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情境导入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称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变 往哪变?谁来变?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核心素养时代情境式新教学同步精品专辑
第6课
戊戌变法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素养目标
01
02
03
阅读史料,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了解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以及各地的重要报纸,了解维新派早期的活动。
时空史观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①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②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列举戊戍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关评论,分析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学习谭嗣同等戊戍六君子的事迹,感悟他们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精神。
素养探究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问题一:阅读课本分析公车上书的背景、人物、目的、内容、结果、影响?
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目的):
5.在位皇帝:
6.影响: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
康有为、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
梁启超
1879年
1882年
1888年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
讲学、著书
1895年
进京参加会试
联合各省1 300多名
举人齐聚松筠庵,
“公车上书”
1893年
游香港,接触西方文化
研读西方国家进步的原因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变法改良的主张
失败
汉朝时公家用车马接送赴京应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的举人的代称。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是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请愿对社会的影响极大,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又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素养探究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2.宣传维新变法
问题二:结合材料概括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开展了的活动,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严复
活动
影响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维新人才。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作用:
素养探究二
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背景
问题一:结合材料概括戊戌变法爆发的背景、目的、性质
材料一 1898年的春天对清政府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春天。……但因德国侵占胶州湾而引起的瓜分狂潮打破了统治集团这种“从容展布”,渐进变法的梦想,统治阶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出,西方各国并不希望中国“振兴”。时不我待,变法还是亡国?这是一个不得不迅速回答的问题。 ——蔡乐苏等主编《戊戌变法史述论稿》
材料二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光绪皇帝
(1871—1908)
背景
目的
标志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素养探究二
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内容
问题二: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并对戊戌变法内容影响进行讨论
颁布新法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素养探究二
百日维新
3.戊戌变法-结果
问题三:结合材料,说说慈溪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支持
反对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失败标志: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维新派
顽固派
9月14日,光绪帝在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事宜时,太后指责道:“朝中的重要大臣,非有大错不可弃;现在是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臣;皇上为了顺从康有为一个人而乱了家法,将来到祖宗面前怎么交代呢?”
戊戌六君子
素养探究二
百日维新
4.戊戌变法-精神
问题四:戊戌变法留下了什么?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精神?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变法精神: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人!
素养探究二
百日维新
5.戊戌变法-意义
问题五:结合材料,说说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意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换我了
素养提升
“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政变,但我仍然能够感到,根据康有为派的政治力量,按照康有为的政改方案,若慈禧太后未在八月初六发动政变,他们似乎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败局早已确定
没有严密组织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
考点突破
1.(2024 济南)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2.(2024 聊城模拟)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材料中“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B
C
考点突破
3.(2024 容县一模)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建立民主政治 D.引领思想启蒙
4.(2024春 大东区期末)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该出自(  )
A.《民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天演论》
D
C
思维创新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序幕
发展
高潮
失败
顽固派的阻扰破坏
公车上书
报刊
学会
百日维新
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