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及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的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本课与第 9 课的内容呈并列关系,展现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及其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分别是: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前三子目以时间为序,第四子目重点讲解了元朝的民族关系。因此,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充分了解辽夏金元政权更迭时序脉络以及各个政权的治理措施,同时,民族交融作为一条暗线始终贯穿全课。政权更迭中孕育着统一,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民族的交融共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学生情况分析已知:学生经过初中以及前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情况,对于这一时期的多民族并立到元朝统一的过程有初步感知。未知:学生不知道“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大定之治”等内容,对行省制等初中已学过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治理措施多停于识记层面,对各项制度没有深入了解,无法从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能知:该时段的学生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且具有基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思维较为活跃,参与意识强。教师借助历史地图、史料、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出发层层深入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识图、完成表格等活动,能够概述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等基本信息,掌握这时期政权更迭和对峙的时序脉络,了解不同政权的相关制度建设及其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研读教师出示的地图与史料,学生能够掌握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治理措施的内容,分析少数民族各项措施的实施的原因与特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观念,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教学难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展示《契丹人引马图》图片【教师提问】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教师讲述】这幅壁画反映了辽夏宋金时期的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获取有关信息: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畜牧业发达等。 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一课时的时代特征,引出本课主题;核心问题的设置贯穿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多民族的政权并立【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梳理辽、西夏、金政权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教师提问】观察地图,对比与传统游牧民族, 找出辽、西夏、金的管理区域?【教师归纳】分界线为地理学科“胡焕庸线”,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游牧经济和农耕政权的分界线,这也决定了辽、西夏、金的政权建设具有“二元性”。【教师行为】引用宋神宗、北宋宰相富弼对辽和西夏的评价,提问二人有此评价的原因。学生回答效法中原后追问“辽和西夏的制度建设只是单纯效法中原吗?”【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辽朝什么官职的制度?有何特点?【教师行为】展示表格介绍四时捺钵制度,引导学生观察四季里契丹族的活动内容得出其的特点。【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 ——《宋史· 夏国传上》和表格介绍西夏的制度。【教师行为】出示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得出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材料: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金史· 兵志》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完成金世宗的简历,讲述“大定之治”的基本史实。进一步讲解里面的“住址”,拓展金朝迁都北京的史实。【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完成辽、西夏、制度的总结表格。【教师提问】如何认识和评价辽、西夏、金的多元制度?学生回答后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归纳。【教师行为】出示摘自段红云的《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的文字材料,并提问学生:辽宋夏金政权从哪些方面促进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二)多民族的多元统一【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准确掌握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的过程和重要时间点,完成相关时间轴。【教师行为】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并提问:如此庞大的疆域,元朝是如何对其进行统治的呢?【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观察《元朝形势图》的行政区。【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并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行省的特点。材料: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教师归纳】总结行省长官的特点并追问:行省制会不会重蹈唐朝藩镇割据覆辙?【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得出行省制权力大而不专的特点。材料: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许有壬《至正集》【教师归纳】总结行省制的双重性,既是朝廷派出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其背后的实质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教师行为】出示两张地图对比。【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并提问行省制度的意义。【教师行为】利用地图逐一讲解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在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总结元朝对边疆统治有何成就。【教师行为】出示根据《元史·地理志》整理出来的驿站数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元朝驿站系统的特点, 以及驿站数量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教师行为】出示“四等人制”的示意图、以及回回族形成的示意图、文字材料,讲解元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意义。【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文字材料材料,让学生明确辽夏金元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教师行为】出示2019.9.27习近平主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填写表格。观察地图,对比辽、西夏、 金的管理范围。学生思考后回答效法中原,学习中原文化。阅读史料回答南北面官制度: “因俗而治”的特点。学生认真观察表格回答问题。认真阅读并思考,回答西夏制度的特点:因俗而治,继承又发展。学生认真阅读史料并得出其特点为兵农合一;军事组织+行政组织+生产组织。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其影响。学生认真完成简历对辽、西夏、金的制度进行回顾,完成相关表格,同时 结合所学对辽、西夏、金的多元制度的特点进行总结并评价。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归纳总结,解释辽夏金政权如何促进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根据课本,绘制时间轴,梳 理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的过程。学生认真听课并思考这一问题。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找出十大行省和中书省。学生阅读史料并回答辖区广、地位高、权力大的特点。学生回答会还是不会,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认真阅读史料并得出行省制度权力大而不专的特点。学生认真听课。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宋朝行政区的设置体现山川形便和元朝行政区的设置体现出犬牙交错的特点。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行省制度的意义。学生认真听讲学生阅读史料并思考后回答:版图扩大、边疆更为广阔;出现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趋势。学生观察到江浙行省和中书省的驿站数量最多。了解四等人制度,认识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在进一步深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回答:丰富“中国”的内涵:从“小中国”到“大中国”;促进中国“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学生齐声朗诵感受其中的感情。 加强学生对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等基本信息,掌握这时期政权更迭和对峙的时序脉络,培养梳理史实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地图中了解辽、西夏、 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辽、夏、金的政权建设的“二元性”,培育唯物史观。通过问题引领展开辽、夏、金的制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南北面官制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同时理解其政权建设的“二元性”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观察表格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数民族制度体现出的民族交融。让学生掌握西夏制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史料阅读的能力,进一步从制度感受民族交融。使学生掌握猛安谋克制的内容,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解读史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简历的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形式新颖,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拉进历史与生活的距离。从细节处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理解辽、西夏、金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序能力。问题引领下文,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元朝的疆域辽阔,提高读图能力,并引出行省制度。提高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认识到行省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行省制度制度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行省制度制度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元朝统治的智慧。地理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犬牙交错的设置对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作用,对比地图培养时空观念。学生结合材料论述自己的观点,能够提高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理解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构建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利用同一张地图讲解多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进行时空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元朝时期边疆地区得以进一步开发,增加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梳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驿站 数量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借助“四等人制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观。 借助史料,让学生认识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在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回扣问题,首尾呼应。学生进一步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作用,增加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让学生认识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三、课堂小结 借用板书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学生回忆本课所学。 巩固记忆,涵养时空观念。
四、作业布置 谈谈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并结合本课所学举例说明。(要求:信息明确,持论有据,阐释清晰;字数200~300。)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对北方少数民族促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理解,培育正确的民族观。
五、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