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
2、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三)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四)宣传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内容:1、思想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2、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二)评价: ★★★★★必考
1、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性(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拓展】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事件名称 主张 影响
第一次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二次 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趋势?/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的变化?
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得到的启示?/总结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启示?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时间 阶段
春秋时期 创始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 发展 孟子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主张,发展了儒家思想
秦 低潮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西汉时期 顶峰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新文化运动时期 动摇 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启示 儒家思想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A.民主、科学 B.自由、平等 C.民主、自由 D.自由、博爱
3.下面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哪场历史运动(事件)开展的必要性( )
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民主科学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所宣扬的思想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
A. B.
C. D.
6.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建立苏维埃政权
7.如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介绍西方习俗 国家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这说明《新青年》( )
A.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B.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
C.撰稿人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者
D.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8.1914年,陈独秀发表文章,说中国语言也有忠君爱国,不过把国家等同于社稷,爱国等同于忠君,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认为“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陈独秀的这一思想( )
A.抨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阐明新文化运动的初衷
C.彻底涤荡旧文化的毒害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9.图片也是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玉溪市江川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为下列图片拟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0.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材料中的“文学革命”( )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为五四运动起到思想铺垫作用
C.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温和的改良”是指什么事件?“革命”是什么事件?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此图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4)综上所述,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民族资本家践行的救国主张,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解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背景和必要性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和“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进行的探索,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爱国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公元1911年爆发的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背景和必要性等知识。
4.【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的刊物,新文化运动传播的是民主、科学的思想,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作用。
【解答】通过材料“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解放人们思想,《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期刊,故C正确。
《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报刊,排除A;
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排除B;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著作,排除D。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6.【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C项正确;洋务运动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排除A项;辛亥革命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排除B项;建立苏维埃政权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内容。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解答】观察图表可知,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群众,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解答】根据材料“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认为‘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可知,陈独秀倡导通过启发民智以建国,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初衷,即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传统思想牢笼,实现思想变革,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未涉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未体现彻底涤荡旧文化的毒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先进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相关内容,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解答】A.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与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有关,排除A。
B.题干中4幅图片都不是直接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排除B。
C.根据图示,展示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C正确。
D.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应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近代中国先进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相关内容,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作出选择。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陈独秀”“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等,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他们提倡文学改革,以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项正确;A项所述针对的是封建礼教,而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文学革命,应排除;B项所述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与题干材料所说文学革命不符,应排除;D项所述与新文化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
(2)事件:维新变法运动;“革命”:辛亥革命。“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
(3)“文化”层面。
(4)认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根据材料二“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根据材料二“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
(3)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戊戌变法与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要在“文化”层面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的认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故答案为:
(1)运动:洋务运动。
(2)事件:维新变法运动;“革命”:辛亥革命。“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
(3)“文化”层面。
(4)认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
声明:
0101
记忆清单
02
分层检测
第65页(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