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09: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大单元教学设计)
01课标解读 02教材分析 03学情分析 04学习目标
05情境任务 06课时安排 07难点突破 08跨学科学习
09背诵清单 10复习设计 11大事年表 12 分类速查
13单元评价
01【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 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内容要求〗1.4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国民革命时期和国共对立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①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
②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国共合作、井冈山道路的创建、遵义会议及长征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革命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的转变,理解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唯物史观)
④通过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共三课。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教学: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教学: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共曾仿效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进行武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南昌起义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本课主要包含了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三个子目的内容。三者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0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单元大概念架构
本单元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建立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轰动全国。随着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后,先后进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长征的重大事件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共对立:1927年----1937年,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围剿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日渐成长壮大,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03【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学生比较活泼,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同时,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有了初步认识,为本单元学习提供知识储备。
劣势: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仍有所欠缺,难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探析历史发展的本质。另外,受多元文化的冲击,部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较为薄弱,难以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而且学生分层已经出现,需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策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如通过聆听红色革命歌曲、视频、图片、诗歌等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参与进来,使教学更为直观化;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本单元时,在“任务驱动、情境体验、实践生成、真实学习”的指导下,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拓展学生思维。
04【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知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前路的探索。
2.通过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经过反思和探索,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走出了一条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胜利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开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长征的胜利使各路红军挺进抗日前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4.尝试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古田会议;
难点:如何评价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的意义。
05【情境任务】
情境1、以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情境2、观察并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情境3、通过解读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人物像周恩来、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人物扫描叶挺、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屠杀革命志士、知识拓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绘画)、人物像毛泽东、古田会议会址、知识拓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人物扫描陈树湘、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夹金山、相关史实(泸定桥)、红军走过的水草地、人物像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知识拓展(萧华将军与《长征组歌》)等图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情境4、搜集这一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情境5、观察并绘制近代历史地图。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绘制示意图(如大革命时期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展示绘制出的历史地图,解说图中的历史信息——家国情怀。
情境6、观看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撰写观后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情境7、举办故事会,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人物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挺等,弘扬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情境8、比较近代历史上的同类史事并绘制图表,用板报等形式展示。比如,比较分析中共一大与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认识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探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与井冈山道路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探讨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之间的联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情境9、课后活动示例:
(一)活动主题:讲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二)活动目标:
①分组探究长征故事。
②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搜集、整理、交流资料,培养搜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或事件,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活动过程:
①布置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组一个学习主题,分别为湘江突围、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按照每组主题,搜集与之相关的故事。教师介绍过程评价方案及小组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规范引导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
②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商讨组内下一步的分工和讲故事时的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展示实物老照片、展示手抄报、制作幻灯片、演唱歌曲等。
③各小组与教师交流,修改完善各组的成果。
④全班汇报交流,并进行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
(四)活动说明: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按主题搜集资料,判断资料价值、整理资料,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并感悟长征精神
情境10、课后拓展作业:
画红军长征路线图,(要求:根据地图的方位,标出主要过程及关键信息) 预计10分钟。 2 、分组搜集红军长征路上的历史小故事 (有文字、图片资料更好),毛泽东长征期间所作的诗
词。举行历史故事分享会和诗歌赏析会。 (要求:故事分享会中,学生针对小故事,去感受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预估问题】:
学生根据地图画,要求完美。反而出现诸多约束。不敢大胆作画。
在搜集长征历史小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取舍不到位,导致故事内容过多,讲述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找出关键点,感受优秀品质。
【应对策略】: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评价标准】:
要求路线事件完整,依托地图方位,关键词的展示。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评后教师评语。学生自评详细的给予5分,计入学习小组。同时择优贴黑板墙供大家赏析借鉴。
要求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小故事会和诗歌赏析由小组互评,故事搜集多且整理恰当,讲述流畅的给予5分,不足的按每项1分扣除,计入小组得分。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画红军长征路线图,即帮助学生把握了长征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搜集长征历史小故事及分享,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体会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毛泽东长征期间诗词赏析会,即学习了新的诗词,又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去感受历史,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06【课时安排】(三课时同步教案——见同步教案+一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1.单元主题:国共合作、国共对立
2.课时分配:
第1课时: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第2课时: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第3课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第4课时:单元复习
07【难点突破】
难点一、为什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
【参考答案】因为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叛变革命,并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的军阀被打垮了,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
难点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参考答案】①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②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③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延安)④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难点三、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参考答案】①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②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③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难点四、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1)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2)精神:我们要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8【跨学科学习】
地理学科:《北伐战争形势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示意图》、《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语文学科:《长征组歌》、《七律长征》
音乐学科:《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四渡赤水出奇兵》
美术学科:《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系列油画等
影视剧:《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血战湘江》、《长征》
历史著作:《毛泽东选集》《红星照耀中国》等。
09【背诵清单】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背诵清单与思维导图】
核心概念
1.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领导,同时效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北伐、抗战、国共内战的国民政府军事主力。
国军早期的将领和军官,是由设立在广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和训练的,国军参加过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等战争。
2.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是指发生于1924~1927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国共两党及其他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中国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4.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5.中国工农红军:即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1937年7月,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6.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主题内容
中国近代史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七个单元,本单元处于七个单元 的第五个单元,主要讲述 1924 年到 1936 年的历史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识框架】
必背点一、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1923.6):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原因:认识到不能单枪匹马,要团结同盟者)
2.国民党一大(1924.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原因:孙中山多次反对北洋军阀失败,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
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改组为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黄埔军校(1924.5):在广州成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必背点二、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内容:1926年7月开始;从广州出发,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3.结果:基本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必背点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2.后续: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蒋介石继续北伐,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教训:要独立掌握军队,领导革命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知识框架】
必背点一、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来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必背点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由于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受到严重挫折。
①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②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④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必背点三、工农武装割据
**井冈山道路:从城市转入农村,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方式: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武装斗争——游击战争;③根据地建设——到1930年,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2.革命原则: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政权建设:1931年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主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框架】
1.原因: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由于博古、李德等在军事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
湘江战役冲破四道封锁线,损失惨重;
强渡乌江,转向遵义,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3.遵义会议(1935.1 党史上重要转折点):
背景:李德、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使红军损失惨重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决定由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指挥
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思维导图
10【复习设计】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学生补充时间轴知道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这段时期的重大事件。(目标1)2、通过对北伐战争示意图的解读认识北伐前中国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结果及胜利的原因。(目标2)3、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目标3)4、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长征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目标4)5、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目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第五单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面对国内军阀混战局面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关于国共合作,之后建立起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就,继续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不屈不挠的探索,南昌起义的打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揭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长征向世人证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必然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
课时 1
复习重点 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复习难点 如何评价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考向定位 1.结合历史资料,考查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北伐战争的影响。3.结合中国建设道路,考查中国革命道路。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
【复习过程】
【复习导入】
【播放歌曲】红歌大联唱《七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提问:歌曲中提到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提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四渡赤水、红军陕北会师
(设计意图:跨学科学习,歌曲激趣,培养家国情怀)
【复习环节】
环节一、自主复习(限时)
【教师活动】教师:请同学们阅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至第17课的课文,给同学们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自主复习】中的相关问题。
(一)【基础认知】
1.应知应会
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事件 时间 地点 内容或意义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意义:中国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内容: 兼任军校总理, 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 和 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从广州出发 内容:为了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进行北伐,其中 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在 战役、 战役取得胜利。意义:北伐军从 打到 ,震动全国。
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与红军长征
时期 国共对峙时期
事件 时间 地点 内容、结果、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 意义:由 、 、 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共产中共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内容:①通过了 和 的总方针。②决定秋收时发动 。③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结果: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井冈山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 ”的局面。(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 , 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内容: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 结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 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知识结构
3.易混易错
1)北伐胜利——北伐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二次北伐后统一全国,所以说北伐是成功的;
2)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虽然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又出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国民革命是失败的;
3).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打出的是“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第一支军队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八七会议是由国民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8月1日也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节日。今天的“八一建军节”即源于此。
6).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会议。
7).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不是1935年。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9).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即由江西瑞金转移到陕西延安。
(二)【能力提升】
【命题点1】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命题点2】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命题点3】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学生活动】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自主复习】参考答案
【基础认知】
一、应知应会
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事件 时间 地点 内容或意义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广州 内容: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意义: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内容: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从广州出发 内容: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进行北伐,其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在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取得胜利。意义: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与红军长征
时期 国共对峙时期
事件 时间 地点 内容、结果、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 意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共产中共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内容: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③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结果: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井冈山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肃会宁结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命题点1】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②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③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⑤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命题点2】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答: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②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题点3】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答:“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中有问题的题目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当堂进行检测。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能够巩固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回答完基础知识后,小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同时能够对当堂的检测进行点评,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地修改并讲解。)
环节二、课中学习
【教师活动】
学习任务(一):自主完成,组内完善、展示、补充,解释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检测目标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分享、完善、展示、补充,避免知识落实方法的单一性,活跃课堂气氛。
结论:
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对于基础史实的落实,用时间轴更能整合重点知识,使知识脉络清晰;对于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单元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
学习任务(二):
1、通过对北伐战争示意图的解读认识北伐前中国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结果及胜利的原因。(检测目标2)
2、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检测目标3)
3、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长征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检测目标4)
4、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检测目标5)
任务1:研读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检测目标2)
材料一: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孙中山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材料四:“二大”后,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动与孙中山联系,向他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革命思路,表达愿意与他领导的国民党合作革命的诚意。在这之前,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他万分感慨地说,在他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30多年来,“只有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
——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问题】研读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问题,可以书写关键词,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活动】教师重点是关注学生的规范,如书写、答案组织是否分条,学生回答问题是不是做到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任务2.研读史料,合作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总结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检测目标3)
活动1:结合材料,分析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材料:北伐的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
活动2:研读史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1:
材料2: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3: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活动3:研读图文史料,概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
材料: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形以高山和丘陵为主,地势险要,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何虎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活动4: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总结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材料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派遣何长工由井冈山去长沙向中共湖南省委报告工作,并打探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12月中旬,得知朱德率领的部队驻在犁铺头的消息后,便立即化装去犁铺头与朱德、陈毅联系。何长工在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朱德同志高兴地说:‘好极了,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了井冈山的消息。我们跑来跑去也没有个地方落脚,正要找毛泽东同志呢!
——根据《何长工回忆录》整理
【设计意图】从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问题,可以书写关键词,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任务3.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利用地图标记并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研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检测目标4、5)
活动: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和图片,利用地图标记红军长征的主要地点,结合油画,同桌相互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并谈谈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地图标记讲述,增强学生时空观念,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素养。
【学生活动】通过视频和图片,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进行引导,根据回答,及时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
环节三、活动探究
刚才通过【自主复习】我们对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了解,那么接下来,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结合【活动探究】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问题。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哪两次重大挫折?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怎样解决并促使新局面到来的?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结论: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1:结论:
第一次重大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革命;中共正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纠正: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起义失利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第二次重大挫折: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主张。
纠正: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促进了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探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2:结论:
(1)原因: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①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中共在自身的成长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③排除了共产国际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支持。
(2)认识
①这是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这告诉我们,只有走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成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探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3:归纳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史实,从中获得哪些认识?
事件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或影响) 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3:结论:
事件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或影响) 认识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人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7年10月 毛泽东 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毛泽东与朱德、陈毅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各地共产党人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史实的归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环节四、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并升华)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学生对此历史事件更应该做到耳熟能详,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近,且八年级学生在积累一年的历史学习经验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单元在讲解中可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合作、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的理解。
1、阶段特征:国共合作、国共对立
2、主要表现:
(1)合作事件: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2)对立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
3、中外联系:中国借鉴俄国革命经验,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后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日本加紧侵华,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4、专题线索:
一条主线 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到对峙。
两大革命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两个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五次会议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五大事件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
【学生活动】完成第四部分【巩固提升】的相关练习题(3分钟左右)
1.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七七事变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孙中山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3.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昌、南京、上海等地……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国民革命军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下图为《1926年8月底全国形势图》,该图可以证明以下什么观点( )
A.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B.北伐的必要性
C.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D.国民党对中共的围追堵截
5.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一论述意在阐述( )
A.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的国情 B.井冈山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
6.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其中与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革命军队有关的图片是( )
中共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瑞金临时政府大礼堂
7.下面是一首民主革命时期流传于江西的歌谣(部分)。当时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要原因是( )
八月朱德起了义,九月毛泽东建立了根据地;十月红军打过来,十一月打倒土豪分田地;十二月欢欢喜喜过新年,家家户户闹翻天。
A.武昌起义的发动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解决
8.“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材料描述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工农革命军开赴井冈山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9.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说中国红军的长征是一场战略性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下面请将长征里发生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
①巧渡金沙江②飞夺泸定桥③四渡赤水河④强渡大渡河⑤血战湘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⑤
10.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义举(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纠正了错误主张C.传播了革命火种 D.挽救了中国革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B B C C C
1.D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 大召开,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D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最低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B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
【详解】根据题干“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可知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B项正确;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与国民党一大召开的1924年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中共合作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详解】据材料“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昌、南京、上海等地……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其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革命纲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的“八一宣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26年8月底中国的形势是军阀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该图可以证明北伐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阀割据,而非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排除A项;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的围追堵截,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A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详解】根据题干“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论述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敌人力量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并非要说明井冈山的地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而非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队建设的内容,且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是三湾改编,排除D项。故选A项。
6.B
【知识点】南昌起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除C项;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7.B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详解】依据题干“八月朱德起了义,九月毛泽东建立了根据地;十月红军打过来,十一月打倒土豪分田地”可知与土地革命有关,1927年8月1日,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转而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从而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使得革命事业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B项正确;1911年湖北新军士兵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C
【知识点】长征胜利、长征开始
【详解】根据题干“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实力和战略转移而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确实“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如金沙江、大渡河),征服皑皑雪山(如夹金山、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并“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军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发动的,其主要战场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并未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极端自然条件的挑战,且最终目标是推翻军阀统治,排除A项;工农革命军开赴井冈山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为保存实力而进行的战略转移,虽然也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但其规模和难度远不及长征,且没有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描述,排除B项;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虽然八路军在抗战中英勇作战,但其行动并未涉及“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极端自然条件的挑战,排除D项。故选C项。
9.C
【知识点】长征开始
【详解】据题干“长征里发生的事件”和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初,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⑤血战湘江,渡过湘江后,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经过整编,③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①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④强渡大渡河,②飞夺泸定桥,⑤③①④②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知识点】长征胜利
【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可知,中共红军领导人和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传播了革命火种,C项正确;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B项;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常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又,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三大主力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政治:国共两党从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到分裂对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由照搬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到逐渐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2)经济: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3)思想文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时空线索构建单元发展脉络,清晰明了)
【教学反思】
优点:
1、通过对本堂课的授课,能够贴近课程标准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2、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有一定程度地提升。
3、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提升其阅读素养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在实际测评中关注个体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成绩。
缺点:
难点突破的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加强。
11【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1924年-1936年)大事年表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①第一次国内战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5月 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
1926年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1927年初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0世纪20年代 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
②第二次国内战争(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在想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 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10月 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失利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向湘西前进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
1935年10月 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2【分类速查】
一、“第一”类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原因类
1.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攻打大城市,敌强我弱,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
3.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三、标志类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四、意义类
1.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3【单元评价】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选择题
1.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事件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大家到这所学校(黄埔军校)来,不仅要知道枪怎样放,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军校 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C.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堂 D.学校只注重军事训练
3.“它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指的是( )
A.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 B.疾风暴雨般的农民运动
C.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D.日益壮大的城市工会组织
4.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该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国民大革命失败 B.北伐战争获得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 D.革命军井冈山会师
5.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下图)创作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
A.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B.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C.警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 D.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
6.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发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淞沪会战 D.渡江战役
7.学校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王同学抽取到以下一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判断出此会议是( )
时间:1927 年地点:汉口内容: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国一大 B.中共七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8.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9.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某次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同时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0.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这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 )
A.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探索 D.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11.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示历史地图的图例“▲”应是( )
A. B.
C. D.
12.《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与之相关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D.打土聚,分田地
13.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的严重损失教育了党和红军。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挽救危机中的中国革命,成为全党全军的一致要求。为此,中共中央召开了(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右图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中展出的麻草鞋,红军战士们穿着这种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最终顺利完成长征。该文物凸显的长征精神是( )
A.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患难与共 D.顾全大局,坚定革命理想与信念
15.“长征是中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由此可知,长征的胜利( )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综合题
16.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该学校的创办有什么作用?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追昔抚今来反思】
(4)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材料二: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材料三: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结合年代尺,回顾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历程,通过与之前救国探索的比较,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根据材料二,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了什么起义?他在农村创造了什么革命局面?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18.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让一个民族屹立不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精神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弘扬五四精神永葆爱国情怀》
【红船精神】
材料二:中共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时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起航的地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开端,是开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起点。
——《光明日报:“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长征精神】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2)材料二中红船精神所表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4)你认为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B A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A B
1.C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B项;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2.A
【知识点】黄埔军校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A项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是南昌,排除B项;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是京师大学堂,排除C项;D项与题干信息“不仅要知道枪怎样放,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取得胜利,工会组织壮大,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C项正确;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属于军事方面,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A项;农民运动不属于工人运动,排除B项;城市工会组织主要维护的是工人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4.A
【知识点】国民革命失败
【详解】据题干“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该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要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是符合当时的背景的,A项正确;北伐战争获得胜利与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革命军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B
【知识点】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明确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这暗示了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仍然存在着旧势力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之初并未能彻底摆脱旧势力的束缚,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漫画主要聚焦于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直接指向北伐战争的成败,排除A项;漫画中虽然提到了“军阀”,但并未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死灰复燃,排除C项;漫画中描绘的内容更多地揭示了政府内部的分裂和不纯,而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B项。
6.A
【知识点】南昌起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A项正确;秋收起义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B项;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C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7.C
【知识点】八七会议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27 年地点:汉口内容: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等信息和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C项正确;中国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与题干时间“1927年”不符,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干时间“1927年”不符,排除B项;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12月,确立了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与题干时间“1927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A
【知识点】秋收起义
【详解】根据材料“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可知,宣誓词体现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这也是每一位共产党人所具备的精神品质,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未说明对科学的态度等,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未说明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等科研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9.B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详解】根据题干“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某次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同时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次会议是”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加强红军的政治建设,B项正确;八七会议于1927年在汉口召开,主要任务是纠正右倾错误和进行土地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遵义会议于1935在贵州遵义召开,主要任务是纠正“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排除C项;瓦窑堡会议于1935年召开,主要提出了抗日主张,且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详解】根据材料“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这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探索,C项正确;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中国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但不能说明中国革命道路被其他国家效仿,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知识点】长征胜利、长征开始
【详解】根据题干路线图及信息“遵义”“会宁”等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路线,B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图片内容与北伐战争无关,排除A项;C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图片内容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图片内容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知识点】长征开始
【详解】根据题干“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瑞金和黄土高原,体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这是红军长征的作用,“红军不怕远征难”是长征的写照,B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北伐从广州到北京,排除A项;“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是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激起了中华民族抗战斗志,与抗战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与黄土高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详解】据材料“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的严重损失教育了党和红军”和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C项正确;八七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召开的,排除A项;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而召开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知识点】长征胜利
【详解】据材料“右图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中展出的麻草鞋,红军战士们穿着这种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最终顺利完成长征”可知,材料中红军的“麻草鞋”,红军战士们穿着这种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最终顺利完成长征,体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A项正确;材料中红军的“麻草鞋”,红军战士们穿着这种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最终顺利完成长征,体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麻草鞋”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未体现“依靠人民,与人民患难与共”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麻草鞋”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未涉及“顾全大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知识点】长征胜利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长征是中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长征是播种机,是宣传队,长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学校:黄埔军校。
作用: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性质: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知识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详解】(1)学校:根据材料一“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和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作用:根据材料一“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生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关系:根据材料二“兄弟齐心共北伐”和结合国共合作的背景,可从工农、北伐军合作共同完成革命事业回答,如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
(3)政变:根据材料三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此,国共合作破裂;性质:根据材料三“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变后建立的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4)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这是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势力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与共产党为敌,这使得原本团结的革命力量遭到了重大打击;二是帝国主义的绞杀,帝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之一,它们通过各种手段来阻碍中国革命的发展,包括支持反动势力、进行武装干涉等;三是年轻的共产党缺乏经验,当时的共产党还处在年幼的阶段,对于如何领导革命、如何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智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的进程和结果;四是高涨的工农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使得广大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也触犯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而引来了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17.(1)提出三民主义,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创立中华民国,在探索救国道路上迈出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2)会址: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国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前提和命运。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
(3)起义:秋收起义;局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局面。问题:土地问题;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详解】(1)进步性:根据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可以从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探索救国道路上迈出实质性的重要一步等角度作答。
(2)会址:根据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和结合所学中共一大的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
国内:根据材料二“……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材料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根据材料二“……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前提和命运。
国际:根据材料二“……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3)起义:根据材料三“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和结合所学秋收起义的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局面:根据所学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可知,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问题:根据材料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可得出,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政策:根据所学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问题。
18.(1)五四精神是指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