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根据课标要求,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二是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其中第一个学习要点是本课的重点,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的概念,认识到“大一统国家”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同时还要注意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历史进程中“治”与“乱”交织,社会发展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教材分析《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聚焦于远古时代至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壮丽历程。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课,本课上承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下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以及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分为“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及“两汉的文化”四个子目,子目之间联系紧密,依次展现了西汉从建立到强盛,东汉由兴转衰的历史进程,以及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共同构成了两汉历史的完整画卷,从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结合中详细展现了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过程。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在进入本课之前,已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了解,对汉朝的基本框架、重要人物和事件有所认知,但对于汉朝如何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具体细节尚不完全清晰。想知:学生对于汉朝实现大一统的深层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过程,以及汉朝大一统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充满好奇,渴望通过本课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能知: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归纳历史成就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理解并评价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策略和效果。未知:尽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但在面对汉朝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时,仍有许多具体细节、深层次影响及历史评价等方面存在知识盲区,如学生对于“大一统国家”概念的理解可能比较浅显,对于两汉时期的统治措施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意义理解不够到位;对于另一个学习重点两汉衰亡的原因,学生在王朝覆亡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思维和探究分析能力可能还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并理解两汉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进程及成效,进而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历史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及相关史料,从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疆域等不同的角度认识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及巩固的意义,理解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意义,培养历史思维。(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梳理两汉统一时期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各项措施及意义,从历史的发展时序中认识汉王朝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发挥的作用。(时空观念,家国情怀)通过探讨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及两汉衰亡的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对两汉的文化成就的学习与概述,能够认识到文化成就是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盛世景象的映射,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感受两汉雄风的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对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意义;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史料分析法、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
板书设计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再现大一统——西汉初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延续大一统——东汉回望大一统——两汉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三句话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提出问题:他是谁?这是哪个王朝?这个王朝何以对我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重要性
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但因为暴政很快就灭亡了,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刘邦最终重新统一了天下,而汉初又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汉初状况【展示】2.承制除弊带领学生梳理“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具体内容。讲解汉代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政策。【知识链接】黄老无为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呈现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汉初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文景之治”的出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学法指导】: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思考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汉承秦制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要恢复经济、稳定社会,重视民生。“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初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使得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介绍郡国并行制,讲解其实行原因,仍是为了巩固统治。带领同学梳理汉初统治者重现大一统承制除弊的措施,并指出其中暗藏的隐患。 阅读材料,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初背景“社会残破,经济调敝”,理解汉初统治者施政的总思路是承制除弊。阅读材料,配合老师问题,理解无为而治政策实行的原因和作用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观看地图和材料,跟随教师思路,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西汉初期的各项政策与社会状况有更深刻全面的认知,思维更加清晰。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1.施政背景呈现汉武帝的施政背景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呈现内外朝框架图进行讲解呈现推恩令的图片与相关史料,请学生回忆推恩令内容【探究】推恩令妙在哪里?(引导思路,加深学生理解)介绍酎金夺爵和左官律等措施呈现图片,介绍刺史制度及其特点与影响讲解汉武帝任用酷吏的措施,体现其严刑峻法特点,介绍其影响。带领学生回顾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介绍察举制的选拔方式、特点及影响【问题】选官标准体现了哪家的思想?答:儒家【统治思想因时而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的主线:打击相权、削弱地方权力,从选人、用人和加强监察几方面多管齐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于中央,再集权于皇帝,最终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呈现史料和董仲舒人物图【问题】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呢?带领学生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实质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经济归纳讲解汉武帝时期经济措施,特别是介绍学生不熟悉的均输平准和算缗。经济上的主线: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统一管理,实现经济大一统。疆域展现霍去病、卫青人物图和西汉形势图,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措施。汉武帝击退外敌,稳定国家疆域,实现疆域大一统。3. 总结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阅读史料,归纳汉武帝面临的隐患听老师讲解观看图片,阅读史料,思考问题并回答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跟随老师思路进行分析听老师讲解,并联系已有知识。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和老师一起回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对于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状况有更全面的认识。直观认识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措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汉武帝时期的统治状况,为后面引出“外儒内法”特点做铺垫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汉武帝尊崇儒术背后深层原因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汉武帝实现经济大一统的措施。运用历史人物,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汉武帝时期在疆域上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梳理课堂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西汉的灭亡和短暂的新朝介绍西汉末年出现的问题以及“王莽篡汉”的史实。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问题1: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问题2:这些措施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东汉的衰亡外戚宦官专权乱政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分别代入皇帝、太后、宦官和党人身份,再向学生讲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的原因。【想一想】: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君主专制的产物,皇权的附庸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呈现史料【问题】阅读这段材料,小组讨论,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破坏了小农经济,影响了国家税收和经济发展,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剧了统治危机。豪强地主在地方势力的扩张,留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不利于中央集权。 认真听老师讲解,梳理基本史实,了解西汉末年出现的社会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措施,并讨论与思考措施对应的意义。代入相应的角色身份,认真听老师讲解。同桌之间讨论并积极思考阅读史料,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行思考,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回望大一统——两汉的文化 呈现两汉时期的史学、文学和科技成就 认真听老师讲解,梳理感悟大一统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 使学生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感受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盛世景象,感悟两汉时期的时代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按照“重现大一统——巩固大一统——延续大一统——回望大一统”的逻辑,带领学生树立本课重点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历史进程中“治”与“乱”交织,社会发展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巩固学生对两汉历史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有逻辑。
作业布置 完成习题并课后查阅资料。 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查阅与分析史料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讲述西汉与东汉的历史,旨在巩固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认识。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在引导学生理解汉朝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及其成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课堂节奏把控上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细节讲解有些冗长。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带入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部分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可能较为被动,需进一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活动以促进全员参与。基于以上反思,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更加精炼内容,突出重点,同时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