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记宝典】期中期末复习 第2章-中图2024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读记宝典】期中期末复习 第2章-中图2024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0 09: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2024版七上地理期中期末复习读记宝典(2)
第 2 章 地球和地图
第 一 节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图2-1-1
(2)地球的大小
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2)表示方法: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城镇等地 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和名称等。
(3)构成
地轴 地球仪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轴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
两极 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北极是地球上的 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易错分析】容易误认为地球仪表面上的地轴、线条在地球上也存在,其实地球仪上的地轴、南北极 点等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3. 纬线和经线
项 目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叫赤道。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圆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缩短 东西方向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线,叫经线 半圆 各条经线的长度均相等 南北方向
4.纬度和经度
项 目 度数划分的起点线 字母代号 度数范围 度数的分布规律
纬度 赤道(0°纬线) 北纬:N。南纬:S 0°~90°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经度 本初子午线(0°经线) 东经:E。西经:W 0°~18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20°W 和160 °E 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东半球的范围 是20 °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
图2-1-2
(2)南、北半球: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地球上的五带
图2-1-3
7.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在地球仪上都能找到对应的唯一地点。
第 二 节 地 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类型 判定方法
同一纬线 正东或正西
同一经线 正南或正北
不同经纬线 一般直线形式的经纬网中,可以直接根据基本方向判定
(2)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定义:表示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
③表示形式
线段式 2于米
数字式 1:100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④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图幅大小一致)
项 目 表示内容详略 表示范围大小
大比例尺地图 详细 小
小比例尺地图 简略 大
[温馨提示] 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可通过比较比例尺比值的大小来确定。比例尺 都是以类似1:100000的形式来表示的,如果比例尺的分母较大则比例尺较小,如果分母较小则比例尺 较大。
(3)地图上的图例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如下图所示:
山峰 灿
居民点
2.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1)地图的类型
石林
图2-2-1
①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②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地图、自然区划地图、国家地图、省地图等。
(2)地图的选择
①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
②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
③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
④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
⑤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
3.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
(1)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导航、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
(2)遥感影像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在军事活动、气象观测、城市规划和地球资源勘测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3)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服务 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
5
第三节 地 形 图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图2-3-1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2-3- 1中甲地的海拔为1500米,乙地的海拔 为 5 0 0 米 。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 一 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2 - 3 - 1 中 甲 、 乙 两 地 的 相 对 高 度 为 1000米。
2. 陆 地 地 形
地形名称 形态特征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较大,外围较陡,顶面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 技 巧 点 拨 ]运用比较法掌握陆地地形的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
图2-3-2
6 地理七年级上册 中图版
(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2)作用:可以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等高线地形图: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②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③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a
C
b
d
图2-3-3
a. 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是中间高、四周低。
b.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c.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d.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常用“ _”符号表示。 e. 鞍部: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4.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 变化来显示地势起伏状况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原则:国际常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 原和盆地,黄、褐等色表示丘陵、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和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 深的变化。
5. 地形剖面图
(1)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是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做的垂直断面图。
(2)作用: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