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一、大气受热过程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
二、热力环流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所以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来衡量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程度,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大气水平运动是整个第一节原理推导的终点,也是学生主要能力运用点——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风向和风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分析重结论,不重过程。力的合成知识,学生要到高一第二学期才能接触,所以对大气水平运动不必对力的合成过程作分析,只需让学生知道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名称与作用效果即可。通过对三个力作用效果的理解,运用“切—垂—偏—延”方法,画出某地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比较两地风力大小。
四、对于近地面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也是下一节课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等是难点知识,因此,这部分虽然在课标中没有具体要求,但也是承前启后的知识和技能,应予以重视。
五、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已经在第一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补充讲授。
教学建议
[导入一]: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确知有生命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导入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要作用。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学生讨论并列举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大气现象。
[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增温
地面
地面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反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散射
臭氧--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红外线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少量)
大气逆辐射(保温)
太阳
大气(增温)
地面(增温)
宇宙
大气削弱作用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地面辐射的波长也就比太阳辐射的要长。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地面是大气最主要的、最直接的热源(或者说大气的热量主要是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辐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P35活动):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如图2.10所示。
-1830C
1270C
地球白天极端最高气温58.80C,昼夜温差一般在500C左右。
月球: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到达月面太阳辐射削弱,气温急骤升高,可达127度;夜间,月面辐射的热量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气温急骤下降,达零下183度。
地球: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等,大部分(90%)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地面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4、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接收到地面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除少量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了地面(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要点
一天早晨气温低于中午的原因
大气上界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第二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知识补充:气压(P)
1、气压:指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力,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大气压力。
A
近地面
高空
B
结论:对同一个地方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PA >PB
1030
1020
1010
(hPa)
2、等压线: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成过程如图2.11所示。
1、热力环流及形成过程:
(1)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图2.11a):
(2)当地面受热不均时,如图2.11b: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A地近地面空气就要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A、B、C三地的上空就出现了气压差,于是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上空扩散。即,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
(3)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气压高的B、C两地流回气压低的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2.11c)。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二、等压线的变化
1、受热均匀的情况下,A、B、C三地气压相同,等压线平行。如教材中的图a。
2、当A、B、C三地受热不均时,空气出现了上升和下沉运动,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出现了气压差异,使得等压线不再平行,逐渐弯曲。气压高的地方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向下弯曲,如教材中的图b。
3、由于受热不均,引起了A、B、C三地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面上的近地面和同一水平面上的高空出现了气压差异, 近地面空气由气压高的B、C流向气压低的A地,高空空气由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B、C两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等压线变得更加弯曲,如教材中的图c。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冷
A
B
C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热
冷
近地面
上 空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三、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局地热力环流: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地小型环流的成因。
(1) 海陆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白天:陆地:增温快,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
海洋:增温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
陆 风
夜间: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海 风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B
A
C
(2)城市风的形成 ——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
市区
市 区
郊 区
郊 区
工业区和绿化带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城郊风
A
B
C
1.工业区应该建在A、B、C、中的 C 地。
2.城市在A、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面积的绿地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用植物净化郊区吹向中心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山谷升温快温度高,气流沿山坡上升,气压低,冷空气从谷底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图甲);夜间山坡比山谷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山风(图乙)。
(3)山谷风的形成——山坡与山谷间的热力环流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谷 风
风 谷
山谷风
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风从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
降温快(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慢(热源)
风 山
山 风
山谷风
夜晚,山顶降温快,山谷降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风从山顶吹向山谷,为山风。
以上几种局地环流只有当大的环流微弱时存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一旦大气环流增强,局地环流就会受到影响,以致难以存在。
A
B
C
D
a
b
1、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运动,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
垂直
水平
地区间冷热不均
B > C > D > A
2、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_;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_ 。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C
A
西北
陆地
小结:热力环流知识要点: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常见的热力环流: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海陆间(海风、陆风)、城郊间(城区、郊区)、山谷间(山风、谷风)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3、等压面的状态有上凸和下凹两类,上凸说明此地比同一水平面气压高(高气压),下凹说明此地比同一水平面气压低(低气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气压:指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力,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大气压力。
A
近地面
高空
B
结论:对同一个地方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PA >PB
1030
1020
1010
(hPa)
2、等压线: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知识补充:等压线和等压面
当地面性质稳定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等压面侧视图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面
等压线
1010
1008
1006
1030
1020
1010
(hPa)
1、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一、大气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气压差(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注意:
1.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只要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存在气压差就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就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A
风向
低压
高压
等压线
①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垂直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
风向
3、地转偏向力(导致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注意:
500
498
496
494
492
49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
②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注意:1.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左北右)
2.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3.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高空
4、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减小风速).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
北半球近地面
注意:1.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
2.改变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
3.摩擦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小结:影响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 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大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大小 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偏转90度,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偏转角度在30—45度之间,与等压线斜交。
风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
小结:不同情况下的风向特点
2.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P32活动
甲
乙
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判断甲、乙两地风力哪个大?
3.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
左侧是低气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飞机逆风而行 B.飞机顺风而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4. 读右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甲地吹 风
乙地吹 风
甲、乙两地的风力较大的
是 。
西北
东南
甲
B
风力的大小(判读):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同一幅等压线图上:
等压线越稠密
气压梯度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x
x
知识归纳
大气的
水平运动
作用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风向
高空风向
1、下列有关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各地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近地面附近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AC
2、下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___)
A
如图示意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解析 PM>PN时,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⑦为北半球高空风向,⑥为近地面风向。
√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解析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M√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
解析 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
1.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题
1.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2.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根据材料,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6分)
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6分)
例1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回答(1)~(2)题。
(1)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6时至1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16时至次日8时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邻近的陆地上小,判定虚线代表海洋上的气温日变化,④是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第(2)题,根据乙图中近地面吹海风,可知此时为白天,海洋上气温比陆地上的低。读甲图可知,8时至16时海上气温比陆地上低。
1、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与高空风的形成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摩擦力与近地面风的形成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4、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的风向——风向与闭合的等压成一夹角。
5、高低气压中心的判读“风压定律”:北半球—高压右后,南半球—高压左后。
6、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风力: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上,过该点做出它的切线,然后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角度30~45度,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小结: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要点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谢谢观赏
等压线图的判读 1.基本气压场
(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3)低压槽:由低压区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4)高压脊:由高压区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温: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2)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3)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低压区和低压槽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和高压脊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4)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风向:①垂直邻近等压线画出气压梯度力箭头(高压指向低压);②按照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画出实际风向箭头(与气压梯度力之间的交角不得超过45°);③按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读出风向(注: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非吹去的方向)。
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5)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解题时还应注意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差和不同地图的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