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学案--第21讲 化学能与热能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学案--第21讲 化学能与热能 (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2 08:44: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
(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1=E2+|ΔH|。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3.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1)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2)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石墨 金刚石 S8 (S—S) Si
键数 2 4 6 4 1.5 2 8 2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热效应。
(4)不能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5)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浓H2SO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因为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反应热。
(6)物质三态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形式为固态液态气态。
考向1 焓变、活化能等有关概念与图像分析
【典例1】(2024·江西·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科学家研究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可合成二甲醚,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
B.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决定
D.反应的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专题练习)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对于该图的理解,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
B.为过程I的活化能
C.从曲线II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过程I比过程II的反应速率快
【变式练2】(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起始时加入和各1mol,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B.每消耗,生成个HI分子
C.每形成个键,有个键断裂
D.消耗个的同时消耗个HI,可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
考向2 依据共价键数,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典例2】(2024·内蒙古·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B.使用合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焓变
C.常温常压下,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2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862kJ的能量,故和反应释放能量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故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变式练3】(2024·辽宁·模拟预测)工业上利用和制备,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键能 745 436 462.8 413.4 351
已知:①温度为时,
②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
B.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1mol/L的、,反应至平衡,则体积分数为
C.时,
D.若温度为时,,则
【变式练4】(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CO、和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已知:反应Ⅲ中相关化学键的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 436 343 a 465 413
则键的键能a为
A.1076 B.826 C.779 D.538
1.(2024·广东·高考真题)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搅拌一段时间后,滴加浓盐酸。不同反应阶段的预期现象及其相应推理均合理的是
A.烧瓶壁会变冷,说明存在的反应
B.试纸会变蓝,说明有生成,产氨过程熵增
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说明有升华
D.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变大,说明体系压强增大
2.(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298.15 K、100 kPa条件下,N2(g) +3H2 (g)=2NH3(g) ΔH=-92.4 kJ·mol-1,N2 (g) 、H2(g)和NH3(g)的比热容分别为29.1、28.9和35.6J·K-1·mol-1。一定压强下,1 mol反应中,反应物[N2(g) +3H2(g)]、生成物[2NH3(g)]的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
A. B.
C. D.
3.(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能量/ 249 218 39 10 0 0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键能为
B.的键能大于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
D.
5.(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 H H-O
键能/(kJ·mol-1)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2H2(g) + O2 (g)=2H2O(g) ΔH= -482kJ·mol-1
则2O(g)=O2(g)的ΔH为
A.428 kJ·mol-1 B.-428 kJ·mol-1 C.498 kJ·mol-1 D.-498 kJ·mol-1
6.(2024·江西·模拟预测)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电解质,,在水中水解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甲分子的P原子3d能级参与杂化。TS代表过渡态,M代表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焓变小于0
B.按照VSEPR理论,甲分子中P原子采用杂化
C.上述分步反应中的能垒最大
D.丁挥发时要克服极性键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7)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除了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
做到“五看”,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考向1 多角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典例1】(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某反应分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
B.该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增大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则稀和稀溶液反应
D.,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变式练2】(2024·河北·模拟预测)液态CS2是一种溶剂,其燃烧热为1077。含SeO2、SO2的烟气用水吸收后,硒元素全部变为单质硒。工业上制备碲用SO2还原TeCl4溶液或者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强碱性Na2TeO3溶液。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用SO2水溶液吸收溴蒸气的离子方程式:
B.C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S2(l)+3O2(g)=CO2(g)+2SO2(g)
C.SO2还原TeCl4反应方程式:2SO2+TeCl4+4H2O=Te+2H2SO4+4HCl
D.电解法制备碲的阴极电极方程式:
考向2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典例2】(2024·江苏·高三开学考试)在催化剂CuCl2作用下,通过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制备氯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阴极反应:
C.
D.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变式练3】(2024·海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在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 ΔH=-393.5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g) ΔH=-1 400 kJ/mol
【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反应的中和热为,则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B.已知;,则的燃烧热是
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出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D.一定条件下 , ,则
1.(2024·山东·高考真题)水煤气是的主要来源,研究对体系制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焓变 (用代数式表示)。
2.(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2024·江苏·模拟预测)在298K、101kPa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Hmθ。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沸点:H2O>H2S>H2Se>H2Te
B.H2S(g)+O2(g)=S(s)+H2O(1) △H=-265 kJ/mol
C.H2Se(g)=Se(g)+H2(g) △H=+81 kJ/mol
D.反应Te(s)+H2(g)H2Te(g)达平衡后升温,平衡常数将减小
4.(2024·江西·统考二模)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下,20gKH固体中所含H-的数目为0.5NA
B.1L0.01mol·L-1的Ca(HCO3)2溶液中含碳粒子总数为0.02NA
C.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0.5NA
D.2NH3(g) 3H2(g)+N2(g) ΔH=+akJ·mol-1,若参加反应的NH3数目为2NA,反应会吸收akJ热量
5.(2024·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及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知:,则稀氨水和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少于
B.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既表示分子数也表示物质的量
C.,20℃和25℃时,的燃烧热不同
D.键能数值为平均值,用键能求出的反应热是估算值
6.(2024·上海·统考二模)常温常压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或HCHO的能量变化如图(反应物O2和生成物水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后,生成CO的热效应变大,生成HCHO的热效应变小
B.加入催化剂后,生成HCHO的速率变大,单位时间内生成HCHO量变多
C.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g)放出393kJ的热量
D.生成HCH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O2=2HCHO+2H2O+316kJ
1.燃烧热
(1)概念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
例如C的燃烧热ΔH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ΔH为-5 518 kJ·mol-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①定义及表示方法

②中和热的测定
A.装置
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隔热防止热量散失__。
B.计算公式:ΔH=-kJ·mol-1
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n——生成水的物质的量,c——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一般为4.18 J/(g· ℃)。
C.实验步骤。
——
  ↓
——
  ↓
——
  ↓
——
  ↓
D.几个注意问题。
a.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或浓碱溶于水一般都要放热。若用弱酸或弱碱,它们电离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会使测得的数值偏小。
b.测量酸、碱溶液温度时要过一段时间再读数,测量反应混合液温度时应随时读取温 度值以记录最高温度。
c.溶液混合要迅速,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
e.为了保证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使用的碱稍微过量,计算中和热时按酸来算。
f.做好保温工作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如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不能用铁质或铜质环形棒,还应注意环形玻璃棒的使用方法。
3.能源
(1)能源分类
(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a.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b.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Δ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都需要带“+”、“-”符号。如:某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为ΔH=-Q kJ·mol-1或ΔH=+Q kJ·mol-1。
(2)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ΔH=-Q kJ·mol-1或Q kJ·mol-1。
2.中和热测定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
(3)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4)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3.中和热、燃烧热的焓变均为负值。
4.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时,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
5.对能量图像的全面剖析
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ΔH=-Q kJ·mol-1或Q kJ·mol-1。
稳定的氧化物是指:C―→CO2(g),H2―→H2O(l),S―→SO2(g)等。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和可溶性盐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 kJ·mol-1。
考向1 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正确表述
【典例1】(2024·江苏·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以合成氨为基础的化肥工业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肼(N2H4)的燃烧热为624kJ/mol,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白磷是制备含磷农药中间体的原料,用磷生产的一种化合物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酸;砷本身森性并不强,而砷的化合物、盐、有机化合物普遍毒性较强,AsO比AsO的毒性更强;Bi5+具有强氧化性,其碱性溶液能氧化AsO得到BiAsO4沉淀而降低废水中的砷污染;我国探明的锑(Sb)储量据世界首位,锑与锡、铝、铜的合金强度高,极耐磨损,是制造轴承、轴衬及齿轮的绝好材料。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B.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次磷酸(H3PO2)与足量NaOH反应:
D.Bi5+氧化AsO的离子方程式: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两组稀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①;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若用稀醋酸代替反应①中稀盐酸,则中和热
【变式练2】(2024·四川·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 , ,则
B.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由反应 可知,醋酸溶液与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小于
D.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热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考向2  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典例2】(2024·江苏·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量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KI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2mL溶液中滴加2~3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A.A B.B C.C D.D
【变式练3】(2024·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下列有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B.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测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变式练4】(2024·河北·模拟预测)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保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甲中注射器的活塞往右拉,能自动恢复到原位,说明甲装置气密性好
B.将甲虚线框中的装置换为乙装置,滴入稀硫酸后若注射器活塞右移,说明锌与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用丙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要缓慢倒入稀硫酸中
D.用装置丁制备金属镁,需要先引燃镁条,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考向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典例3】(2024·山东·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化学改变了生产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生物柴油与柴油成分相同
B.“天宫”空间站使用石墨烯存储器,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中科院首创用加聚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对金属防腐,阳极不能为惰性电极
【变式练5】(2024·河南·高三开学考试)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以Nb(OCH3)5催化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X是H2O
B.反应①中可能有Nb-O的形成
C.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该催化循环过程中Nb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变式练6】(2024·贵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我国正式提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充分利用新能源 B.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使用私家车出行 D.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碳酸钙
1.(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2.(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化学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为增强药效,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
B.现代化肥种类丰富,施用方法其依据对象营养状况而定
C.规范使用防腐制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
D.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药也应慎重选用
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帮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
B 环保行动: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的包装材料 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
C 家务劳动: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 铁丝在中燃烧生成
D 学农活动: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 沼气中含有的可作燃料
A.A B.B C.C D.D
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的反应
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的反应
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三溴苯酚的反应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 )的反应
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6.(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A.A B.B C.C D.D
7.(2024·江苏·联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2与4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6 mol
B.反应2Mg(s)+CO2(g)=C(s)+2MgO(s) 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 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1 L 1.0 mol·L 1 的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汽车尾气中的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
8.(2024·广东·统考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制备无水AlCl3固体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装置
选项 C D
实验目的 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实验装置
A.A B.B C.C D.D
1.ΔH的比较
比较ΔH的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
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如: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放出148.4 kJ的热量,则1 mol固体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96.8 kJ。
(2)根据物质燃烧放热的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如: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则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 kJ。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比较。根据下列反应过程,试判断ΔH的关系:
①aAB
AB
则ΔH1=aΔH2;
②AB
aBaA
则ΔH2=-aΔH1;

则ΔH=ΔH1+ΔH2。
注意 在反应过程设计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变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1.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1)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物质的量相同)状态相同、反应产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2)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物质的量相同)状态不同、反应产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
(3)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4)同一物质,状态不同,对应反应的反应热也不同。
如A(g)A(l)A(s)。
(5)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要小于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绝对值。
2.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燃烧热数据,求算反应放出的热量
利用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如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燃烧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 mol×285.8 kJ·mol-1=571.6 kJ。
(2)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数据计算
①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反应产物的键能之和
②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A.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B.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1mol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石墨 (C—C) 金刚石 (C—C) Si (Si—Si) S8 (S—S)
化学 键数 2NA 4NA 6NA 4NA 1.5NA 2NA 2NA 8NA
3.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运用盖斯定律的技巧——“三调一加”。
一调:根据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左右位置,改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调:根据改写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相应ΔH的符号。
三调:调整中间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一加: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ΔH相加。
(2)运用盖斯定律的三个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焓变ΔH也必须乘上该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相加减,焓变ΔH也必须相加减。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随之改变,但绝对值不变。
考向1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典例1】(2024·全国·高三统考开学考试)由金属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的相关反应及其热效应(kJ·mol )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判断ΔH 等于

A.725 kJ mol 1 B. 725 kJ mol 1 C.1929 kJ mol 1 D. 1929 kJ mol 1
【变式练1】(2024·陕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和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升高。
A.
B.
C.中,最大
D.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变式练2】(2024·安徽·高三阶段练习)SO2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用石灰石脱硫的总反应为 。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案产生的废渣可用作建筑材料 B.总反应能发自进行的原因为
C. D.
考向2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典例2】(2024·重庆·三模)将2 mol 和3 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只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kJ/mol
kJ/mol
一段时间后,和恰好全部消耗,共放出303 kJ热量。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lF中) (中)
键能/(kJ/mol) 157 243 248 X
则X的值为
A.172 B.202 C.238 D.258
【变式练3】(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我国220/120吨级烧氢液氧发动机试车成功,为我们探索星辰大海再添助力。航空航天兴趣小组查资料得知:
①2H2(g)+O2(g)=2H2O(g) △H= 483.6kJ mol 1
②H2O(g)=H2O(l) △H= 44kJ mol 1
③H H、O=O、H O键能分别为436 kJ mol 1、496 kJ mol 1、462 kJ mol 1。 经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若只用以上的键能数据,使可估算出H2的燃烧热
B.若1 mol H2(1)燃烧生成H2O(g)时,放出的热量将高于241.8 kJ
C.若用上图所示装置,即可测出H2的燃烧热:△H= 285.8 kJ mol 1
D.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O=O键为500、N-N键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是
A.194kJ B.391kJ C.516kJ D.658kJ
考向3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典例3】(2024·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根据HX的水溶液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
B.相同条件下,1mol HF(g)的熵=1mol HCl(g)的熵
C.相同条件下,
D.相同条件的HX(aq)中,HI(aq)酸性最强,可推测HI电离的最小
【变式练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对于反应a:C2H4(g)=C2H2(g)+H2(g),反应b:2CH4(g)=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平衡都向右移动。①C(s)+2H2(g)=CH4(g) ΔH1;②2C(s)+H2(g)=C2H2(g) ΔH2;③2C(s)+2H2(g)=C2H4(g) ΔH3.则①②③中ΔH1、ΔH2、ΔH3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B.ΔH2>ΔH3>2ΔH1
C.ΔH2>2ΔH1>ΔH3 D.ΔH3>ΔH2>ΔH1
【变式练6】(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依据下列含硫物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①S(g)+O2(g) SO2(g) ΔH1
②S(s)+O2(g) SO2(g) ΔH2
③2H2S(g)+ O2(g) 2S(s)+ 2H2O(1) ΔH3
④2H2S(g)+3O2(g) 2SO2(g)+ 2H2O(1) ΔH4
⑤2H2S(g)+SO2(g) 3S(s)+ 2H2O(1) ΔH5
A.ΔH1>ΔH2 B.ΔH3<ΔH4
C.ΔH4=ΔH2+ΔH3 D.2ΔH5=3ΔH3-ΔH4
1.(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在密闭容器中,、时,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的选择性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焓变
B.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
D.450℃时,提高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
2.(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H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H既可以形成又可以形成,还能形成、、、、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与足量反应生成和吸收131.3kJ的热量。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可得到。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水煤气法制氢:
B.催化加氢生成的反应:
C.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
D.与水反应: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苯基丙炔()可与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
C.增加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H4/(kJ mol-1)为
A.+533 B.+686 C.+838 D.+1143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2024·吉林·校考一模)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
B.相同条件下,HCl的比HBr的小
C.相同条件下,HCl的()比HI的大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 H-X键放出a kJ能量,则该条件下
7.(2024·浙江·统考一模)HCl(g)溶于大量水的过程放热,循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若将循环图中元素改成元素,相应的
C.
D.
8.(2024·上海·统考二模)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氢能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已知: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2O(l)吸收能量后,分子中氢氧键断裂而生成H2O(g)
B.2H2(g)+O2(g)=2H2O(g) =-484 kJ
C.若2H2(g)+O2(g)=2H2O(g)+Q1;2H2(g)+O2(l)=2H2O(g)+Q2;则Q1>Q2
D.将2 mol H2O(g)分解成H2(g)和O2(g),吸收4×463 kJ的热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
(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1=E2+|ΔH|。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3.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1)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2)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石墨 金刚石 S8 (S—S) Si
键数 2 4 6 4 1.5 2 8 2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热效应。
(4)不能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5)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浓H2SO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因为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反应热。
(6)物质三态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形式为固态液态气态。
考向1 焓变、活化能等有关概念与图像分析
【典例1】(2024·江西·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科学家研究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可合成二甲醚,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
B.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决定
D.反应的
【答案】B
【解析】A.整个过程中先参与第一步反应,最后一步生成,因此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故A正确;
B.判断反应历程能垒时,注意纵坐标采用科学记数法,由图可知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故B错误;
C.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活化能或能垒最高的基元反应,由图可知,该基元反应为,故C正确;
D.整个过程消耗甲醇,生成二甲醚和水,总反应为,由图可知,,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专题练习)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对于该图的理解,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
B.为过程I的活化能
C.从曲线II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过程I比过程II的反应速率快
【答案】A
【解析】A.=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的反应热,A正确;
B.E3-E1为过程I的活化能,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
D.过程I的活化能高于过程II的活化能,过程I比过程II的反应速率慢,D错误;
故选A。
【变式练2】(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起始时加入和各1mol,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B.每消耗,生成个HI分子
C.每形成个键,有个键断裂
D.消耗个的同时消耗个HI,可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1mol氢气和1mol碘单质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和各1mol,实际反应的氢气和碘单质小于1mol,放出的热量小于Q,故A错误;
B.每消耗1mol,生成2molHI,则消耗,即消耗0.05mol,生成0.1molHI,分子数为0.1,故B错误;
C.由反应可知消耗1mol氢气生成2molHI,1mol氢气中含1molH-H键,1molHI中含1molH-I键,则每形成个键,有0.5个键断裂,故C错误;
D.消耗个的同时消耗个HI,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考向2 依据共价键数,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典例2】(2024·内蒙古·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B.使用合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焓变
C.常温常压下,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2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862kJ的能量,故和反应释放能量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故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C
【解析】A.反应3C(s)+CaO(s)=CaC2(s)+CO(g)中ΔS>0,因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ΔG=ΔH-TΔS>0,那么ΔH必大于0,故A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
C.反应H2(g)+Cl2(g)=2HCl(g)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436+243-862)kJ mol-1=-183kJ mol-1<0,故H2和Cl2反应释放能量,故C正确;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练3】(2024·辽宁·模拟预测)工业上利用和制备,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键能 745 436 462.8 413.4 351
已知:①温度为时,
②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
B.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1mol/L的、,反应至平衡,则体积分数为
C.时,
D.若温度为时,,则
【答案】D
【解析】A.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 ,故A正确;
B.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1mol/L的、,反应至平衡,
,x=0.5,则体积分数 ,故B正确;
C.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若温度为时,,则,即平衡常数增大,则,故D错误;
选D。
【变式练4】(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CO、和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已知:反应Ⅲ中相关化学键的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 436 343 a 465 413
则键的键能a为
A.1076 B.826 C.779 D.538
【答案】A
【解析】反应Ⅱ-Ⅰ得: ,根据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解得。
故选A。
1.(2024·广东·高考真题)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搅拌一段时间后,滴加浓盐酸。不同反应阶段的预期现象及其相应推理均合理的是
A.烧瓶壁会变冷,说明存在的反应
B.试纸会变蓝,说明有生成,产氨过程熵增
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说明有升华
D.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变大,说明体系压强增大
【答案】B
【解析】A.烧瓶壁变冷说明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故A错误;
B.试纸会变蓝,说明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时有氨气生成,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故B正确;
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反应生成的氨气生成了氯化铵,与氯化铵的升华无关,故C错误;
D.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生成氯化钡和一水合氨的反应是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烧瓶中温度降低、气体压强会减小会导致气球变小,后因为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气球会变大,滴入盐酸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反应生成的氨气生成了氯化铵,导致气体压强变小,则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小、后增大,加入盐酸后又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2.(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298.15 K、100 kPa条件下,N2(g) +3H2 (g)=2NH3(g) ΔH=-92.4 kJ·mol-1,N2 (g) 、H2(g)和NH3(g)的比热容分别为29.1、28.9和35.6J·K-1·mol-1。一定压强下,1 mol反应中,反应物[N2(g) +3H2(g)]、生成物[2NH3(g)]的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热容可知,升高温度反应物能量升高较快,反应结束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会增大,比较4个图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3.(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A正确;
B.已知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的相对能量为,则键能为,B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错误;
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能量/ 249 218 39 10 0 0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键能为
B.的键能大于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
D.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键能为218×2=436,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键能为:249×2=498,由题中信息可知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则的键能大于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正确;
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39-10=278,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C错误;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的,D正确;
故选C。
5.(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 H H-O
键能/(kJ·mol-1)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2H2(g) + O2 (g)=2H2O(g) ΔH= -482kJ·mol-1
则2O(g)=O2(g)的ΔH为
A.428 kJ·mol-1 B.-428 kJ·mol-1 C.498 kJ·mol-1 D.-498 kJ·mol-1
【答案】D
【解析】反应的ΔH=2(H-H)+(O-O)-4(H-O);-482kJ/mol=2×436kJ/mol+(O-O)-4×463kJ/mol,解得O-O键的键能为498kJ/mol,2个氧原子结合生成氧气的过程需要释放能量,因此2O(g)=O2(g)的ΔH=-498kJ/mol。
6.(2024·江西·模拟预测)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电解质,,在水中水解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甲分子的P原子3d能级参与杂化。TS代表过渡态,M代表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焓变小于0
B.按照VSEPR理论,甲分子中P原子采用杂化
C.上述分步反应中的能垒最大
D.丁挥发时要克服极性键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示,总反应为PF5+H2O=POF3+2HF,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总反应为吸热反应,总反应的焓变大于0,A项错误;
B.PF5分子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5-5×1)=5,P原子的3d能级参与杂化,则PF5中P原子采取sp3d杂化,B项正确;
C.M1→TS1的能垒为1.14eV-0.12eV=1.02eV,M2→TS2的能垒为1.41eV-0.35eV=1.06eV,故M2→TS2的能垒最大,C项错误;
D.丁(POF3)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挥发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需要克服极性键,D项错误;
答案选B。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7)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除了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
做到“五看”,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考向1 多角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典例1】(2024·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某反应分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
B.该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增大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活化能,A错误;
B.慢反应控制总反应速率,反应②的活化能,故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B正确;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但活化能不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增大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B。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则稀和稀溶液反应
D.,则: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A.硫蒸气能量高于硫固体,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热多,A错误;
B.能量越低越稳定,由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 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不仅存在反应H+(aq)+OH-(aq)=H2O(l) H=-57.3kJ/mol,还存在反应Ba2++=BaSO4↓,此反应也要放出热量,故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114.6 kJ/mol,C错误;
D.对于反应CaCO3(s)=CaO(s)+CO2(g),△H>0、△S>0,高温下△H T△S<0,能自发进行,D正确;
故选D。
【变式练2】(2024·河北·模拟预测)液态CS2是一种溶剂,其燃烧热为1077。含SeO2、SO2的烟气用水吸收后,硒元素全部变为单质硒。工业上制备碲用SO2还原TeCl4溶液或者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强碱性Na2TeO3溶液。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用SO2水溶液吸收溴蒸气的离子方程式:
B.C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S2(l)+3O2(g)=CO2(g)+2SO2(g)
C.SO2还原TeCl4反应方程式:2SO2+TeCl4+4H2O=Te+2H2SO4+4HCl
D.电解法制备碲的阴极电极方程式:
【答案】C
【解析】A.SO2水溶液吸收溴蒸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两者均为强酸,,A错误;
B.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S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S2(l)+3O2(g)=CO2(g)+2SO2(g) ,B错误;
C.SO2还原TeCl4生成硫酸和Te、HCl:2SO2+TeCl4+4H2O=Te+2H2SO4+4HCl,C正确;
D.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应该是得到电子,D错误;
故选C。
考向2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典例2】(2024·江苏·高三开学考试)在催化剂CuCl2作用下,通过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制备氯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阴极反应:
C.
D.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A.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取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A正确;
B.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在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B错误;
C.同种物质所含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反应物的能量相同,生成物含有的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则相应反应的反应热就越小,所以,C错误;
D.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要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l2+H2OH++Cl-+HCl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变式练3】(2024·海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在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 ΔH=-393.5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g) ΔH=-1 400 kJ/mol
【答案】B
【解析】A.生成物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A错误;
B.甲烷的摩尔燃烧焓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B正确;
C.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小于0,C错误;
D.生成物水蒸气不是稳定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反应的中和热为,则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B.已知;,则的燃烧热是
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出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D.一定条件下 , ,则
【答案】D
【解析】A.H2SO3为弱酸,电离时吸收热量,盐酸是强酸,和反应的中和热为,则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故A错误;
B.已知;,水是气态,而的燃烧热是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的热量,则C2H5OH(l)的燃烧热不是1366.8kJ/mol,故B错误;
C.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所以的△H≠-38.6kJ/mol,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SO3(g)比SO3(l)的能量高,所以生成2molSO3(g)时放出的热量少,焓变大,即0>△H1>△H2,故D正确;
选D。
1.(2024·山东·高考真题)水煤气是的主要来源,研究对体系制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焓变 (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
【解析】(1)已知三个反应:
Ⅰ.
Ⅱ.
Ⅲ.
设目标反应为Ⅳ,根据盖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
2.(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A正确;
B.已知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的相对能量为,则键能为,B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错误;
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4·江苏·模拟预测)在298K、101kPa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Hmθ。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沸点:H2O>H2S>H2Se>H2Te
B.H2S(g)+O2(g)=S(s)+H2O(1) △H=-265 kJ/mol
C.H2Se(g)=Se(g)+H2(g) △H=+81 kJ/mol
D.反应Te(s)+H2(g)H2Te(g)达平衡后升温,平衡常数将减小
【答案】B
【解析】A.分子间形成氢键,其沸点最高,其余氢化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故沸点:,A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得热化学方程式:,,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可由:Ⅱ-I得到,则,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B正确;
C.的摩尔生成焓为: H=,则反应的,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高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错误;
故选B。
4.(2024·江西·统考二模)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下,20gKH固体中所含H-的数目为0.5NA
B.1L0.01mol·L-1的Ca(HCO3)2溶液中含碳粒子总数为0.02NA
C.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0.5NA
D.2NH3(g) 3H2(g)+N2(g) ΔH=+akJ·mol-1,若参加反应的NH3数目为2NA,反应会吸收akJ热量
【答案】C
【解析】A.KH由K+和H-组成,20gKH的物质的量0.5mol,所含H-的数目为0.5NA,故A正确;
B.1L0.01mol·L-1的Ca(HCO3)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含碳粒子总数为0.02NA,故B正确;
C.未考虑溶剂水中的氧原子,故C错误;
D.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氨气完全反应时吸收akJ热量,则参加反应的NH3数目为2NA,会吸收akJ热量,故D正确;
故选:C。
5.(2024·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及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知:,则稀氨水和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少于
B.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既表示分子数也表示物质的量
C.,20℃和25℃时,的燃烧热不同
D.键能数值为平均值,用键能求出的反应热是估算值
【答案】B
【解析】A.已知:,由于氨水是弱碱,属于弱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边反应边电离,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则稀氨水和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少于,A正确;
B.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用于表示其物质的量,而不是其分子数,故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B错误;
C.燃烧热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的总能量不同,故101kpa,20℃和25℃时,CH4的燃烧热不同,C正确;
D.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来估算反应热,即键能数值为平均值,用键能求出的反应热是估算值,D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4·上海·统考二模)常温常压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或HCHO的能量变化如图(反应物O2和生成物水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后,生成CO的热效应变大,生成HCHO的热效应变小
B.加入催化剂后,生成HCHO的速率变大,单位时间内生成HCHO量变多
C.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g)放出393kJ的热量
D.生成HCH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O2=2HCHO+2H2O+316kJ
【答案】B
【解析】A.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而不改变热效应,加入催化剂生成CO的活化能增大而HCHO的活化能降低,A项错误;
B.活化能低反应越快。加入催化剂生成CO的活化能增大而HCHO的活化能降低,故生成HCHO速率更快,B项正确;
C.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一氧化碳(g)放出393kJ的热量,C项错误;
D.该热化学方程式为没有标注物质的状态,D项错误;
故选B。
1.燃烧热
(1)概念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
例如C的燃烧热ΔH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ΔH为-5 518 kJ·mol-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①定义及表示方法

②中和热的测定
A.装置
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隔热防止热量散失__。
B.计算公式:ΔH=-kJ·mol-1
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n——生成水的物质的量,c——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一般为4.18 J/(g· ℃)。
C.实验步骤。
——
  ↓
——
  ↓
——
  ↓
——
  ↓
D.几个注意问题。
a.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或浓碱溶于水一般都要放热。若用弱酸或弱碱,它们电离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会使测得的数值偏小。
b.测量酸、碱溶液温度时要过一段时间再读数,测量反应混合液温度时应随时读取温 度值以记录最高温度。
c.溶液混合要迅速,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
e.为了保证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使用的碱稍微过量,计算中和热时按酸来算。
f.做好保温工作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如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不能用铁质或铜质环形棒,还应注意环形玻璃棒的使用方法。
3.能源
(1)能源分类
(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a.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b.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Δ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都需要带“+”、“-”符号。如:某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为ΔH=-Q kJ·mol-1或ΔH=+Q kJ·mol-1。
(2)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ΔH=-Q kJ·mol-1或Q kJ·mol-1。
2.中和热测定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
(3)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4)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3.中和热、燃烧热的焓变均为负值。
4.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时,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
5.对能量图像的全面剖析
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ΔH=-Q kJ·mol-1或Q kJ·mol-1。
稳定的氧化物是指:C―→CO2(g),H2―→H2O(l),S―→SO2(g)等。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和可溶性盐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 kJ·mol-1。
考向1 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正确表述
【典例1】(2024·江苏·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以合成氨为基础的化肥工业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肼(N2H4)的燃烧热为624kJ/mol,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白磷是制备含磷农药中间体的原料,用磷生产的一种化合物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酸;砷本身森性并不强,而砷的化合物、盐、有机化合物普遍毒性较强,AsO比AsO的毒性更强;Bi5+具有强氧化性,其碱性溶液能氧化AsO得到BiAsO4沉淀而降低废水中的砷污染;我国探明的锑(Sb)储量据世界首位,锑与锡、铝、铜的合金强度高,极耐磨损,是制造轴承、轴衬及齿轮的绝好材料。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B.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次磷酸(H3PO2)与足量NaOH反应:
D.Bi5+氧化AsO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A
【解析】A.工业上通过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A正确;
B.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H2O为液态,B错误;
C.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错误;
D.该反应电荷、质量不守恒,正确是,D错误;
故选A。
【变式练1】(2024·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两组稀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①;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若用稀醋酸代替反应①中稀盐酸,则中和热
【答案】C
【解析】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生成硫酸钡沉淀为放热过程,且反应为放热,,选项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由②的离子方程式-①的离子方程式2得反应,选项C正确;
D.若用稀醋酸代替反应①中稀盐酸,醋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则中和热,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变式练2】(2024·四川·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 , ,则
B.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由反应 可知,醋酸溶液与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小于
D.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热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同物质的量的碳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已知 , ,则,A错误;
B.甲烷的燃烧热为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错误;
C.醋酸是弱酸,醋酸电离吸热,由反应 可知,醋酸溶液与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小于,C正确;
D.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D错误;
故选C。
考向2  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典例2】(2024·江苏·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量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KI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2mL溶液中滴加2~3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应该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中,两烧杯之间用碎纸条填充防止热量散失,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烧杯内溶液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室温下,量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KI溶液,颜色变化快的是浓度较大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氯离子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淀粉发生了水解,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变式练3】(2024·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下列有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B.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测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答案】D
【解析】A.定容时仍然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需要烘干即可使用,故A错误;
B.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需要放在石棉网上,故B错误;
C.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应选pH计测定,故C错误;
D.两溶液混合后恰好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故D正确。
答案选D。
【变式练4】(2024·河北·模拟预测)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保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甲中注射器的活塞往右拉,能自动恢复到原位,说明甲装置气密性好
B.将甲虚线框中的装置换为乙装置,滴入稀硫酸后若注射器活塞右移,说明锌与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用丙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要缓慢倒入稀硫酸中
D.用装置丁制备金属镁,需要先引燃镁条,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A.若将甲中注射器的活塞往右拉,能自动恢复到原位,说明没有空气进入装置内,则甲装置气密性好,故A正确;
B.将甲虚线框中的装置换为乙装置,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注射器活塞右移,不能说明锌与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用丙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为防止热量过多散失,NaOH要快速倒入稀硫酸中,故C错误;
D.制取金属镁,使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式,故D错误;
选A。
考向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典例3】(2024·山东·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化学改变了生产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生物柴油与柴油成分相同
B.“天宫”空间站使用石墨烯存储器,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中科院首创用加聚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对金属防腐,阳极不能为惰性电极
【答案】C
【解析】A.用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属于酯类,组成元素为C、H、O,柴油是含碳原子数目不同的烃组成的混合物,组成元素为,二者成分不同,A错误;
B.石墨烯与金刚石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用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实现了碳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正确;
D.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被保护金属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阳极可以是惰性电极,D错误;
故选C。
【变式练5】(2024·河南·高三开学考试)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以Nb(OCH3)5催化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X是H2O
B.反应①中可能有Nb-O的形成
C.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该催化循环过程中Nb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总方程式是2CH3OH+CO2 O=C(OCH3)2+H2O,则化合物X是H2O,A正确;
B.反应①的方程式为(CH3O)4NbOCH3+CO2→ ,该过程中有Nb- O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
C.总反应中有水生成,反应物中原子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二甲酯,原子利用率没有达到100%,C错误;
D.反应②中有机物 中Nb与5个O成键,而在产物中Nb与6个O成键,Nb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变式练6】(2024·贵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我国正式提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充分利用新能源 B.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使用私家车出行 D.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碳酸钙
【答案】A
【解析】A.充分利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此目标,故A正确;
B.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加木材的使用,同时可能增加塑料等白色垃圾的量,不利于实现此目标,故B错误;
C.鼓励使用私家车出行,会增加燃油的使用,增大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实现此目标,故C错误;
D.燃煤中加适量碳酸钙,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此目标,故D错误;
故选:A。
1.(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A.图①装置没有加热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A错误;
B.利用酸式滴定管中装有的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装置和操作正确,B正确;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搅拌器起搅拌作用,装置密封、隔热保温效果好,C正确;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导管末端不伸入液面下,利用饱和碳酸钠收集乙酸乙酯,D正确;
故选A。
2.(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化学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为增强药效,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
B.现代化肥种类丰富,施用方法其依据对象营养状况而定
C.规范使用防腐制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
D.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药也应慎重选用
【答案】A
【解析】A.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相互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进行使用,故A错误;
B.化肥的施用方法需依据对象营养状况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化肥,故B正确;
C.规范使用防腐制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口感,故C正确;
D.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药也应慎重选用,D正确。
答案为:A。
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帮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
B 环保行动: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的包装材料 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
C 家务劳动: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 铁丝在中燃烧生成
D 学农活动: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 沼气中含有的可作燃料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鸡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帮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关联,故A不符合题意;
B.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为了减小污染,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的包装材料,两者有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
C.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防止生成氧化铁,铁丝在中燃烧生成,两者没有关联,故C 符合题意;
D.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用作燃料,两者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的反应
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的反应
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三溴苯酚的反应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 )的反应
【答案】D
【解析】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还生成了氢氧化钙,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不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故A错误;
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还生成了水和溴化钠,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不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故B错误;
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三溴苯酚,还生成了溴化氢,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不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故C错误;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 ),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答案】D
【解析】A.H2O应该为液态,A错误;
B.,B错误;
C.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C错误;
D.,D正确;
故选D。
6.(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
B.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
C.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
故答案选C。
7.(2024·江苏·联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2与4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6 mol
B.反应2Mg(s)+CO2(g)=C(s)+2MgO(s) 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 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1 L 1.0 mol·L 1 的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汽车尾气中的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1 mol N2与4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实现1mol氮气的完全转化,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6 mol,A正确;
B.反应2Mg(s)+CO2(g)=C(s)+2MgO(s) 是熵减的反应,若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错误;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 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1 L 1.0 mol·L 1的NaOH溶液混合,除了酸碱中和反应还伴随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错误;
D.汽车尾气中的NO,主要来源于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D错误;
故选A。
8.(2024·广东·统考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制备无水AlCl3固体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装置
选项 C D
实验目的 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实验装置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HCl可抑制铝离子的水解,可在HCl气流中加热制备无水氯化铝,A正确;
B.图中保温不好,导致热量散失,不能准确测定中和热,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温度低,可分解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为对比稳定性的强弱,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C错误;
D.挥发的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验证有HBr产生,D错误;
故答案为:A。
1.ΔH的比较
比较ΔH的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
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如: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放出148.4 kJ的热量,则1 mol固体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96.8 kJ。
(2)根据物质燃烧放热的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如: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则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 kJ。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比较。根据下列反应过程,试判断ΔH的关系:
①aAB
AB
则ΔH1=aΔH2;
②AB
aBaA
则ΔH2=-aΔH1;

则ΔH=ΔH1+ΔH2。
注意 在反应过程设计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变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1.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1)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物质的量相同)状态相同、反应产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2)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物质的量相同)状态不同、反应产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
(3)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4)同一物质,状态不同,对应反应的反应热也不同。
如A(g)A(l)A(s)。
(5)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要小于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绝对值。
2.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燃烧热数据,求算反应放出的热量
利用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如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燃烧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 mol×285.8 kJ·mol-1=571.6 kJ。
(2)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数据计算
①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反应产物的键能之和
②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A.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B.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1mol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石墨 (C—C) 金刚石 (C—C) Si (Si—Si) S8 (S—S)
化学 键数 2NA 4NA 6NA 4NA 1.5NA 2NA 2NA 8NA
3.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运用盖斯定律的技巧——“三调一加”。
一调:根据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左右位置,改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调:根据改写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相应ΔH的符号。
三调:调整中间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一加: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ΔH相加。
(2)运用盖斯定律的三个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焓变ΔH也必须乘上该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相加减,焓变ΔH也必须相加减。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随之改变,但绝对值不变。
考向1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典例1】(2024·全国·高三统考开学考试)由金属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的相关反应及其热效应(kJ·mol )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判断ΔH 等于

A.725 kJ mol 1 B. 725 kJ mol 1 C.1929 kJ mol 1 D. 1929 kJ mol 1
【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41+2201+247+△H+(-3916)]kJ mol-1=-602kJ mol-1,解得△H=725kJ mol-1,故选:A。
【变式练1】(2024·陕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和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升高。
A.
B.
C.中,最大
D.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答案】A
【解析】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选项A正确;
B.液态汽化时吸收热量,故,选项B错误;
C.反应(1)和反应(2)均是放热反应,故反应(3)也是放热反应,结合盖斯定律,最小,选项C错误;
D.分子中原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变式练2】(2024·安徽·高三阶段练习)SO2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用石灰石脱硫的总反应为 。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案产生的废渣可用作建筑材料 B.总反应能发自进行的原因为
C. D.
【答案】D
【解析】A.可用作建筑材料,A正确;
B.因总反应的,故总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为,B正确;
C.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属放热反应,,,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D。
考向2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典例2】(2024·重庆·三模)将2 mol 和3 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只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kJ/mol
kJ/mol
一段时间后,和恰好全部消耗,共放出303 kJ热量。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lF中) (中)
键能/(kJ/mol) 157 243 248 X
则X的值为
A.172 B.202 C.238 D.258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D(反应物) ∑D(生成物),由题意Cl2+F2═2ClF ΔH1=akJ/mol;Cl2+3F2═2ClF3 ΔH2=bkJ/mol可知;ΔH1=(243+157 2×248)kJ/mol= 96kJ/mol,ΔH2=(243+3×157 2×3x)kJ/mol=(714 6x)kJ/mol,即a= 96,b=714 6x,设参与Cl2+F2═2ClF ΔH1=akJ/mol的氯气物质的量为m,则消耗的氟气也为m,剩下的氯气和氟气正好按Cl2+3F2═2ClF3 ΔH2=bkJ/mol的系数比反应,即,解之得,m=1.5mol,则有1.5mol×( 96kJ/mol)+0.5mol×(714 6x)kJ/mol=303kJ,解之得x=172,
故答案选A。
【变式练3】(2024·重庆·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我国220/120吨级烧氢液氧发动机试车成功,为我们探索星辰大海再添助力。航空航天兴趣小组查资料得知:
①2H2(g)+O2(g)=2H2O(g) △H= 483.6kJ mol 1
②H2O(g)=H2O(l) △H= 44kJ mol 1
③H H、O=O、H O键能分别为436 kJ mol 1、496 kJ mol 1、462 kJ mol 1。 经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若只用以上的键能数据,使可估算出H2的燃烧热
B.若1 mol H2(1)燃烧生成H2O(g)时,放出的热量将高于241.8 kJ
C.若用上图所示装置,即可测出H2的燃烧热:△H= 285.8 kJ mol 1
D.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A.若只用以上的键能数据,没有H2O(g)=H2O(l) △H= 44kJ mol 1是无法算出H2的燃烧热,故A错误;
B.1 mol H2(1)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H2(g)所具有的能量,根据2H2(g)+O2(g)=2H2O(g) △H= 483.6kJ mol 1分析,则1 mol H2(1)燃烧生成H2O(g)时,放出的热量将低于241.8 kJ,故B错误;
C.燃烧热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即液态水,而此装置有隔热装置,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若用上图所示装置,无法测出H2的燃烧热,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吸收热量,成键释放能量,因此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O=O键为500、N-N键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是
A.194kJ B.391kJ C.516kJ D.658kJ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内容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的能量与反应物能量的差值,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建形成释放能量,设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为K,所以有154+4K+500=2218;解得K=391;
故答案选B。
考向3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典例3】(2024·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根据HX的水溶液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
B.相同条件下,1mol HF(g)的熵=1mol HCl(g)的熵
C.相同条件下,
D.相同条件的HX(aq)中,HI(aq)酸性最强,可推测HI电离的最小
【答案】B
【解析】A.为脱水能,,HF与氢键,所以,故A正确;
B.分子不相同,熵不同,1mol HF(g)的熵≠1mol HCl(g)的熵,故B错误;
C.HCl比HBr稳定,H-Cl键能大于H-Br键,且,所以,故C正确;
D.HI(aq)酸性最强,即电离趋势最大,可推测HI电离的最小,故D正确;
选B。
【变式练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对于反应a:C2H4(g)=C2H2(g)+H2(g),反应b:2CH4(g)=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平衡都向右移动。①C(s)+2H2(g)=CH4(g) ΔH1;②2C(s)+H2(g)=C2H2(g) ΔH2;③2C(s)+2H2(g)=C2H4(g) ΔH3.则①②③中ΔH1、ΔH2、ΔH3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B.ΔH2>ΔH3>2ΔH1
C.ΔH2>2ΔH1>ΔH3 D.ΔH3>ΔH2>ΔH1
【答案】B
【解析】对于反应a、b,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右移动,故二者均为吸热反应,ΔHa>0、ΔHb>0.由盖斯定律知反应a=反应②-反应③,ΔHa=ΔH2-ΔH3>0,推知ΔH2>ΔH3;反应b=反应③-2×反应①,故ΔHb=ΔH3-2ΔH1>0,推知ΔH3>2ΔH1;
答案选B。
【变式练6】(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依据下列含硫物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①S(g)+O2(g) SO2(g) ΔH1
②S(s)+O2(g) SO2(g) ΔH2
③2H2S(g)+ O2(g) 2S(s)+ 2H2O(1) ΔH3
④2H2S(g)+3O2(g) 2SO2(g)+ 2H2O(1) ΔH4
⑤2H2S(g)+SO2(g) 3S(s)+ 2H2O(1) ΔH5
A.ΔH1>ΔH2 B.ΔH3<ΔH4
C.ΔH4=ΔH2+ΔH3 D.2ΔH5=3ΔH3-ΔH4
【答案】D
【解析】A. 气态S的能量比固体S的大,所以气态S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的ΔH为负数,绝对值大的ΔH反而小,故A错误;
B.反应③是H2S的不完全燃烧,反应④是H2S的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的ΔH为负数,绝对值大的ΔH反而小,所以ΔH3>ΔH4,故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②×2+③得2H2S(g)+3O2(g)2SO2(g)+ 2H2O(1) ΔH4=2ΔH2+ΔH3,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③×3-④]得,即2ΔH5=3ΔH3-ΔH4,故D正确;
故选:D。
1.(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在密闭容器中,、时,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的选择性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焓变
B.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
D.450℃时,提高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
【答案】D
【解析】A.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的焓变,A错误;
B.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含量降低,故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错误;
C.由图可知温度范围约为350~400℃时二氧化碳实际转化率最高,为最佳温度范围,C错误;
D.450℃时,提高的值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压强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D正确。
故选D。
2.(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H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H既可以形成又可以形成,还能形成、、、、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与足量反应生成和吸收131.3kJ的热量。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可得到。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水煤气法制氢:
B.催化加氢生成的反应:
C.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
D.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A.水煤气法制氢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可得到,根据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为,C错误;
D.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中H原子不守恒,D错误。
故选B。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苯基丙炔()可与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
C.增加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答案】C
【解析】A.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反应I放出的热量小于反应Ⅱ放出的热量,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焓变越小,因此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故A正确;
B.短时间里反应I得到的产物比反应Ⅱ得到的产物多,说明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Ⅱ的速率快,速率越快,其活化能越小,则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故B正确;
C.产物I和产物II存在可逆反应,则产物II和产物I的比值即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增加HCl浓度平衡时产物II和产物I的比例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图中信息,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H4/(kJ mol-1)为
A.+533 B.+686 C.+838 D.+1143
【答案】C
【解析】①;
②;
③;
④;
⑤;
⑥;则⑤+①-⑥-②+③得④,得到+838 kJ mol-1,所以A B D错误, C正确,
故选C。
5.(2023·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A正确;
B.已知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的相对能量为,则键能为,B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错误;
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4·吉林·校考一模)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
B.相同条件下,HCl的比HBr的小
C.相同条件下,HCl的()比HI的大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 H-X键放出a kJ能量,则该条件下
【答案】D
【解析】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气体溶于水的逆过程吸热,即HF的△H1>0,故A错误;
B.由于HCl比HBr稳定,所以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大,故B错误;
C.△H3+△H4代表H(g)→H+(aq)的焓变,与是HCl的还是HI的无关,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 X键放出a kJ能量,则断开1molH X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 kJ的能量,即为△H2=+akJ/mol,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7.(2024·浙江·统考一模)HCl(g)溶于大量水的过程放热,循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若将循环图中元素改成元素,相应的
C.
D.
【答案】C
【解析】A.H+(g)→H+(aq)、Cl-(g)→Cl-(aq)为放热过程,ΔH5<0,ΔH6<0,A正确;
B.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氢氯键键能大于氢溴键,断开共价键吸热,则ΔH2(Cl)>ΔH2(Br),B正确;
C.根据题干可知,HCl(g)溶于大量水过程放热,ΔH1<0,根据盖斯定律,ΔH1=,C错误;
D.氢原子失电子吸热,氯原子得电子放热,ΔH3>0,ΔH4<0,则ΔH3-ΔH4>0,D正确;
故答案选C。
8.(2024·上海·统考二模)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氢能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已知: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2O(l)吸收能量后,分子中氢氧键断裂而生成H2O(g)
B.2H2(g)+O2(g)=2H2O(g) =-484 kJ
C.若2H2(g)+O2(g)=2H2O(g)+Q1;2H2(g)+O2(l)=2H2O(g)+Q2;则Q1>Q2
D.将2 mol H2O(g)分解成H2(g)和O2(g),吸收4×463 kJ的热量
【答案】C
【解析】A.H2O(l)吸收能量后变为H2O(g)是物理变化,分子中氢氧键不断裂,A错误;
B.由题干转化历程图可知,2H2(g)+O2(g)=2H2O(g) =2×436kJ/mol+496kJ/mol-4×463kJ/mol=-484kJ/mol,B错误;
C.由于O2(l)变为O2(g)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若2H2(g)+O2(g)=2H2O(g)+Q1;2H2(g)+O2(l)=2H2O(g)+Q2,前者放出的热量大于后者即 Q1>Q2,C正确;
D.由B项分析可知,将2 mol H2O(g)分解成H2(g)和O2(g),吸收484 kJ的热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