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17:14

文档简介

货币与赋税制度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特征,世界货币体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特点,等等
滚动考查点 清代民族关系,国际法的发展,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5、6、8、11、12、1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顺治皇帝选汉女为妃,并下诏:“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顺治皇帝采取这一做法意在
A.消弭民族对立 B.宣扬儒家伦理
C.沿袭汉族制度 D.完善官员考核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治皇帝选汉女为妃,并鼓励满汉通婚,其意在缓和满汉民族间的对立,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顺治皇帝通过鼓励满汉通婚实现民族间的亲睦,未涉及儒家伦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顺治皇帝意在沿袭汉族制度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顺治皇帝鼓励满汉通婚,而非完善对官员的考核,排除D项。
答案:A
2.1899年签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第一次对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的所谓“绝对权利”施加了一些限制。1928年,英、法、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非战公约》,该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由此可知,这些公约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B.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C.成为制约战争的法律依据 D.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和《非战公约》都反对把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虽然公约的实际效能受到限制,但这为制止战争提供了法律依据,故C项正确。这两个公约签订前后,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这两个公约体现的是相关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未涉及欧洲国家力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及了部分国家对这两个公约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C
3.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曾一度废钱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时才复铸“五铢钱”。刘蜀和孙吴政权发行钱币多为虚假大钱,钱文不足重,大额虚币泛滥。这些现象
A.限制了经济资源的有序流通 B.阻断了南北各方的经贸往来
C.说明了统一市场的曲折发展 D.反映了货币官铸的迫切需求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较为混乱,这一现象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的有序流通,故A项正确。三国时期货币流通混乱,会制约南北之间的经贸往来,但“阻断”之说则夸大了这一现象的危害,排除B项;三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不能体现出统一市场的曲折发展,排除C项;“货币官铸的迫切需求”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
答案:A
4.北宋初期,益州的铜钱大量流失,商人发行的“纸质存管凭证”很快在益州流行开来。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政府对商业的管控加强 B.纸币的法定货币地位确立
C.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D.铜币的流通范围逐渐减少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可知,交子的发行主体由民间商人变为中央政府,交子也因此具有了纸币最重要的特性——“法定性”,故B项正确。纸币得到国家的承认并不等同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四川与其他区域的比较,无法得出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宋朝时期纸币只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排除D项。
答案:B
5.1913年,湖北省辅币每元仅值银元七角,广东为八五折,东北的小银元票价值原来的三分之一,四川军票泛滥,贵州纸币一元只抵银元四角,陕西军饷则全靠官发纸币。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经贸往来频繁 B.南京临时政府权威被削弱
C.法币改革成效显著 D.货币金融政策亟待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北、东北、四川和贵州等地方政府滥发纸币、银票,不仅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也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统一货币是重建金融秩序的重要任务,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地滥发纸币以及货币贬值的现象,没有体现南北经贸往来频繁,排除A项;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北洋军阀掌握国家政权,排除B项;法币改革开始于1935年,排除C项。
答案:D
6.下表所示为1950年7月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给中共中央的部分建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1 目前物价已趋向稳定,“预期一年后,对长期稳定当更有把握”
2 流通的钞票“因限于技术条件,颇难防假”,以至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势力“有计划地伪造我币”
3 流通的人民币“票面价值过低,且在国际市场尚未规定固定价值”
  A.调控物价的可行性 B.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C.铸造新币的迫切性 D.借鉴苏联模式的有益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颇难防假”“票面价值过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于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以及现行货币体系存在诸多不足,陈云认为铸造新币已迫在眉睫,故C项正确。材料“目前物价已趋向稳定”说明当时稳定物价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排除A项;“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借鉴,排除D项。
答案:C
7.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撰文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提供充足的美元,又使黄金储备维持在一个可靠、合适的水准。这可用于解释
A.美国谋求全球性霸权蓄谋已久 B.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曲折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期存在 D.美苏等主要大国实力此消彼长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指出,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将难以长期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存在结构失衡,没有体现美国谋求世界金融霸权蓄谋已久,排除A项;“世界经济秩序曲折发展”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存在缺陷,没有涉及世界大国实力变动对该体系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C
8.下表所示为关于2019年欧元的部分重要数据。这反映出当时
1 以固定汇率计算,欧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20.5%
2 从全球外汇交易量占比来看,欧元从2016年至2019年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至32%
3 以欧元计价的全球贷款占比由2018年的14.3%上升至15%
  A.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 B.欧元域内流通的便捷
C.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D.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元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得到提升,故C项正确。仅从欧元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这一个方面,无法得出全球经济形势好转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元国际化取得的成效,没有涉及欧元在欧盟域内流通的便捷,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欧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功能与作用,无法体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
答案:C
9.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先入关中,“籍吏民,封府库”。元末徐达率明军攻入元大都,同样“封其府库、图籍、宝物”。上述两人的做法
A.为稳固新政权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C.说明赋税制度革新势在必行 D.是基于国家治理策略所作的调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刘邦、徐达封存前朝的户籍信息、财产等,为随后建立的汉朝和明朝统治集团快速制定治国策略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稳固新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刘邦、徐达二人封存前朝的户籍信息、财产等,为汉朝和明朝的政权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没有体现出赋税制度革新的必要性,排除C项;二人采取这一做法是为了保证新建王朝的有序运行,“是基于国家治理策略所作的调整”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D项。
答案:A
10.《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这可用于说明
A.赋税标准发生变化 B.国家税收渠道不畅
C.均田制度得到维护 D.朝廷限制土地买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开元以后,在土地兼并、朝政腐败等因素的影响下,均田制度难以维系,唐朝不得不放松对土地和户籍的管理,这导致国家赋税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赋税标准发生变化是以唐德宗在位时期两税法的推行为标志的,排除A项;唐代中后期,均田制度已经遭到严重破坏,难以维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朝廷限制土地买卖等相关信息,排除D项。
答案:B
11.元律规定:今后各地“水旱等灾伤,凭准各道按察司正官检视明白,至日验分数,依例除免”;如以荒作熟强迫纳粮,违法者则将被依法视情节处以罚金、笞杖、流刑等不同的刑罚。这一规定有助于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朝廷收支的平衡
C.选官制度的完善 D.商品经济的勃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朝通过立法,对遭遇自然灾害致使农业歉收的地区给予不同程度的赋税减免,这有助于缓和受灾地区的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朝廷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这会减少朝廷的财政收入,“朝廷收支的平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元朝的这一规定,有助于缓和受灾地区的阶级矛盾,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答案:A
12.下表反映了清朝中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状况(单位:两)。据此可推知
时间 财政收入
嘉庆十七年(1812年) 40 130 000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39 035 229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37 000 019
同治十三年(1874年) 60 800 000
光绪七年(1881年) 82 349 179
  A.清廷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B.清廷财政依赖海关税收
C.财政匮乏制约政治变革 D.国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1849年至1881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兴办等密切相关,朝廷因此能够征收更多的商业赋税,故D项正确。1812年至1849年,清廷财政收入持续下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海关税收总额与其他类别税收收入总额的比较,无法得出清廷财政收入依赖海关税收的结论,排除B项;清廷政治变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13.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总长宋子文撰文称:“ 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之时,政府和公众对于海关都啧有烦言,诸多不满。人们指责海关已成为国中之国,是使馆街的走卒;总税务司的话成为国家财政上的法律;总税务司还充当了主宰北京每一任财政总长的后台老板角色。”这说明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B.关税自主关系国家经济独立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赋税加重了百姓生活的负担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总税务司的话成为国家财政上的法律;总税务司还充当了主宰北京每一任财政总长的后台老板角色”可知,总税务司成为列强操纵中国关税的重要工具,关税自主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独立,故B项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排除A项;材料“政府和公众对于海关都啧有烦言,诸多不满”说明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有所觉醒,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当时中国关税不能自主的状况,没有涉及赋税沉重等相关信息,排除D项。
答案:B
14.1992年12月,我国首次实施自主降税。这次降税的商品主要包括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技术产品和依赖进口的原材料,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承诺1992年年底降低关税的一次成像照相机等四种商品以及我国其他具有较强竞争力或出口量大的出口商品。这次降税
A.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
B.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C.受到了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影响
D.保护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自主降税,有助于中国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措施,故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我国于2001年年底才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降低关税将使我国民族工业面临外国商品的冲击,排除D项。
答案:A
15.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免征额设定为每月800元
2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改为每月1600元
3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
  A.国家公平正义理念的盛行 B.民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C.基于创建市场经济的考量 D.全面落实入世承诺的需要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最初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结合个税征收依据和所学知识可知,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国家公平正义理念的盛行”属于思想层面的原因,不是个税起征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市场经济主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与个税起征点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全面落实入世承诺的需要”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D项。
答案: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的不便。始皇帝诏令天下,统一货币,“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云梦秦简释文》记载:“丙盗铸此钱,丁佐铸”,而受刑。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二 北宋中叶,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宋神宗认识到,国家需要牢牢抓住货币管理大权,遂对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宋神宗禁用私钱,以防私铸蜂起和币制贬值,将大铜钱、大铁钱皆以一当小钱二使用,折二钱。熙宁二年 (1069年),神宗下诏设交子务于潞州,将交子流通区域扩大到河东路和陕西路。同时,宋神宗用白银作为军费开支和赏赐,增强白银的货币职能。这些改革虽然并不彻底,但在防止通货膨胀和稳定货币流通秩序等方面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俞兆鹏《宋神宗时期货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货币改革的特点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7分)
  答案:(1)特点:货币形制走向统一;严禁私铸;注重法律保障。(5分)
原因: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混乱;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王朝;基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分)
(2)主要措施:禁止使用私钱;推行折二钱;扩大交子流通区域;增强白银的货币职能。(3分,任答三点即可)
意义:有助于防止通货膨胀和稳定货币流通秩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增强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对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有重要意义。(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13世纪开始,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复本位制,开始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实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物价飞速上涨,纸币贬值。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银币重铸和管理王国内金币和银币法案》(简称《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货币本位来发行纸币的地位。此后,其他国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镑、金币、黄金在国际上流通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国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继而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摘编自刘长伦《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围绕“世界货币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世界货币的演变既反映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2分)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及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黄金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货币。英国“日不落帝国”及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使黄金难以满足英国经济扩张与世界市场发展的需要,促使英国用英镑代替黄金作为世界性流通货币。从黄金到英镑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扩大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也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新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经济“滞胀”、日欧崛起等因素的冲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下表反映了汉朝至清朝的主要赋税制度情况。
赋税改革阶段 人口增减/万人 垦田增减/万亩 单产增减/公斤每亩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 改革后
租赋制(汉) 1000 5959 - 82 705 33.5 61
租调制(隋) 1616 4610 194 042 558 540 - -
租庸调制(唐) 4601 5292 558 540 143 038 - 68
两税法(唐) 1692 2199 - 52 475 68 136
一条鞭法(明) 5090 6069 42 280 70 139 202 243
地丁银(清) 2462 12 611 69 303 72 383 243 283
——摘编自孙文学、王振宇《中国历次赋税改革的社会效应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论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
结论:唐代以来的赋税制度变革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
阐述:唐初,统治阶级将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规定男子可以以庸代役,这有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促进了垦田数量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推动了农耕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和均田制崩溃,两税法开始实施,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财产为主,封建国家进一步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清朝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总之,唐代以来的赋役制度变革,使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11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33 年 3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设立边境关税,同时审查并批准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建立关税制度》的训令、《关税征收细则》和《关税处组织与工作纲要》。《建立关税制度》的训令中决定在中央苏区 15 个县的边境水陆要冲设置筠门岭、龙安区、茅店、直下、王陂、白水、石圳潭、宁化东门外等 24 个关税处。苏区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实践,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根据形势的需要,为反击敌人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而决定的。实践表明,苏区关税制度为苏区政府经济建设和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涛《中央苏区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实践》
材料二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基于此,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了建立新中国海关的问题,并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强调“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同时明确了制定海关关税的六项基本原则,这六项基本原则成为新中国制定海关税则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关税制度建立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央苏区关税制度相比,1950年新中国关税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建立的背景。(7分)
  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收税;征税机构主要集中在水陆要冲地区;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4分)
意义:打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锁政策;增加了中央苏区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苏维埃政权的稳定;为新中国关税制度建设积累了管理经验。(4分,任答四点即可)
(2)不同之处:关税征收范围更加广泛;以保护国家工业化建设为主。(3分)
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政治前提;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国家建设。(4分)货币与赋税制度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特征,世界货币体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特点,等等
滚动考查点 清代民族关系,国际法的发展,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5、6、8、11、12、1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顺治皇帝选汉女为妃,并下诏:“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顺治皇帝采取这一做法意在
A.消弭民族对立 B.宣扬儒家伦理
C.沿袭汉族制度 D.完善官员考核
2.1899年签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第一次对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的所谓“绝对权利”施加了一些限制。1928年,英、法、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非战公约》,该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由此可知,这些公约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B.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C.成为制约战争的法律依据 D.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3.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曾一度废钱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时才复铸“五铢钱”。刘蜀和孙吴政权发行钱币多为虚假大钱,钱文不足重,大额虚币泛滥。这些现象
A.限制了经济资源的有序流通 B.阻断了南北各方的经贸往来
C.说明了统一市场的曲折发展 D.反映了货币官铸的迫切需求
4.北宋初期,益州的铜钱大量流失,商人发行的“纸质存管凭证”很快在益州流行开来。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政府对商业的管控加强 B.纸币的法定货币地位确立
C.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D.铜币的流通范围逐渐减少
5.1913年,湖北省辅币每元仅值银元七角,广东为八五折,东北的小银元票价值原来的三分之一,四川军票泛滥,贵州纸币一元只抵银元四角,陕西军饷则全靠官发纸币。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经贸往来频繁 B.南京临时政府权威被削弱
C.法币改革成效显著 D.货币金融政策亟待完善
6.下表所示为1950年7月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给中共中央的部分建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1 目前物价已趋向稳定,“预期一年后,对长期稳定当更有把握”
2 流通的钞票“因限于技术条件,颇难防假”,以至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势力“有计划地伪造我币”
3 流通的人民币“票面价值过低,且在国际市场尚未规定固定价值”
  A.调控物价的可行性 B.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C.铸造新币的迫切性 D.借鉴苏联模式的有益性
7.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撰文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提供充足的美元,又使黄金储备维持在一个可靠、合适的水准。这可用于解释
A.美国谋求全球性霸权蓄谋已久 B.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曲折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期存在 D.美苏等主要大国实力此消彼长
8.下表所示为关于2019年欧元的部分重要数据。这反映出当时
1 以固定汇率计算,欧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20.5%
2 从全球外汇交易量占比来看,欧元从2016年至2019年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至32%
3 以欧元计价的全球贷款占比由2018年的14.3%上升至15%
  A.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 B.欧元域内流通的便捷
C.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D.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
9.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先入关中,“籍吏民,封府库”。元末徐达率明军攻入元大都,同样“封其府库、图籍、宝物”。上述两人的做法
A.为稳固新政权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C.说明赋税制度革新势在必行 D.是基于国家治理策略所作的调整
10.《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这可用于说明
A.赋税标准发生变化 B.国家税收渠道不畅
C.均田制度得到维护 D.朝廷限制土地买卖
11.元律规定:今后各地“水旱等灾伤,凭准各道按察司正官检视明白,至日验分数,依例除免”;如以荒作熟强迫纳粮,违法者则将被依法视情节处以罚金、笞杖、流刑等不同的刑罚。这一规定有助于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朝廷收支的平衡
C.选官制度的完善 D.商品经济的勃兴
12.下表反映了清朝中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状况(单位:两)。据此可推知
时间 财政收入
嘉庆十七年(1812年) 40 130 000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39 035 229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37 000 019
同治十三年(1874年) 60 800 000
光绪七年(1881年) 82 349 179
  A.清廷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B.清廷财政依赖海关税收
C.财政匮乏制约政治变革 D.国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3.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总长宋子文撰文称:“ 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之时,政府和公众对于海关都啧有烦言,诸多不满。人们指责海关已成为国中之国,是使馆街的走卒;总税务司的话成为国家财政上的法律;总税务司还充当了主宰北京每一任财政总长的后台老板角色。”这说明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B.关税自主关系国家经济独立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赋税加重了百姓生活的负担
14.1992年12月,我国首次实施自主降税。这次降税的商品主要包括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技术产品和依赖进口的原材料,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承诺1992年年底降低关税的一次成像照相机等四种商品以及我国其他具有较强竞争力或出口量大的出口商品。这次降税
A.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
B.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C.受到了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影响
D.保护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15.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免征额设定为每月800元
2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改为每月1600元
3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
  A.国家公平正义理念的盛行 B.民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C.基于创建市场经济的考量 D.全面落实入世承诺的需要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的不便。始皇帝诏令天下,统一货币,“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云梦秦简释文》记载:“丙盗铸此钱,丁佐铸”,而受刑。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二 北宋中叶,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宋神宗认识到,国家需要牢牢抓住货币管理大权,遂对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宋神宗禁用私钱,以防私铸蜂起和币制贬值,将大铜钱、大铁钱皆以一当小钱二使用,折二钱。熙宁二年 (1069年),神宗下诏设交子务于潞州,将交子流通区域扩大到河东路和陕西路。同时,宋神宗用白银作为军费开支和赏赐,增强白银的货币职能。这些改革虽然并不彻底,但在防止通货膨胀和稳定货币流通秩序等方面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俞兆鹏《宋神宗时期货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货币改革的特点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13世纪开始,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复本位制,开始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实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物价飞速上涨,纸币贬值。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银币重铸和管理王国内金币和银币法案》(简称《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货币本位来发行纸币的地位。此后,其他国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镑、金币、黄金在国际上流通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国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继而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摘编自刘长伦《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围绕“世界货币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下表反映了汉朝至清朝的主要赋税制度情况。
赋税改革阶段 人口增减/万人 垦田增减/万亩 单产增减/公斤每亩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 改革后
租赋制(汉) 1000 5959 - 82 705 33.5 61
租调制(隋) 1616 4610 194 042 558 540 - -
租庸调制(唐) 4601 5292 558 540 143 038 - 68
两税法(唐) 1692 2199 - 52 475 68 136
一条鞭法(明) 5090 6069 42 280 70 139 202 243
地丁银(清) 2462 12 611 69 303 72 383 243 283
——摘编自孙文学、王振宇《中国历次赋税改革的社会效应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论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33 年 3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设立边境关税,同时审查并批准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建立关税制度》的训令、《关税征收细则》和《关税处组织与工作纲要》。《建立关税制度》的训令中决定在中央苏区 15 个县的边境水陆要冲设置筠门岭、龙安区、茅店、直下、王陂、白水、石圳潭、宁化东门外等 24 个关税处。苏区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实践,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根据形势的需要,为反击敌人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而决定的。实践表明,苏区关税制度为苏区政府经济建设和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涛《中央苏区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实践》
材料二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基于此,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了建立新中国海关的问题,并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强调“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同时明确了制定海关关税的六项基本原则,这六项基本原则成为新中国制定海关税则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关税制度建立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央苏区关税制度相比,1950年新中国关税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建立的背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