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情境导入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一个人一座城
状元实业家——张謇
他是清末状元,主张“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纱厂、发电厂、码头等20多家企业;
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370多所学校;
1905年他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6年他创办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育婴堂;
1912年他创办了南通图书馆;
1913年他创办了南通医院和唐闸公园;
1916-1926年他先后创办了养老院、栖流所等慈善机构;
1917年他建立了南通公共体育场;
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气象台。……
习近平赞扬张謇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核心素养时代情境式新教学同步精品专辑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素养目标
01
02
03
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①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②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通过课文插图等材料,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通过学习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感,培养与时俱进的进步观。
素养探究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课本思考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历史解释
近代民族
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中国人创办的,采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素养探究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表现 原因
产生
初步发展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矿企业的刺激
一战期间 (1914年-1918年) 国内:
国际:
一战后 国内:
国际:
阅读P120—12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的春天”
发展受挫
洋务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侵略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素养探究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著名的企业家]
张謇
1895年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状元实业家”
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建立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生产的厂丝远销至欧美各国,为中国轻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荣宗敬
荣德生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研制的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他还把“侯氏制碱法”无私的奉献出来,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
素养探究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根据左图结合课本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趋势
阅读课本P121,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起步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城市。
发展特点:曲折前进!
素养探究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根据漫画信息,你认为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三座大山)。
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素养探究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2--123,完成社会生活变化的表格。
变化/表现
交通和通讯
风俗习惯:自由平等 习俗:
礼节:
称呼:
生活方式:崇洋逐新 饮食:
服饰:
婚丧:
休闲娱乐: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马路、铁轨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废除跪拜礼,鞠躬、握手礼
“先生”取代“老爷”等的称谓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
旗袍、中山装
新式婚丧礼
公园、咖啡馆
特点: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沿海与内陆;
东南与西北;
城市与乡镇;
文化程度高与低。
不平衡!
素养探究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
(3)影响: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清末民初中国的火车和电车
晚清上海电话接线员
素养探究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令
②男装:从长袍、马褂到正式场合首选西装,中山装开始流行。
女装:旗袍加进曲线美
③改礼仪: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中山装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地域上看:
从城市化进程上看: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来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材料:然而,即使在1941年……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 墨菲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民国时期上海街景图片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素养提升
考点突破
1.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B
B
考点突破
3.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4.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C
B
思维创新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展阶段
发展特点:总体来讲比较落后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
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萌芽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度受挫
交通通讯的发展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