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数学思考(第2课时)
课时 1课时 班级 六(7) 编写者 薛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4、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二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有的学生已能用算式表达结果,远远超过教材规定的要求;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没有达到真正的建构。因此,根据学生差异,不能仅是一般性的呈现教材内容,而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具有一定挑战性。不仅仅一般性的列举排列结果,而是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中形成有序思想和符号化思想,优化数学意识,提升数学思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的例题主要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教学中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化难为易,从中让学生体会简单问题与较复杂的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课着实让学生体验了一把,通过猜猜、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三、拓展延伸,巩固提高四、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6.师:这种问题我们以前学过吗?师:对,我们以前只学过在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或者在2个舞蹈节目中选过1个的问题,没有学习过把这两个问题综合到一起的问题。这样吧,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讨论起,在3个合唱节日中选出2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先说出用连线的方法,再用连线的方法找在3个合唱节日中选出2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师: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找出在2个舞蹈节目中选过1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吗?
师:我们应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在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有3种选送方案,在2个舞蹈节目中选过1个有2种选送方案,我们还可以把这3种选送方案和2种选送方案再次进行搭配。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作如下的板书。师:能说一说这个搭配问题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搭配问题相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师:也就是说我们应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比原来更复杂一些。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练习十八第四、五题。 生: 学过,在有趣的搭配中学过,不过没有这样复杂。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有2种选送方案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师怎样找到这两个方案的。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连线搭配,找到一共的选送方案有6种。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地方是都要用到前面的搭配方法,不同的地方是这里不是进行一次性的搭配,而是要进行三次搭配才能找到答案。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在表达过程,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较多的方法中,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怎样表示比较好。学生自己判断的过程,既是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更是进一步建立反比例概念的过程。设计意图:在分析、总结事例共同点的背景下,教师进行概括,有利于规范表达方式。设计意图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为判断成反比例的事例做准备。给学生应用知识独立思考判断、判断并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对不成比例关系的事物的判断中,进一步建立反比例的概念。)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舞蹈方案1
舞蹈方案2
合唱方案3
合唱方案2
合唱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