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长征原因:
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长征的开始:
1、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出发地点:江西瑞金
3、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三)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必考
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贵州 。
3、内容:①军事上: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领导。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②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个领导、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一)主要军事行动:
1、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一)胜利会师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长征路线: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线→突破湘江,损失过半→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拓展】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三次大的挫折:①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②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战胜挫折: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中总结经验,独立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英雄的红军将士在短短一年内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2.1935年3月,蒋介石急赴重庆安排战事,要求“严防贵阳”,派中央军周浑元部和川军郭勋祺部挺进贵州,同时命令湘军何键部“以主力守备乌江沿岸”。蒋介石的举动是为了(  )
A.抵御外来侵略 B.“追剿”红军
C.防范八路军 D.发动全面内战
3.“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分水岭”是指(  )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留下丰富的革命诗歌。诗句“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所述事件位于图中(  )
A.①处 B.③处 C.④处 D.⑤处
5.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
6.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事件,与下列图片相关的语句是(  )
A.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红军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
C.吴起镇胜利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8.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途中,出现大量诗歌并广泛流传。如:“红军走后,寨子空了一半,寨子空了一半我不心焦,我心焦红军走了。”这反映了(  )
A.长征历程的艰辛 B.革命力量的强大
C.军民鱼水的情谊 D.遵义会议的召开
9.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西征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红军的万里长征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10.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下列诗句描述的事件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有(  )
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乡下去的原因。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归纳此次会议带来的重大变化。
(3)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红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长征精神,表现在忘我献身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D是正确的选项;五四运动形成了五四精神,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了红船精神,排除B;井冈山会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此可知,蒋介石这一举动的目的是“追剿”红军,而不是抗击外来侵略,排除A项;根据题干“1935年3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1934.10—1936.10),因此,他的举动是为了“追剿”红军,以求将红军阻击在贵州,B项正确;1937年8月,为了更好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八路军”,与题干“1935年3月”不符,排除C项;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与题干“1935年3月”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等知识。
3.【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分水岭”是指遵义会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和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诗句“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所述事件是遵义会议,位于图中④处,C项正确;①处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排除A项;③处是瑞金,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排除B项;⑤处是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着重把握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和路线。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四渡赤水河,急行军强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然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进入甘肃,于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桥渡金沙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都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而井冈山会师则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不属于红军长征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红军路线。
6.【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根据图片“《飞夺泸定桥》”和“《红军过雪山》”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的历史事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反映的就是红军长征,体现了红军战士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B符合题意;“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谭嗣同的绝命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排除A;“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排除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需要考生掌握长征结束的标志事件。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到1936年,红军进行了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A项正确;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B项说法不正确,排除B项;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是红军长征最终胜利的标志,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转折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红军走后,寨子空了一半,寨子空了一半我不心焦,我心焦红军走了。”这反映了对红军真挚爱心、军民鱼水的情谊,C是正确的选项;材料与长征历程的艰辛、革命力量的强大、遵义会议的召开无关,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的万里长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据题干“《红星照耀中国》”“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可知,“武装宣传”是指红军长征,故C项正确;A项无法体现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排除;B项与“大迁移”无关,排除;D项与“武装宣传”不符,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的万里长征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不符合题意;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符合题意;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了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议:遵义会议。变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3)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原因:据材料“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可知,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据材料“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可知,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据材料“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议:据材料“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变化:结合所学可从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回答。
(3)历史意义:据材料“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据材料“……它散步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故答案为:
(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议:遵义会议。变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3)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点评】记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意义;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0101
记忆清单
02
分层检测
第65页(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