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08:25

文档简介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的概况,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对其人类生活的影响,等等
滚动考查点 宋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6、7、9、12、1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朝的民营手工作坊普遍采用考工制度,细化分工,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运用能者多劳的方式激发手工业者的赚钱之心,这些手工业者为维持生计就会提高手工技术水平以适应细化的手工业作坊的管理体制。据此可知,宋朝的私营手工业
A.整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在手工业中处于从属地位
C.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D.发展得益于抑商政策的废止
2.17世纪时,马铃薯传入中国。由于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种植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马铃薯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地普及,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一起成为我国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这一状况
A.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 B.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C.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据《前汉书》记载,西汉时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辅政,曾有“黄支国”进献犀牛。荷兰学者戴闻达在《中国人对非洲的发现》一书中说,西方学者断言,这个“黄支国”就是今天的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这表明
A.汉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 B.汉朝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汉朝受到亚非各国普遍尊重 D.中国与非洲交往历史悠久
4.2012年,河南省洛阳市邙山发现的北魏节闵帝元恭的陵墓中,出土了一枚完好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518年。鉴于此墓已多次被盗,考古人员认为这枚金币仅为盗漏残存,原本墓中应有更多金币。材料可以说明
A.北魏与拜占庭帝国之间交通顺畅
B.北魏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为顺差
C.北魏时期与拜占庭存在贸易往来
D.黄金成为国际贸易主要通行货币
5.唐朝中叶,随着都城人口的膨胀和商业的繁荣,各种“侵街”之举出现。有的居民凿墙破洞,将屋舍扩建至街道;在街道上,小商小贩日益活跃,有卖胡饼的、卖鲜鱼的等。更有甚者,晨鼓未响,坊门已经先开,晚鼓已擂,坊门、市门仍不关闭。材料反映了唐朝中叶
A.市坊的界限彻底被打破
B.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C.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D.商品经济出现较快发展
6.从公元前17世纪起,古埃及新婚夫妇会起草一份婚姻契约,该契约将在双方父母选出的在当地享有声望的作证人面前签署。婚姻契约内容包括签署当天的日期,夫妻双方共同姓名和父母的姓名,以及他们的职业、所住地区,同时还有对新婚夫妇婚前的所有财产所作的详细说明。这表明古埃及
A.婚姻受到多方约束 B.杜绝了夫妻间的经济纠纷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民众具备较强的契约意识
7.1573年7月,两艘满载着中国货物的马尼拉大帆船起航,船上运载的货物除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还有成捆的生丝和大量的纺织品。五个月之后,船队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太平洋首航获得了成功。自此,马尼拉大帆船在这条航道上络绎不绝。这一贸易
A.使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B.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强化了中国的贸易中心地位 D.连接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8.纹章瓷是我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大约在17世纪后期,法国建立的“中国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盛行起来。纹章瓷的盛行
A.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外之间的矛盾 B.得益于东西方贸易联系的密切
C.是中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 D.体现了中西联合提高制瓷技术
9.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在上海租界设立机构,19世纪50年代设立了麦加利等4家英资银行;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上海形成了外贸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我国本土票号并存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弥补了民族工业的资金缺口 B.得益于清政府的积极支持
C.助推了中国贸易格局的变动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10.1613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成立。彼时,荷兰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上贸易,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在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英国成立。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华尔街诞生。这一系列事件可用以说明
A.股份贸易公司在欧美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
C.价格革命对封建制度造成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11.《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反托拉斯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该法案规定:凡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实行企业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该法案
A.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由来已久 B.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C.杜绝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 D.阻碍了科技革命的纵深发展
12.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立即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继而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另外特朗普还在访问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时强调缩减贸易逆差等问题。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爆发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秩序面临崩溃
B.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挑战
C.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
D.政治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13.下图反映了2013~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规模情况。这反映出
A.电子商务已成支柱产业
B.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
C.传统零售行业遭遇冲击
D.我国互联网技术实现普及
14.截至2021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已超过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上运输新通道。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中欧班列的发展
A.利于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影响
B.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C.改变了欧洲民众的生活方式
D.避免了中欧间的贸易纠纷
15.下图为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AIIB”)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已彻底丧失全球霸主地位 B.亚洲成为国际金融的中心
C.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 D.中国掌握世界金融主导权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现在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而且没有季节之分。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必须按时赶到工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而且工厂的利润多少与工人又无直接的关系。显而易见,他们对这样的强制劳动不可能有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相反,第一批工厂工人对工厂的严格纪律普遍感到无法容忍。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线、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这里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生产量占英国棉纺织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达到35.1万人。曼彻斯特城市兴起的同时,其周围也出现了一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工厂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纵观中国古代商业史,尽管有严重战乱或王朝政策导致的萧条衰落时期,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犹如九曲黄河向东流,终究阻挡不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多有曲折,这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也与官方的商业政策有关。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古代王朝采取何种商业政策,对于商业的阶段性发展确实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某些历史时期商业的萧条,无疑与政府强力推行压制私人商业的政策直接相关。
——摘编自陈明光《略谈中国古代商业史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根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短期内将会有大量企业因无法面对竞争而倒闭,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达1100万。在中美谈判中,中国在农业方面的让步非常大,一口气开放了猪肉、牛肉、鸡肉和小麦及柑橘的进口。而由于美国的粮食产品大大低于中国的市场价,反观中国的小麦及一些粮食产品的成本已高出国际价格,根本无法与美国粮食产品竞争。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使中国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加入世贸组织的利益可能得不偿失。而金融体系过早开放,许多金融体系上的漏洞也将暴露出来,使国际投机者有机可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其中就是大幅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外资凭着其本身的效率和优势,不难击败中国本身提供服务的企业,进而轻易垄断整个服务业市场。
——摘编自李秀恒《中国加入世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香港新契机》
材料二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严格履行承诺,逐步削减农产品关税,2011年已降至15%,中国农业基本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农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贸易摩擦频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战胜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以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多种困难,实现了农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农村市场充分发育。
——摘编自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农业的奇迹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重大变化。试指出其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史实充分,逻辑严密。)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的概况,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对其人类生活的影响,等等
滚动考查点 宋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6、7、9、12、1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朝的民营手工作坊普遍采用考工制度,细化分工,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运用能者多劳的方式激发手工业者的赚钱之心,这些手工业者为维持生计就会提高手工技术水平以适应细化的手工业作坊的管理体制。据此可知,宋朝的私营手工业
A.整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在手工业中处于从属地位
C.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D.发展得益于抑商政策的废止
  解析:根据材料“采用考工制度,细化分工,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运用能者多劳的方式激发手工业者的赚钱之心”可知,此举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私营手工业整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私营手工业的地位信息,排除B项;“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宋朝统治者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答案:A
2.17世纪时,马铃薯传入中国。由于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种植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马铃薯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地普及,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一起成为我国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这一状况
A.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 B.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C.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我国人口大量增加,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故B项正确;美洲农作物品种大量传入中国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没有关系,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得不出这一状况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结论,排除C项;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最终形成的,排除D项。
答案:B
3.据《前汉书》记载,西汉时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辅政,曾有“黄支国”进献犀牛。荷兰学者戴闻达在《中国人对非洲的发现》一书中说,西方学者断言,这个“黄支国”就是今天的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这表明
A.汉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 B.汉朝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汉朝受到亚非各国普遍尊重 D.中国与非洲交往历史悠久
  解析:根据材料“西汉时……埃塞俄比亚”可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汉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汉代的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亚非各国对汉朝的态度,排除C项。
答案:D
4.2012年,河南省洛阳市邙山发现的北魏节闵帝元恭的陵墓中,出土了一枚完好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518年。鉴于此墓已多次被盗,考古人员认为这枚金币仅为盗漏残存,原本墓中应有更多金币。材料可以说明
A.北魏与拜占庭帝国之间交通顺畅
B.北魏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为顺差
C.北魏时期与拜占庭存在贸易往来
D.黄金成为国际贸易主要通行货币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墓葬中出土了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这可以说明北魏时期与拜占庭帝国存在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北魏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交通顺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魏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与逆差情况,排除B项;北魏墓葬中出土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并不意味着黄金成为国际贸易主要通行货币,排除D项。
答案:C
5.唐朝中叶,随着都城人口的膨胀和商业的繁荣,各种“侵街”之举出现。有的居民凿墙破洞,将屋舍扩建至街道;在街道上,小商小贩日益活跃,有卖胡饼的、卖鲜鱼的等。更有甚者,晨鼓未响,坊门已经先开,晚鼓已擂,坊门、市门仍不关闭。材料反映了唐朝中叶
A.市坊的界限彻底被打破
B.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C.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D.商品经济出现较快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叶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的现象,这反映的本质是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唐时期的部分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的现象,“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唐朝中叶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排除C项。
答案:D
6.从公元前17世纪起,古埃及新婚夫妇会起草一份婚姻契约,该契约将在双方父母选出的在当地享有声望的作证人面前签署。婚姻契约内容包括签署当天的日期,夫妻双方共同姓名和父母的姓名,以及他们的职业、所住地区,同时还有对新婚夫妇婚前的所有财产所作的详细说明。这表明古埃及
A.婚姻受到多方约束 B.杜绝了夫妻间的经济纠纷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民众具备较强的契约意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婚前契约仪式庄重,对夫妻双方个人及家庭信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这说明古埃及时期民众具备较强的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古埃及的婚姻过程受到多方约束,排除A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古埃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答案:D
7.1573年7月,两艘满载着中国货物的马尼拉大帆船起航,船上运载的货物除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还有成捆的生丝和大量的纺织品。五个月之后,船队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太平洋首航获得了成功。自此,马尼拉大帆船在这条航道上络绎不绝。这一贸易
A.使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B.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强化了中国的贸易中心地位 D.连接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被运往美洲,从而促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并未因此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排除A项;此时中国并未居于贸易中心地位,排除C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并不经过印度洋,排除D项。
答案:B
8.纹章瓷是我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大约在17世纪后期,法国建立的“中国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盛行起来。纹章瓷的盛行
A.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外之间的矛盾 B.得益于东西方贸易联系的密切
C.是中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 D.体现了中西联合提高制瓷技术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欧洲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因此纹章瓷大量西传,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中国对拓展海外市场的积极态度,排除C项;法国在中国定制纹章瓷不能说明双方在技术上的联合,排除D项。
答案:B
9.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在上海租界设立机构,19世纪50年代设立了麦加利等4家英资银行;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上海形成了外贸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我国本土票号并存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弥补了民族工业的资金缺口 B.得益于清政府的积极支持
C.助推了中国贸易格局的变动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外资银行纷纷考虑将上海作为中国境内首先设立分行的地点,这进一步强化了上海作为对外通商贸易口岸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中国贸易格局的变动,故C项正确;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A项;此时清政府对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置分行的态度并不积极,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的文化吸引力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10.1613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成立。彼时,荷兰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上贸易,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在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英国成立。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华尔街诞生。这一系列事件可用以说明
A.股份贸易公司在欧美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
C.价格革命对封建制度造成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解析: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后,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证券交易所在欧美广泛建立,这反映出欧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出现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股份贸易公司在欧美普遍建立,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11.《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反托拉斯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该法案规定:凡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实行企业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该法案
A.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由来已久 B.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C.杜绝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 D.阻碍了科技革命的纵深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部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可知,国家干预经济在美国由来已久,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该法案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排除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该法案的制定与科技革命并不冲突,排除D项。
答案:A
12.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立即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继而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另外特朗普还在访问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时强调缩减贸易逆差等问题。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爆发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秩序面临崩溃
B.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挑战
C.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
D.政治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美国不断挑起中美贸易摩擦,还与全球多个国家存在贸易摩擦,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正面临新的挑战,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知世界经济秩序面临崩溃,排除A项;仅美国一国行为不能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排除C项;美国在经济领域推行保护主义等利己行为不能说明政治多极化趋势被遏制,排除D项。
答案:B
13.下图反映了2013~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规模情况。这反映出
A.电子商务已成支柱产业
B.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
C.传统零售行业遭遇冲击
D.我国互联网技术实现普及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不同产业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为支柱产业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情况,排除D项。
答案:B
14.截至2021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已超过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上运输新通道。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中欧班列的发展
A.利于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影响
B.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C.改变了欧洲民众的生活方式
D.避免了中欧间的贸易纠纷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欧班列数量不断增加,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经贸往来,有利于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影响,故A项正确;中欧班列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欧洲各国的联系,并未阻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欧洲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避免了中欧间的贸易纠纷”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A
15.下图为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AIIB”)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已彻底丧失全球霸主地位 B.亚洲成为国际金融的中心
C.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 D.中国掌握世界金融主导权
  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知,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加入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这反映出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故C项正确;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尚未丧失,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排除B项;“中国掌握世界金融主导权”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现在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而且没有季节之分。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必须按时赶到工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而且工厂的利润多少与工人又无直接的关系。显而易见,他们对这样的强制劳动不可能有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相反,第一批工厂工人对工厂的严格纪律普遍感到无法容忍。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线、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这里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生产量占英国棉纺织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达到35.1万人。曼彻斯特城市兴起的同时,其周围也出现了一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工厂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1)特点:工人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分工细致,实行流水线;统一供应,合理调配;机器生产,规模集中。(6分)
(2)影响: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促进了乡村的改变,使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纵观中国古代商业史,尽管有严重战乱或王朝政策导致的萧条衰落时期,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犹如九曲黄河向东流,终究阻挡不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多有曲折,这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也与官方的商业政策有关。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古代王朝采取何种商业政策,对于商业的阶段性发展确实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某些历史时期商业的萧条,无疑与政府强力推行压制私人商业的政策直接相关。
——摘编自陈明光《略谈中国古代商业史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商业的曲折发展。(2分)
阐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的实现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中央集权的发展等,我国古代商业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形成,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在动荡中受到重大挫折。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大一统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的繁荣,推动商业高潮出现,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元代我国商业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种、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等,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冲击等因素,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始终受到限制。(10分)
总之,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根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短期内将会有大量企业因无法面对竞争而倒闭,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达1100万。在中美谈判中,中国在农业方面的让步非常大,一口气开放了猪肉、牛肉、鸡肉和小麦及柑橘的进口。而由于美国的粮食产品大大低于中国的市场价,反观中国的小麦及一些粮食产品的成本已高出国际价格,根本无法与美国粮食产品竞争。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使中国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加入世贸组织的利益可能得不偿失。而金融体系过早开放,许多金融体系上的漏洞也将暴露出来,使国际投机者有机可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其中就是大幅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外资凭着其本身的效率和优势,不难击败中国本身提供服务的企业,进而轻易垄断整个服务业市场。
——摘编自李秀恒《中国加入世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香港新契机》
材料二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严格履行承诺,逐步削减农产品关税,2011年已降至15%,中国农业基本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农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贸易摩擦频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战胜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以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多种困难,实现了农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农村市场充分发育。
——摘编自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农业的奇迹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
  答案:(1)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失业问题更趋严重;农业受到正面冲击,农民收入大幅下降;金融体系尚未完善,弊端日益显露;中国服务业属起步阶段,容易被外资垄断。(8分)
应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3分)
(2)积极作用: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基本形成了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重大变化。试指出其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
变化: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2分)
说明:1949年后,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改造,将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逐步纳入计划生产的轨道。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左”倾错误导致经济困难,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品供应不断丰富,供需紧张的矛盾得到极大改善,政府取消了票证供应,人们可以在市场上任意选购商品。(10分)
[示例二]
变化: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由物质匮乏到生活丰富多彩)。(2分)
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建设方针的影响,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需要凭票供应。民众衣着朴素,食物简单,物质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的生活差距不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人们不再担心物质产品的供应,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