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0: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主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是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历史教学的要求。本课致力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汉朝的事物。面对刚刚接触高一历史的学生来说,拉回初中历史知识,以及构建知识体系更为重要,此阶段不示意给学生展示过多的材料,因此,基于课标和教材,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为“继承与发展——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每个活动下都有任务,分别为“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汉改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影响”,汉初继承秦朝的基本制度,在汉武帝之后又对先前所继承的内容进行改变,出现了汉朝的光辉时刻,也出现了西汉和东汉末年的波谷阶段。这些都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文化的教学不应该是没有温度的,让学生体会在从汉朝流传下来的文化仍然造福我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内容上融合了七年级上册的五节课,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西汉到东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各种措施,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也导致汉朝的衰亡,最后的子目展示两汉人民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从单元上看,秦朝结束了早期国家,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朝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此后各朝代基本沿用此模式。第二、三、四单元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与本课有关,本课内容至关重要。本课的学术新著作有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韩昇《从封建到大一统:〈史记〉中的历史中国》,李开元《汉兴:从吕后到汉武帝》。学生情况分析知识上,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五节课的课时中详细地了解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但由于时间距离较远,教师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初中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起有关知识点。高一时期需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初中知识较为碎片化,多为陈述性知识,高中教材凝练了西汉和东汉共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此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简略带过,重点讲述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初中知识的同时,重点理解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能力上,高中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论述能力,以及学生的宏观视野,本节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汉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解释和论证能力。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和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2.基于课标,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3.在教学中,用地图、表格和文字史料等创设汉朝不同时期的情境,能够定位在汉朝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理解时空因素对汉朝统治者实行措施的影响。(时空观念水平二)。4.能够对历史结论加以分析,能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解释汉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对汉朝的覆灭提出自己的解释,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汉朝对现在中国的影响。(历史解释水平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汉巩固大一统国家措施的作用。(二)教学难点两汉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的盐一般都是由谁生产?为什么盐不可以私人生产呢?我国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盐由官营呢?答案预设:国营企业(中国盐业集团);盐是必需品,需求量大。一旦由市场操纵,会影响国家安定。汉朝(汉武帝时期)。过渡:西汉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此后虽然偶有停止,但一直延续至今。那除了食盐有国家控制,汉朝还对后续朝代和现在的中国有什么重要影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汉朝的历史。教师提问:还记得七年级学习过的汉朝的历史发展进程吗?一共延续了多少年的统治呢?答案预设: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公元114年,汉武帝即位。公元9年,王莽篡权。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公元184年,黄巾其一。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一共延续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思考七年级所学的相关史实 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本课涉及初中五节课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多,需要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并建构起对于西汉与东汉历史发展脉络,方便后续上课。同时从生活入手,拉近汉朝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提问1:根据材料,思考汉初统治集团吸取了秦朝速亡的哪些教训?提示:对比战国形势图中的诸侯分布与汉初诸侯分布,秦灭六国,六国的刺杀活动此起彼伏。答案预设:秦朝忽视了区域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提示:征发繁重;刑法严苛;孤立之败;答案预设:严苛的赋税制度以及严峻刑法影响百姓生活;没有封国而孤立无援。提问2:西汉的统治者在王朝建立初期,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针对教训,在制度上基本继承了秦朝制度的哪些内容呢?又是如何进行改良呢?阅读教材内容,填写表格。答案预设: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监察制度、郡县制;刺史、郡国并行制;赋役制度;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徭役;法家;黄老思想;依《秦律》制《汉律》;减省刑罚;教师讲述:海昏国博物馆在2021年举办过“大秦雄风——秦兵马俑展”,秦汉一直作为一个打时间段来进行研究,在微信公众号中也开设了“秦风汉韵”的专栏,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出土文物反映的秦汉之间的联系。帝国智慧与风度的象征——秦汉铜鼎、两千年前“顶级豪车”的秘密——秦汉马车,这些反映了汉朝在礼制上继承了秦朝的有关内容;穿越两千年的凝视——秦汉人俑,反映了秦汉的墓葬制度的、秦汉时期的户籍制度,反映了秦汉的的户籍制度。“汉承秦制”不止课本所说的那些制度,还有很多制度与秦朝密不可分。过渡:汉承秦制,秦风汉韵,西汉初期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但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不断强盛,西汉又出现了统治问题。顺应时代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国家。提问3:在前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理基础上,西汉又出现了什么统治问题呢?根据材料,与对应的答案连线。答案预设:王国问题:丞相权重;豪强坐大;商人暴利;思想混乱;匈奴侵扰;教师讲述:西汉前期,在休养生息后,王朝的统治逐渐暴露出来问题,汉武帝一一采取了措施。 根据材料,从地图以及教师的提示中,解读教材“吸取秦亡教训”之一,忽视区域差异。解读材料,归纳总结汉初统治集团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通过了解海昏侯墓的藏品与西安博物馆的对比,对秦汉的联系更为了解。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与对应的答案进行连线,找出西汉统治出现的问题。 初中分析了西汉初期的经济凋敝,高中课本写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秦朝灭亡有什么教训?这对后续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影响?通过材料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花了较大的篇幅进行讲述,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补充,分析“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高中教材没有提及初中教材的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思考汉武帝采取各项措施的原因,采取了连线较为简单的方式回忆知识。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提问1:阅读教材,填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思考其带来的影响。答案预设:政治上,设中朝、察举制、推恩令、设刺史、用酷吏,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削弱诸侯和丞相的权利,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答案预设:经济上,币制改革、盐铁官营、均属平准、抑制工商,稳定国家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预设:思想上,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答案预设:疆域上,派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战争,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教书讲述:对比秦朝的形势图与西汉的形势图可见,汉朝的版图扩大,我国第一次对新疆进行管辖。同时,汉武帝针对出现的统治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汉武帝的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达到了顶峰。教师过渡:西汉在汉武帝统治下强盛后,后期逐渐腐败。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社会政治经济又恢复发展,出现了另一个盛世,史称“光武中兴”。提问2:总结汉武帝以柔道治国的方法,并思考作用。答案预设:政治上: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剪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节约政府开支。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增加户口,减轻赋税。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经济。文化上:重视儒学。作用: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提问1:从汉光武帝的措施,有没有发现什么措施是和汉武帝不一样的,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西汉后期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根据表格,进行概括。答案预设:相同点: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势力强大,外戚专政、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爆发农民起义。不同点:西汉末期出现自然灾害,东汉末期“党锢之祸”;西汉是外戚专政,东汉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提问2:对比秦朝二世而亡,思考汉朝灭亡与秦朝灭亡的不同之处。答案预设:不同之处:秦朝灭亡是急剧爆发的,汉朝灭亡是不断积累的危机。教师过渡: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因为西汉末年出现的土地兼并问题、豪强势力强大问题,外戚专权问题等等,而在东汉中后期皇帝年龄普遍较小的情况下,汉东汉的社会矛盾又逐渐严重。虽然汉朝最终也是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但是汉朝的危机是逐步积累。提问1:了解汉朝的波峰与波谷,探究汉朝如何对秦朝的制度以及治理进行修改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分析汉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答案预设:汉朝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继承并发展了郡县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学生阅读教材,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填入“政治”“经济”“疆域”方框中,并思考措施带来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填入“政治”“经济”“疆域”方框中,并思考措施带来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光武帝重建汉朝之后采取的措施,并填入表格中,思考作用。学生阅读表格整理的内容,概括西汉末期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秦朝的速亡,汉朝与秦朝灭亡的原因。通过大一统国家的特点,分析汉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为什么要设置这些机构和颁布这些措施,就需要和前面汉朝统治出现的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明白原因,以及措施对问题的作用。调整教材的内容,先将汉光武帝的统治措施,让学生对于西汉和东汉统治加强皇权、中央集权以及发展儒学的措施有个对比,学生容易对汉武帝以及汉光武帝进行混淆,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教材内容当做材料,让学生思考危机的产生与措施的联系,危机为什么产生,导致的结果,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素养。
三、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遗珠 提问1:选择合适的答案到对应的方框中。答案预设:《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纪传体通史;《汉书》纪、表、志、传;纪传体断代史。提问2: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与汉朝有关的,你知道下面这些出处吗?请将答案填入横线并将内容进行分类。答案预设:《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麻沸散、《伤寒杂病论》、蔡伦改进造纸术、汉赋、乐府诗、五言诗、《周髀算经》、《四民月令》、《氾胜之书》、《灵宪》。教师讲述:2024年5月20日,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中药辅料炮制品展版揭展仪式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金色海昏”展厅举行。此次展出的地黄炮制品,经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分析研究,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早中药辅料炮制品。 学生根据教材,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教材,完成任务。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将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所以将汉朝的文化尽可能与现在的生活联系,让学生从文化层面上理解,汉朝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西汉与东汉继承了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正如何以中国中所说的“统一而不断强大的中国,从秦汉时代启程,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建构起多元一体的文明,持续发展至今。”汉朝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正是因为建构起多元一体的文明,文化遗珠才得以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汉朝的强大,才有了汉族、汉服、汉语、汉字这些称谓,这都是统一且鼎盛的汉朝带给我们的影响。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首尾呼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再次提及本课课标所要求的内容。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