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0: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隋唐是中国古代史中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中国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以及思想文化等都出现了新的成就,呈现出盛唐独有的壮阔气象。高中课程标标准对本单元要求为:“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其中关于本课的关键词应为“封建社会”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显然透露出本课的指向应当是通过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阐释封建国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单元脉络上,第二单元标题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其中,第5课主要讲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6-8课主要从政权建设、制度建构、文化三个方向讲授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也标示着本课的主线内容应当是侧重于通过对隋唐制度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制度对于隋唐封建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学生从封建制度、国家建构的方面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一重要概念。在教学内容上,本课有三子目,以制度的变化为线索,从选官制度到中枢机构再到赋税制度,如同“三驾马车”一般,拉动着隋唐封建国家的发展,体现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第一子目,选官制度变革中,科举制度的建立推动选官走向公平、公正、公开,集盛世所需之才,奠定统治基础。第二子目,在对相权的牵制分割中探索出了较为合理的一种官僚系统运行方法,收天下之权,使得皇权进一步加强,打通政务之要,政权得以高效运行。第三子目,基于国情重新调整赋税制度,敛天下之财,筑牢经济之本。整体来看,本课跨越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时间跨度大,内容上为政治制度变迁,涉及相关制度概念较多,且较为抽象,变化也较多,较为细碎。部分内容初中教学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理清线索,更加深入地探寻中国古代制度演进的规律,明白隋唐时期制度的先进所在,降低难度,侧重对学生历史分析、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史实,对选官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史料实证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稍欠,知识碎片化严重,尚未形成完整而准确的历史认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性格特点高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都日益增长,且基本走向成熟,同时该学段的学生具有空前的活力和表现欲、探究欲,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对于团队合作有一定的热情,思辨意识较强。因此,要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锻炼自我的空间,同时重视正确方法和方向的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具体概念及内容,掌握基本史实。理解:通过史料分析、时间轴、情境创设等,掌握隋唐制度的变化之处与创新点,明白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所体现的隋唐制度的先进与成熟,及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所发挥的支撑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体会:制度对隋唐盛世即“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体会中国古代顶层设计所体现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思想。(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制度变化:隋唐的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相关史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与作用;针对重点,我将运用时间轴、材料分析、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等方法,带领学生逐一学习。(二)教学难点制度创新:赋税制度的变化、认识时代要求下制度的新发展、明确制度对于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对此,我将着重于在设置情境中向同学们解释相关制度概念,降低难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运用文物、诗词、等史料多方面帮助学生逐步理解。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立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情景设置法:设置问题情景,便于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大家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是唐代的一张词云图。同学们都看到了哪些要素?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佛道并存、众多民族与国家相互交融,并且容纳着许多性格迥异的人们,那为什么唐朝能够容纳如此多元的要素呢?他为什么有这么宽广的气概?他的底气何在?今天我们就从制度层面,来了解一下。 观察图片,提取信息,形成对于唐朝的基本认知 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一、选官制度——统治之基 首先通过“雁塔题名”进入该子目,通过时间轴回顾、分析以往选官制度,明确以往选官制度的问题所在:没有解决公平问题,从而思考:隋唐时期,是如何解决了这一问题的。进入到对科举制度的学习,更加深入的理解科举制度的先进与成熟所在。通过时间轴检验课前作业,总结科举制内容,并通过分析内容,提炼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新对象、新形势、新标准、新权力分配通过图片及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假如你是一名史馆,你将如何评价科举制度?体会科举制度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深远意义。 回顾以往选官制度,明白以往选官制度缺陷提问呈现课前作业成果,分析内容,了解科举制度“创新”之处4人一组合作探究: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明确选官制度在封建国家中的地位,及以往制度缺陷,教学线索更加明晰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提炼重点信息的学习技能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新”在何处,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解读历史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度挖掘,启发学生思维,从作用层面更加深刻地体会科举制度的先进性、创新性,体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对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上层建筑的改进对国家发展的强大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能力。
二、中央官制——政务之要 通过文官俑的气质设疑:为什么唐代的官员能够呈现出一种自信、沉着、富有精气神的气质?通过时间轴与材料回顾以往中央官制调整的中心,探究“政务之要”中“要”的内涵——(关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置探究活动:对于以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有何优势?自行绘制三省六部制结构图,探究结构图所体现的权力分割、权力制衡、加强皇权的创新之处以《贞观政要》节选,探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减少失误的优势所在通过对《唐律》内容解读,体会以律法维护政治统治的所体现的唐代政治体制的严谨与成熟。解释: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严谨、高效政务系统中,官员的才能得到发挥、价值得到肯定,踏实肯干,唐代的文官俑才会呈现出一种自信、自如的精神面貌,我们说,特有精气神!这也正是这一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文官俑会呈现这样一种气质 1.观察文物文官俑,描绘文官俑给人的气质与感觉2.根据时间轴回顾以往中央官制,明确中央官制演变的核心3.观察分析结构图与史料,体会三省六部制的先进与成熟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思考制度与精神面貌的关系历史明确,使教学线索更加清晰,培养学生史学思维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制度与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涵养唯物史观
三、赋税制度——经济之本 通过对文物“‘洊安’庸调银饼”记载史料的分析,引出唐代租庸调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对于魏晋庸调制,隋唐时期多了“庸”,是什么、为什么、又有何作用概念明确:介绍租、调、役、庸的含义,通过对唐代政权建立过程与唐初国情的回顾,分析以庸代役的作用以《忆昔》(杜甫)节选,体会以庸代役和轻徭薄赋政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并由标题“忆昔”结合中晚唐诗人杜甫的生活年代,转入唐中后期赋税制度的学习。通过史料分析当时面临的情景,并使学生明确:没有一个制度是永恒不变的,制度必须要根据显示的变化做出调整,才能永葆活力。这种灵活应变的思想也是唐代治国思想的成熟所在。以《新唐书·杨炎传》概括两税法内容,分析两税法是如何通过增加征税对象、改变征税标准、固定征税时间、精简税种来应对时代变化。 提取、分析信息,知晓唐赋税制度变动之处明确概念,思考以庸代役的作用阅读、体会史料,并结合诗人生活背景分析。从赋税制度顺应时局变化,在次体会唐代制度的成熟观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思考两税法的作用 体会唐前期租庸调制所体现的轻徭薄赋的治国思想与恢复生产、增加税收的积极意义,并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国之本在家”的治国思想,在掌握必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体会轻徭薄赋的治国思想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巧妙过渡,通过史料体会唐代中后期社会状况的变化,体会唐代制度随机应变的制度建设思想。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对两税法内容与作用的了解,体会唐赋税制度创新的“巧妙”所在。并通过对两税法放松人身控制、扩大增税对象、推动农业发展的作用分析,体会两税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先进意义。
课堂小结 隋唐时期的制度通过变化与创新,对当时国情的变化做出应对,他的成熟与先进体现在治国的三个重要关键点上:在选官制度上,科举制以全新的考试形式推动选官制度走向公平公正公开,集天下之才为国所用,奠定了统治的基础,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中央官制上,针对其主要矛盾:君权与相权,探索出了权力分割、权力制衡、法律维护的新方法,打通了政务系统的关键,在集权的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赋税制度上,针对不同时期国家的发展状况,关注民生,以赋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社会财富,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奠定了经济之本。这三大制度,突破了以往制度的缺陷,探索出了新方法新道路,奠定了唐代国家的基本框架。也正是具有这样先进与成熟的制度,国家人才济济、行政高效、府库充盈、人民安居乐业,他才敢以包容的态度容纳众多民族与宗教,才能够让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生活恣意的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并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展现。这是隋代制度的发展,是历史祭奠与时人才智的结合,在唐代得到展现,从而为盛世发力,为后世示范。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说到“新”制度,我们不能仅仅只谈制度史,更应该关注到,隋唐“新’制度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焕然一新,也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因素。从雁塔题名体现的追求、拼搏、梦想的少年意气,到唐三彩文官俑体现了唐代官吏自信、庄严的大国气概,再到庸调银饼体现的顺应灵活变通的治国思想。从上到下,从个人到国家,这些都体现了唐代“新制度”带来国家风气的焕然一新,等待人们有所作为,这是制度在精神层面给予盛世的底气,也是盛世的灵魂所在。 跟随教师回顾本课内容 再次梳理全课内容,从整体层面对隋唐制度进行解读,使学生更加明确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整体认知。
作业 隋唐制度不仅自身十分先进、成熟,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查阅相关资料,以“隋唐制度的影响”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可以是古代、现代,也可以是东方、西方,自由选择。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材料较多,对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有一定挑战,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与引导上还需要再斟酌。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