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参赛组别 高中历史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课时 使用教材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二)课标解读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融合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北方少数民族逐步汉化,而汉族人民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局面。由于政权多、民族成分复杂,需要教师加强对政权脉络更迭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此时期历史的顺序,通过不同史料的结合认识民族融合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从单元结构来看,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看待其政权的频繁更迭,而应看到其与隋唐统一盛世的前后联系,体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其次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以时间顺序为轴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过程,但是很难凸显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成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材。
三、教学立意与思路
本课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氓活动”作为课程主线,以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作为暗线,双线交织贯穿课堂教学。以“小历史”贯穿古今,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特征。 本课采用“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带领学生了解魏晋时期流氓活动情况,充分认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将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综合已有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思古代社会动乱的原因,结合当代现实,得到启示。
四、学情分析
(一)知识水平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大致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基本情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历史耳濡目染,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对于具体历史事件一知半解尤其是五胡内迁这一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并不知其全貌,知识碎片化突出,无法对整课的脉络形成整体认知。 (二)思维特征方面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本课距离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学生会抱有一定的新鲜感来学习本课,探索欲望较强。但学生的思维上缺乏整体性和思辨性,仍然停留在初中的水平,还未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看待问题难免以偏概全。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借助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探究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研读史料,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能分析具体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利用地图和图示动画,学生能够梳理出东汉后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等政权更迭的具体情况,了解此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通过分析史料和考古成果,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形成正确评价,培养辩证思维。(史料实证) 4.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为隋唐盛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意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家国情怀)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和特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二)难点 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民族融合的影响。
七、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材料。 (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趣味提问 导入新课】 【趣味提问】大家认为“流氓”是什么? 【学生活动】课堂讨论,互动发言。 材料一: “流氓等于无赖子加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 就慢慢地演成了所谓流氓。” ——鲁迅《流氓与文学》 【教师点拨】解读鲁迅先生理解的流氓,讲述古代流氓跟现在流氓的概念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拉进学生 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
【深入情境,讲授新课】 (一)“流氓”滥觞之因 【教师过渡】介绍魏晋时期的流氓,讲述突出流民是魏晋时期流氓的主体。 材料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氓称谓同样可归为以下三类:一是无赖少年。在当时称呼不一,或称“轻薄少年”、“好事少年”与“勇敢少年”,或称“恶少年”、“乡党少年”与“州里少年”,均为纯粹意义上的流氓。二是“轻侠”,可归于侠客一类,称呼亦不一,分别有“凶侠”、“奸侠”、“游侠”等,也属于流氓一类。三是各类游手游食之人,如“侨人”、“浮浪人”之类即是,为游民,当属广义上的流氓。 ——陈宝良《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 【关键设问】为什么会出现流氓?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夹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统一时期的一段“乱世”。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帝国时代,自东汉中期以后便开始衰退,紧接着陷人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混乱时代以及比起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五胡十六国分崩离析的时代。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关键问题】这一时期究竟怎么“乱”?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讲述魏晋南北朝政治动乱、经济破坏等内容。 【教师点拨】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的更迭情况。 【关键问题】政权频繁更迭通过什么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魏晋南北朝流氓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材料四: “自顷中州丧乱,连兵积年,或遇倾城之败,覆军之祸,坑师沈卒,往往而然,孤孙茕子,十室而九” ——《晋书·慕容载记》 “朕承统之始,群凶纵逸,四方未宾,所在逆僭……故频年屡征,有事西北,运输之役,百姓勤劳,废失农业。” ——《魏书·世祖纪上》 “自晋以后,初则有八王之乱,不断杀戮者达六年之久;继复有桓温、苏峻、桓玄等之乱,兵革未休,而南北朝之对立,战事踵接更无宁日。”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教师点拨】魏晋时期政权的更迭往往通过战争的形式实现,并且各个政权之间甚至政权内部也会出现冲突。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人往往就会成为流氓。 材料五: “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 ——陈寿《三国志·孙皓传》 “詈辱祖考,以为戏谑。行游莫止,淫纵无度。” ——《宋书·前废帝纪》 “后主因削弱之余,锺灭亡之运,刑政不树,加以荒淫。” ——《南唐书·后主本纪》 【关键问题】以上几位皇帝的共性?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的残暴、奢靡,而这些享受是建立在广大劳苦人民之上的,广大百姓不堪重负,破产失业沦为流氓。 材料六: 帝(晋元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关键问题】门阀士族的生活是怎样的? 材料七: “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晋书·何曾传》 “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刘曜之逼,朝廷议欲迁都仓垣,人多相食,饥疫总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晋书·食货志》 【学生活动】分析问题,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讲述东晋门阀士族的兴起与政权的关系以及门阀士族的发展对于社会人民的影响,士族大家剥削下的农民难以忍受剥削,成为流氓。 【图片呈现】展示现在13岁少年的活动照片和古代13岁少年的图画。 材料八: 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壮丁,所任非复童幼之事矣。岂可伤天理,违经典,困苦万姓,乃至此乎!” ——《晋书 》卷 75《范汪传子宁附传 》 “其军国所须杂物,随土所出。列州郡县,任土所出,以为征赋。” ——《隋书·食货志》 【教师点拨】讲述当时百姓承担着沉重的徭役赋税的史实,沉重的徭役压迫民众,在死亡的威胁下,往往出逃沦为流氓。 材料九: “三国承东汉之惫,灾患之作,有增无减。两晋继统,荒乱尤甚。终魏晋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 200年中,遇灾凡304次。其频度之密,远逾前代。”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教师点拨】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影响,自然灾害让多数农民破产,背井离乡寻找出路成为流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各类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氓泛滥的原因,从而理解魏晋南北朝动乱的时代特征。 【教师点拨】总结流氓泛滥的原因是天灾人祸引起的,点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的表现。
(二)“流氓”泛滥之果 【教师过渡】大量流民的产生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十: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关键问题】北方人民南迁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讲述永嘉南渡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情况和影响。 材料十一: “魏兴之初......魏武皇帝令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 ——《晋书》卷五六《江统传》 “自魏氏以来,夷虏内附,鲜有桀悍侵渔之患,由是边守遂怠,障塞不设,而令丑虏内居,与百姓杂处......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嚼利,妄加讨戮。” ——《晋书》卷五二《阮种传》 【教师点拨】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而这些少数民族逐渐分化为三类人,一类由于军功上升为军事将领,一类成为随行的部曲,一类成为流民。 【教师点拨】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交流交往交融。 【图片呈现】展示战国形势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关键问题】十六国政权有何特点? 【教师点拨】继承了前代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并且不断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民迁徙以及少数民族内迁的基本事实,结合地图认识原本平行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在这一时期的交流碰撞。 【图片呈现】展示《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 【关键问题】这幅屏风里隐藏了什么历史信息?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提取有效信息。 【教师点拨】屏风中主人公是汉成帝和班婕妤,抬轿子的人身着胡服,班婕妤身着汉服,司马金龙是北逃的东晋皇族,娶北魏武威公主为妻,这幅绘画反映了方式民族融合。 材料十二: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魏书·高祖纪》 材料十三: “孝文帝迁洛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孝文帝的改革主要着眼于鲜卑贵族,着眼于巩固北魏政权,但是客观上却促进了拓跋部全族同汉族的融合。”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关键问题】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师点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及其产生的影响,了解民族交融的意义。
九、课后作业
绘制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思考为什么这一时期每个政权都不能长久的维持?一个政权该如何长久延续?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思考魏晋南北朝动乱深层原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思考何为立国之本。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一)优点 本课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氓的活动”为课程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因内容较多,对部分历史史实作出了详略处理,并未按照教材三个子目的安排划分,而是将教材内容整合三个部分:“流氓”滥觞之因、“流氓”泛滥之果、“流氓”现象之悟,使全课有着较为清晰的思维逻辑。并且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时锻炼史料实证能力,同时结合当代时政,反思保障民生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 (二)不足 本课内容较为庞杂,知识点覆盖面广,单纯从知识讲解来看,容易出现讲解不够透彻的现象,在讲授政权更迭的过程时不够全面,学生基础不强容易梳理不清楚。其次由于本课的创新性较强,以史证史的形式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基础来理解同一历史不同方面的发展,才能较好的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征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