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0 13: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惘然(wǎng)  嗤笑(chī)   阴晦(huì)
B.恣睢(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èi) 戳穿(chuō) 折本(zhé)
D.诧异(chà) 阔绰(chuò) 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郑重其事  糊涂荒唐  变本加励
B.如许 崭钉截铁 十拿九稳 窸窸窣窣
C.嬉闹 莫名其妙 别具匠心 心无旁鹜
D.牡蛎 歇斯底里 从容不迫 神情恍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 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 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 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 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D.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我们是选择得过且过的生活呢,还是选择拼搏奋斗的人生?我相信每一位有志青年都能正确选择。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扶贫书记文雪松的一张推介青稞饼干的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目光——这位 1983 出生,年仅 37 岁的驻村干部几乎满头白发。
D.南湖的红船、延河的波涛、西柏坡的翠柏……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6.选出对下列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此外,墨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
②自宋代以来,名墨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赏玩之物。
③墨除了有使用功能外,还有赏玩、收藏等功能。
④3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墨。
⑤到了明朝晚期更加盛行成组成套出现的墨品,它不以实用为目的,注重形式多样,图案新颖。
A.③②⑤①④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②①⑤ D.④③⑤①②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8.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①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片段二】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②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片段三】
③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片段四】
宋江道:“太尉且宽心,休想有半星儿差池。且取御酒,教众人沾恩。”……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忒煞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再拜伏罪:“非宋江等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的弯曲。④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到朝廷,善言则个。”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1)、下面是对以上片段中划线处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处:自问自答,揭示晁盖等人用药的计策,悬念也就此解开。
B.第②处:既点出了武松上景阳冈的时间,又渲染了气氛。
C.第③处:“夺过”“扯”“揪住”“打”等一系列动词,凸显了李逵的形象特点。
D.第④处:体现了108个好汉都心甘情愿渴盼招安,希望朝廷嘉奖他们。
(2)、下面是关于《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请根据这些统计,结合小说的主题与写作背景,写出你分析与探究的结果。
【数据统计】108个好汉上山前的身份(职业)分类统计:地主、富商、隐士等5人,占比约为5%;下层官吏等33人,占比约为30%;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70人,占比约为65%。最终,这108人都接受了招安。
综合性学习
某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假设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中部分章节被选入高中课本,引起众人关注,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展活动中,其中有一板块叫“话说英雄”,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令你感动、敬佩的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要求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故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他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0.为什么说父子俩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一敌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他都受了什么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到那十几只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但并不是悲哀,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风雨过后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说“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子。”品味一下加粗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对杜雍和的语言描写用了省略号,你能补上省略的内容吗?要切合人物此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同,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 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谢谢叔叔。”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孩子说。年轻的妈妈点点头。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截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队户。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答:①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18、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变化:
答: -->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说出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种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⑦段中“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假如你是“我们”中的一员,这时你的心理活动怎样的,请描述出来。(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对《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的教育行为分别作出评价。
【链接材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贾平凹《月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牵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 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都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2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24.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25.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写作
2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里唱道:“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辙,本义是车轮轧出的痕迹。
世上深深浅浅、曲曲直直的“辙印”,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答案
1.C 2.D 3.D 4.B 5.B 6.B 7.C
8.(1)D
(2)、被逼上梁山的108个好汉身份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都遭受压迫,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来自社会底层的百姓占比最大,可看出社会底层的民众所受压迫更多,进一步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108个好汉都接受了招安,反映出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作品思想的局限性
9.(1).示例: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携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天地?
(2).示例:武侠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因为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低标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题材,而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境界、思想、艺术成就等方面。金庸的小说,气魄宏大,境界阔大,作品采取了通俗文化的形式,思想内容一点也不俗。
(3).略
10.父子二人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失去了与人的交往,而且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单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与折磨。明白了既然无法回避,于是坦然地面对,坦然地忍耐。
11.孤独的磨难,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磨难。
12.是委屈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来承担;又是激动的哭,因为他战胜了这样的磨难,感到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3.找回了走失的鸭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举动而兴奋,内心不再悲哀难过,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14.在本文中鸭子是杜小康的一个客观对应物,伴随着鸭子的成长,杜小康也真正长大了,意识到了成长的责任。
15.那么长时间的孤独,那么长时间的担心、痛苦,那么多的付出,今天终于收获了,家境的改变也终于又有希望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只有经历过一番痛苦的磨难,人才能真正长大。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所承受的磨难,因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7、①小区里,一位母亲教育儿子做保安是没出息的。 ②年前,单位组织慰问扶贫结队户时,同事教育儿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成为困难户。
18、钦佩 惊愕(或错愕)
19、(1)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同事的儿子真诚、友爱、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2)比喻影响孩子成长的思想或行为(意对即可)
20、根据语境,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当时对同事这一做法的看法(即赞赏的原因)
21、略
22. D
23. D
24. 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25. 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