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10:14

文档简介

交通与社会变迁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古代、近现代陆路与水路交通发展的特点和意义,交通发展与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等等
滚动考查点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英国城市化进程,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4、5、7、8、9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江南市镇
市镇类型 代表市镇
蚕桑与丝织类 唐栖、硖石、南浔、菱湖、王江泾、濮院、震泽等镇
棉花与棉纺织类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镇
米粮类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镇
冶铁类 嘉兴炉镇、吴江庉村市等
陶业类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特征
C.管理趋向严格规范 D.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
2.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利物浦市人口快速增长,面对居住拥挤、房屋破败、通风不良的生活环境,利物浦市政府利用公共税收建造城市公园并向公众开放,为人们的社交和休闲场所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城市居住条件有所改善
B.城市化进程引发社会矛盾
C.政府主导城市环境治理
D.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
3.《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载:唐时设有水陆驿站,其主要职责是传递官府公文,同时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服务;每站设主管一人,称为驿将或驿长,属乡官之列,到宋朝一度还以县令兼任。这反映了
A.驿站官方化 B.驿道网络化
C.驿路通畅性 D.驿站军事性
4.隋代京杭大运河贯通后,德州因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漕运仓储、商贸流通、对外交往等在此碰撞,城内书院、家馆私塾星罗棋布。明清全盛时期,仅德州城区就涌现进士124名。这表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5.201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辛格尔运河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评价道:“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可见,该运河系统的修建
A.与荷兰商业帝国的地位相适应 B.是工场手工业发达的标志
C.开辟了地中海到大西洋新航线 D.构建了全国性水上道路网
6.《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罗马时代的地中海文明》中提到:他们擅长航海和贸易,建立的跨越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从公元前1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00年,其足迹遍布地中海岛屿和沿岸各地。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波利尼西亚人 B.维京人
C.荷兰人 D.腓尼基人
7.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船只需要绕到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千米。如今,这条运河已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被称为“世界桥梁”。这说明巴拿马运河
A.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
B.助推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8.19世纪中期前后,铁焊、蒸汽机技术大大改进了汽轮的设计。1838年,横穿大西洋的“大西方号”装有空前巨大的发动机,有4个锅炉供汽;19世纪60年代,布鲁尼制造的“大东方号”,比当时最大的轮船还大5倍。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的革新 B.钢铁业与交通业发展有互补性
C.蒸汽机的使用降低了运输成本 D.轮船制造业领域出现了垄断性
9.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一条“展览铁路”德小铁路。据《清稗类钞》载,“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铁路修筑权被列强控制 B.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传入
C.国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可 D.我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缓慢
10.1838年,有轮船欲从虎门驶至广州,有人认为这不仅会尽杀水中鳞虫,而且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当地商民因此纷纷反对。到1866年,“眼下的官员们,甚至书生们都时不时地租几艘轮船来沿海航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11.量产车指的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车辆,国际上关于量产车的标准是必须达到50辆才可以称之为“量产”,并且量产车是针对非量产车(不对外发售、由客户定制或者特殊需求的车如概念车等)而言的。可见,量产车是
A.保有量非常大的新概念车 B.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型号车
C.针对市场而批量生产的车 D.质量数量都达到要求的车
12.下图所示为20世纪出现的一项世界交通建设新成就。对其最准确的定位是
A.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C.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D.世界上第一长度的铁路隧道
13.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船舶工业
A.开始进入世界市场
B.基本靠自主设计制造
C.民用和商用占主导
D.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
14.1910年,罗马尼亚人亨利·科安达发明了新式飞机,使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该“新式飞机”是
A.螺旋桨飞机 B.喷气式飞机
C.自动化飞机 D.宽体式飞机
15.有学者指出,要让交通网络发挥最大效力,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力争“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尤其城市中要发展多层次和全方位交通设施。其意在强调
A.绿色出行理念 B.提高通行效率
C.发展立体交通 D.加强交通管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宋代的市镇发展史以及佛山的城市治理史中,我们发现宋代以后的“市镇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城市化的动力来自经济的拓展,而不是权力的命令;其二,城市化的进展跟市镇自治的发育是同步的。毫无疑问,由此形成的城市才是充满活力的。
——摘编自吴钩《城镇化的两点历史经验》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承受的人口压力最大。过剩的劳动力只能寻找其他的生活出路,于是,“以副助农”和家庭手工业成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要渠道,江南地区的市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成长起来的。元末明初的战乱对于华北地区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在此之前即便有一些市镇在发展,这个时候也已经消亡殆尽,整个地区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县、镇和集市三层结构,在这种状况下已经被完全摧毁,重新建立一套市场运行的体系成为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的当务之急,于是华北地区的市镇更具有人为的色彩。
——摘编自傅春晖《明清以来的市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以后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城镇化进程的认识。(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现代中国交通”,自拟一个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驿传系统主要为军事服务,但是其快递的物品不仅仅是军中情报。汉高祖刘邦专门给戚夫人运送家乡的大米,后来南方省份还“快递”荔枝、龙眼等生鲜水果,“驿马昼夜传送之”,很多快递员死在路上,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事早在汉代就有了。到隋唐时期,全国邮驿归兵部管理,主要还是为军事服务。当时的驿传道路上,每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宋代对驿传有特别的法规,如对寄送的文书,绝对不能盗窃、私拆,相关文件要限时送达,对铺兵(传递文书的士兵)的各种违规操作,都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摘编自侯印国《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邮政服务十分落后,邮件传递时限长、频次不稳定,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邮政普遍服务。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断提升,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至2018年,我国邮政业年服务用户已经超过1000亿人次,支撑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突破7万亿元,带动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超过70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行业通政便民利商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用邮”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摘编自唐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业务总量增长7700多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当今邮政与古代邮驿的根本区别,并说明新中国邮政业发展的社会意义。(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
提取图片中南宋海上贸易的任意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交通与社会变迁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古代、近现代陆路与水路交通发展的特点和意义,交通发展与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等等
滚动考查点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英国城市化进程,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4、5、7、8、9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江南市镇
市镇类型 代表市镇
蚕桑与丝织类 唐栖、硖石、南浔、菱湖、王江泾、濮院、震泽等镇
棉花与棉纺织类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镇
米粮类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镇
冶铁类 嘉兴炉镇、吴江庉村市等
陶业类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特征
C.管理趋向严格规范 D.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
  解析:根据材料中“蚕桑与丝织类”“米粮类”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的发展有自己的专业领域,这说明当时市镇经济的专业分工明显,故B项正确。生产的专业性并不等同商业经营领域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管理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的江南市镇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排除D项。
答案:B
2.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利物浦市人口快速增长,面对居住拥挤、房屋破败、通风不良的生活环境,利物浦市政府利用公共税收建造城市公园并向公众开放,为人们的社交和休闲场所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城市居住条件有所改善
B.城市化进程引发社会矛盾
C.政府主导城市环境治理
D.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
  解析:根据材料“为人们的社交和休闲场所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工业文明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城市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兴建使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英国城市市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而不是引发社会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
答案:A
3.《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载:唐时设有水陆驿站,其主要职责是传递官府公文,同时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服务;每站设主管一人,称为驿将或驿长,属乡官之列,到宋朝一度还以县令兼任。这反映了
A.驿站官方化 B.驿道网络化
C.驿路通畅性 D.驿站军事性
  解析:根据材料“其主要职责是传递官府公文”“属乡官之列”可知,驿站属于官办的交通机构,故A项正确。驿道网络化和驿路通畅性指的是道路四通八达,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军事性”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D项。
答案:A
4.隋代京杭大运河贯通后,德州因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漕运仓储、商贸流通、对外交往等在此碰撞,城内书院、家馆私塾星罗棋布。明清全盛时期,仅德州城区就涌现进士124名。这表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的便利是推动城市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重要条件,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开凿的背景是隋代完成了全国政治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取士的范围,排除D项。
答案:B
5.201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辛格尔运河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评价道:“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可见,该运河系统的修建
A.与荷兰商业帝国的地位相适应 B.是工场手工业发达的标志
C.开辟了地中海到大西洋新航线 D.构建了全国性水上道路网
  解析:根据材料“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且其经济和文化繁荣,该运河的修建正是其经济繁荣的体现,故A项正确。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主要是商业发达,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荷兰不是地中海地区,排除C项;“全国性”的说法不符合阿姆斯特丹运河带的特征,排除D项。
答案:A
6.《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罗马时代的地中海文明》中提到:他们擅长航海和贸易,建立的跨越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从公元前1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00年,其足迹遍布地中海岛屿和沿岸各地。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波利尼西亚人 B.维京人
C.荷兰人 D.腓尼基人
  解析:根据材料“跨越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从公元前1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其垄断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故D项正确。波利尼西亚人活跃在太平洋地区而不是地中海地区,排除A项;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地区,排除B项;荷兰是地跨大西洋两岸的国家,排除C项。
答案:D
7.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船只需要绕到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千米。如今,这条运河已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被称为“世界桥梁”。这说明巴拿马运河
A.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
B.助推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解析:材料意在说明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航程,大大便利了经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巴拿马运河并未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排除C项。
答案:D
8.19世纪中期前后,铁焊、蒸汽机技术大大改进了汽轮的设计。1838年,横穿大西洋的“大西方号”装有空前巨大的发动机,有4个锅炉供汽;19世纪60年代,布鲁尼制造的“大东方号”,比当时最大的轮船还大5倍。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的革新 B.钢铁业与交通业发展有互补性
C.蒸汽机的使用降低了运输成本 D.轮船制造业领域出现了垄断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西方号”和“大东方号”都有巨大的船体和发动机,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而不是交通业与钢铁业的“互补性”,排除B项;使用蒸汽机并不一定会降低运输成本,排除C项;“垄断性”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答案:A
9.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一条“展览铁路”德小铁路。据《清稗类钞》载,“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铁路修筑权被列强控制 B.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传入
C.国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可 D.我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缓慢
  解析:根据材料“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展览铁路”并不是真正运营的铁路,而是英国商人在向中国介绍当时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故B项正确。这条“铁路”仅为展览建造,不能说明中国铁路修筑权被列强控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排除C项;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B
10.1838年,有轮船欲从虎门驶至广州,有人认为这不仅会尽杀水中鳞虫,而且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当地商民因此纷纷反对。到1866年,“眼下的官员们,甚至书生们都时不时地租几艘轮船来沿海航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播,人们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这说明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不是交通发展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和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11.量产车指的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车辆,国际上关于量产车的标准是必须达到50辆才可以称之为“量产”,并且量产车是针对非量产车(不对外发售、由客户定制或者特殊需求的车如概念车等)而言的。可见,量产车是
A.保有量非常大的新概念车 B.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型号车
C.针对市场而批量生产的车 D.质量数量都达到要求的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产车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需要通过必要的规格审定,同时大批量生产的汽车,故C项正确。量产车与新概念车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项;标准型号指的是零部件等的标准化,排除B项;质量达到要求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答案:C
12.下图所示为20世纪出现的一项世界交通建设新成就。对其最准确的定位是
A.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C.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D.世界上第一长度的铁路隧道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通道从日本东京到新大阪,可以判断其是“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故C项正确。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在美国,排除B项;材料所述不是铁路隧道,排除D项。
答案:C
13.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船舶工业
A.开始进入世界市场
B.基本靠自主设计制造
C.民用和商用占主导
D.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之前,我国的船舶工业主要以军用为主,服务于国防建设,故D项正确。1978年之后,我国的船舶工业才开始逐渐融入世界造船市场,排除A项;新中国初期的船舶工业借助苏联技术得到发展,排除B项;民用船舶工业和商用船舶工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排除C项。
答案:D
14.1910年,罗马尼亚人亨利·科安达发明了新式飞机,使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该“新式飞机”是
A.螺旋桨飞机 B.喷气式飞机
C.自动化飞机 D.宽体式飞机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这与材料所述相符合,故B项正确。螺旋桨飞机是指用空气螺旋桨将发动机的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飞机,排除A项;“自动化”的说法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宽体式飞机是指机身客舱直径较大的飞机,排除D项。
答案:B
15.有学者指出,要让交通网络发挥最大效力,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力争“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尤其城市中要发展多层次和全方位交通设施。其意在强调
A.绿色出行理念 B.提高通行效率
C.发展立体交通 D.加强交通管控
  解析:根据材料“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多层次和全方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显然是一种立体化的交通理念,故C项正确。绿色出行指的是有利于环保和生态的出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通行效率,排除B项;加强对交通的管控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宋代的市镇发展史以及佛山的城市治理史中,我们发现宋代以后的“市镇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城市化的动力来自经济的拓展,而不是权力的命令;其二,城市化的进展跟市镇自治的发育是同步的。毫无疑问,由此形成的城市才是充满活力的。
——摘编自吴钩《城镇化的两点历史经验》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承受的人口压力最大。过剩的劳动力只能寻找其他的生活出路,于是,“以副助农”和家庭手工业成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要渠道,江南地区的市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成长起来的。元末明初的战乱对于华北地区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在此之前即便有一些市镇在发展,这个时候也已经消亡殆尽,整个地区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县、镇和集市三层结构,在这种状况下已经被完全摧毁,重新建立一套市场运行的体系成为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的当务之急,于是华北地区的市镇更具有人为的色彩。
——摘编自傅春晖《明清以来的市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因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以后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城镇化进程的认识。(5分)
  答案:(1)特点: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城镇化;城镇化靠市场和市镇自治发展起来;南北方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从宋代开始,商品经济明显发展,尤其是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南方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专业性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多;北方战乱的破坏;等等。(6分)
(2)认识:我国古代城镇化进程往往与商品经济繁荣密切相关;城镇化发展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城镇化进程是大势所趋;等等。(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现代中国交通”,自拟一个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答案:[示例]
论题:现代中国的交通成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缩影。(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现状,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集中力量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以长春一汽为代表的一批重工业企业,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国的交通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基本的代步工具。此外,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多次提速,同时高铁建设也取得极大成果,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航空也在不断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已投入使用。(9分)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的交通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比较落后的状况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新时代,这些成果的取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驿传系统主要为军事服务,但是其快递的物品不仅仅是军中情报。汉高祖刘邦专门给戚夫人运送家乡的大米,后来南方省份还“快递”荔枝、龙眼等生鲜水果,“驿马昼夜传送之”,很多快递员死在路上,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事早在汉代就有了。到隋唐时期,全国邮驿归兵部管理,主要还是为军事服务。当时的驿传道路上,每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宋代对驿传有特别的法规,如对寄送的文书,绝对不能盗窃、私拆,相关文件要限时送达,对铺兵(传递文书的士兵)的各种违规操作,都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摘编自侯印国《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邮政服务十分落后,邮件传递时限长、频次不稳定,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邮政普遍服务。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断提升,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至2018年,我国邮政业年服务用户已经超过1000亿人次,支撑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突破7万亿元,带动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超过70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行业通政便民利商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用邮”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摘编自唐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业务总量增长7700多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当今邮政与古代邮驿的根本区别,并说明新中国邮政业发展的社会意义。(9分)
  答案:(1)特点:起步早,延续时间长;除服务于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外,也为皇室贵族服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等等。(6分)
(2)根本区别:古代邮驿服务于统治阶级,新中国邮政业服务于人民群众。(3分)
社会意义:新中国邮政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便利了民众的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等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
提取图片中南宋海上贸易的任意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
信息:南宋海上贸易最远到达了非洲。(2分)
说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航线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这是因为当时的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海船能够持续航行。(10分)
[示例二]
信息:南宋政府加强了对海上贸易的管理。(2分)
说明:南宋时期,政府在明州、泉州和广州三地设立了市舶司,以加强对海上贸易的管理。市舶司是设置在重要港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相当于今天的海关,负责进出口货物的征税、协调管理等业务。(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