭爵位 无封地,不能世袭;只有俸禄,
与中央关系 地方独立性强 (地方分权)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历史作用 前期巩固统治, 后期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同 有利于巩固统治;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血缘世袭
贵族政治
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君主任免、有任期
官僚政治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修建驰道、直道
7、巩固统一其他的措施
秦量(体积标准器)
驰道主要用交通,方便皇帝出巡,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它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
直道用途主要是军事作用,可以作为运兵通道。
颁行法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发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地区
迁徙豪富主要是使其脱离乡土,破坏其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作用: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监视和控制六国贵族,加强对地方管理,开发地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整顿社会风俗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里耶秦简
编制户籍、
——
秦朝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两千多年。
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君主专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体现出家天下和公天下相结合的特点,家国同构。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家国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4、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南达南海
东至东海
北至长城
西到陇西
(1)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秦统一的意义
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阿 房 宫
秦 始 皇 陵
长 城
直道
04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03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02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材料: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01
阿房宫仅前殿就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的暴政
秦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死刑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 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 又称活埋或坑杀
绞: 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肉刑
黥刑: 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
劓刑: 割去犯人的鼻子
刖刑: 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左右趾。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连坐
连坐 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族诛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铁桎
束颈的铁钳
刑法严苛
(1)焚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史书,非《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焚毁。
(2)坑儒: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 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焚书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以强制力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
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政治统治。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思想专制
焚书坑儒,珍贵文献被毁,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政治危机
赋役繁重,刑法严苛等使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危机
秦始皇大兴土木、
建造宫殿、陵寝,
外出巡游、封禅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秦二世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矛盾更加激化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农民起义与秦朝的速亡
结果: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②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直接原因)
时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领袖:陈胜、吴广领导,天下云集响应
政权:建“张楚”政权。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失败
(2)概况
(1)原因
1、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在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仅当了46天的秦王便素车白马,以绳系颈,捧着御玺符节,向刘邦投降,秦朝自此灭亡。
2.楚汉之争(前207—前202)
刘 邦
项 羽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通过下面表格,分析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刘邦 项羽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赏罚不明
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战争对比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战争
战争目的 反抗秦的暴政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战争阶级 农民 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战争性质 农民 战争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帝位之争
1、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2、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3、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4、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秦灭亡的原因
思考:秦朝二世而亡,但它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应如何评价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严刑峻法;赋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功:千古一帝
过:暴君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统一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统一。
历史人物评说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