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18 07:19:06

文档简介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学习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
预习案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时间5分钟)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 ,成为 。
二、万隆会议的召开:
1.时间:_______年
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
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4、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意义:周恩来提出了“______ _”的方针,促进了 ,也促进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 。
7、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 ,保卫 ,增进 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 ”。
预习疑难摘要:
探究案
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小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正答案。
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材料二: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你能根据这两段材料来概括建国后我国的外交特征吗?

探究二
材料: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 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
(2)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拓展延伸】
1.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谈谈理由。
2.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
【学有所思,畅谈收获】
学完本课内容后,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将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巩固提升
1.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如题
11图所示)。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2.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2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他曾于1955年4月率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下列表述与万隆会议无关的是( )
A.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D.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6.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我的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康瑞红
【课程标准】
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法】以“271”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屏幕出示图片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吗?(生: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节让我们带着自豪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看一看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紧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看课件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 。)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4、意义:
二、万隆会议的召开:
1.时间:_______年
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
3.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4、会议的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意义:周恩来提出了“______ ”的方针,促进了 ,也促进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 。
7、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 ,保卫 ,增进 的精神,称为“ ”
质疑解惑,学生提出在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疑惑,由其他组解答,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释疑。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生:……
师:非常好,(展示课件)《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已经获得独立的新中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中国领导人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展示课件《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建国第一年首先和多少个国家建交?(生:17个)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就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更为完善、灵活的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生:……
师:展示课件并点拨《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
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1955年参加了万隆会议。我们再请 同学展示一下第三题
生:……
师:《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播放《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视频》,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表现的非常积极,现在老师想看一下各小组团结协作的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看导学案合作探究题目。
【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小组合作指导,高效展示精彩点评分工情况)。
2、学生合作探究完后各小组按照分工情况展示点评
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材料二: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你能根据这两段材料来概括建国后我国的外交特征吗?
教师展示课件,精讲点拨,使学生明确答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探究二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 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
(2)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课件并点拨: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维护地区和平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
【拓展延伸】(展示课件)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遗产,播放《习近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万隆精神永不褪色”。
【小结巩固】
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同邻国建立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逐渐成熟,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了世界。从而打开了50年代的外交新局面,在今天也必将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堂训练】
(师)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目的,在我们学了《改革开放》这一课的知识后,来看导学案当堂训练部分,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结束语:课堂结束了,但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却永远不能停止,希望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附:板书设计
独立自主 面对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积极主动 走向世界:苏联等17个
和平共处 赢得世界:1953年,周恩来
求同存异 感动世界:1955年,万隆会议
课件20张PPT。回顾过往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康瑞红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求同存异”的方针。
2.体会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难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2、 “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能够促进会议的成功? 要求:
1、时间8分钟
2、组内统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的答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讨论疑难。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敌视外交孤立 朝鲜战争爆发后,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2月,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50.2.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时间:意义:内容:亚非万隆会议时间:
性质(特点):
地点:
讨论的问题:
中国代表:
提出方针:
意义:
万隆精神: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周恩来求同存异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 万隆精神”探究历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亚非万隆会议1955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要求:
1.时间10分钟
2.【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发言,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正,并背诵记忆,准备老师检查。
3.红笔纠错,标明重点和疑惑,并等待展示与点评。激情投入,小组讨论 高效展示 精彩点评展示要求
①运用双色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注意做题方法及规律总结
②规范快速,答案要序号化、要点化,争取脱稿展示。
③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整理合作探究部分的答案,记忆基础知识,并关注各组板书内容,准备补充质疑、点评。点评要求:
① 面向同学,脱稿,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② 点评抓关键点(书写、内容重点及自己的质疑补充)。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材料二: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探究一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 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
(2)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探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54年6月共同倡导的。其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倡,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拓展延伸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
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拓展延伸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万隆精神永不褪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课堂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