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花
花
朝
朝
夕
夕
拾
拾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目
目
录
录
CATALOG
01
写作背景
02
主要内容
03
文章主旨
04
人物形象
05
句子赏析&批注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PART-01
写作背景
鲁 迅
1926年9月
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PART-02
主要内容
忆叙了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 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 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也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琐记》
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 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PART-03
主要内容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而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 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也表现进步青年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01
02
封建旧思想
根深蒂固
进步
青年
探求真理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PART-04
人物形象
《琐记》中最鲜明的形象就是衍太太了。
她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作者非常讨厌她。除此之外,衍太太还散布流言、而且自私自利、多嘴多舌。
把一个言行不一,放荡不羁,狡猾奸诈,用心险恶又封建愚昧的旧社会妇女刻画得栩栩如生。
自私自利
多嘴多舌
言行不一
放荡不羁
狡猾奸诈
用心险恶
封建愚昧
人物形象
此外,《琐记》还写道封建的“评论家”“正人君子”以及老一辈教育家。
正面或侧面地写出了他们的封建守旧,还极为顽固。
同时,还写了大摇大摆的学生和政府官员。
体现了旧社会的腐败。还着重写了进步青年如饥似渴地看进步书籍的场面,给阴暗的社会带来了几丝希望的光芒。
七/年/级/上/册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句子赏析&批注
句子赏析&批注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
PART-05
句子赏析&批注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平淡的几句话,却塑造出了一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语言、神态的描写,让这位太太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语言、神态的描写
句子赏析&批注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衍太太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很不受少年作者的喜爱。
句子赏析&批注
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对比的手法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其他大人对比,衍太太的好人形象立马凸显了。
这一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衍太太对我们的关心和我们孩子对她的喜爱。
句子赏析&批注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比喻的修辞手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自己当时被人冤枉时的心境,生动形象,简洁有力。
也体现出衍太太散布谣言的恶行多么令人厌恶。
生动形象
简洁有力
句子赏析&批注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读着这句话总有些感同身受。
小时候确实是如此,遇事胆怯,有什么问题先往自己身上想,但当我们渐渐长大,对抗流言就不会那么不明了了。
句子赏析&批注
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
封建的“评论家”,“正人君子”们对于洋文极为反感,似乎只要跟西方沾边的东西,就厌恶批评。而百姓的反应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
01.
赏析
句子赏析&批注
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
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象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
鲁迅先生的笔触甚是犀利,短短几句话将头二班学生的趾高气扬描画得淋漓尽致。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深深的蔑视。
赏析
句子赏析&批注
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现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这种姿势不止在学校里有,在政府部门也看得见。表明了“螃蟹态度”在旧社会盛行,体现了旧中国的腐败。
02
赏析
句子赏析&批注
庙旁是一座焚化字纸的砖炉,炉口上方横写着四个大字道:“敬惜字纸”。
只可惜那两个淹死鬼失了池子,难讨替代,总在左近徘徊,虽然已有“伏魔大帝关圣帝君”镇压着。
03
04
赏析
在较为进步的中西学校,仍然有这种封建迷信。
可见封建思想在旧中国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句子赏析&批注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骙跪奏……” 。
05
此处写出了老一辈对青年观看进步书籍的反对。体现了旧中国教育制度的腐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