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1: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必考
(一)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宣传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发展
(一)概况: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学会:强学会
2、报纸: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作用: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为百日维新奠定了基础。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一)概况:1898年 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二)内容:
1、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思想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三)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还要知道谭嗣同的两首诗),变法失败。
(四)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①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②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③脱离了群众④没有认清列强本质,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直接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五)评价/意义★★★★★必考
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由资产阶级掀起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意义: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六)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拓展】
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应,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2.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狱中题写此诗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兴
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5.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18世纪末 B.庚子年
C.光绪二十四年 D.清朝中期
6.图中殉难的历史人物所参加的运动(  )
A.严厉禁止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颁布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
C.自始至终一共经历了一百天
D.在顽固派发动政变之后失败
7.《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8.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0.“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B.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革命任务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的那场大败“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认为,就当时的形势来看,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设立道学。此外,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减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摘编自陈可畏《康有为<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激进的改革”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3)综上所述,你对维新变法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梁启超参与领导的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法律是治安天下的武器,变通,是天下不变的道理。为此,梁启超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B项正确;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排除A项;孙中山等领导了辛亥革命排除C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领导了护国战争,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了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史实。
【解答】“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表明维新变法阻力很大,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民用工业的出现,AC排除;D与史实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据材料“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志士谭嗣同被捕入狱的历史信息,故A正确。
B.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
C.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宣传者,不符合题意,排除C。
D.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
B.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B正确。
C.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社会变革运动,排除C。
D.19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和所学可知,1898年6月,清德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光绪帝在1875年继位,所以1898年正是光绪二十四年,C项正确;1898年是19世纪末,排除A项;1898年是戊戌年,庚子年是1900年,排除B项;1912年清朝灭亡,所以1898年属于清晚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排除A。
B.1905年清王朝颁布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排除B。
C.戊戌变法自始至终一共经历了一百零三天,排除C。
D.据图示“谭嗣同殉难图”可知,描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中外纪闻》《时务报》”及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了维新思想的启蒙宣传,故A正确。
B.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B。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进一步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排除C。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识记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需要考生掌握戊戌变法的性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失败原因、意义等。
【解答】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结束的标志是戊戌政变,排除B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阻挠破坏变法运动,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9.【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
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
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C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材料主旨没有强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戊戌变法。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只学习技术无法救国。
(2)进步之处: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注民生:改革教育。启迪民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看法: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理由:在列强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康有为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材料一“1894年的那场大败‘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由“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可知只有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因此可知“激进的改革”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只学习技术无法救国。
(2)根据材料二“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可知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可知关注民生;由“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设立道学”,可知改革教育;由“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减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可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注民生;改革教育;启迪民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因为在列强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康有为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只学习技术无法救国。
(2)进步之处: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注民生:改革教育。启迪民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看法: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理由:在列强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康有为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点评】记忆戊戌变法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内容、结果、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0101
记忆清单
02
分层检测
第65页(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