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态系统的结构——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 生活在同一片草丛中的昆虫
② 缙云山黛湖中的全部生物
③ 酿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
④ 一片果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②④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蜣螂、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4.如图所示为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900g B.500g C.200g D.600g
5.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C.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D.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7.下图是陆地生态系统(草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池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I.自养生物;Ⅱ.食草动物;Ⅲ.食碎屑生物;Ⅳ.食肉动物;V.腐食性生物、细菌和真菌
A.Ⅲ、V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中主要含有Ⅰ、Ⅱ和Ⅳ
C.两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都包括空气和太阳能等非生物成分
D.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同空间位置的生物一定属于同一营养级
8.在 A→B→C→D 这条食物链中,C 是( )
A.初级消费者 B.第二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 D.第三营养级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D.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和无机成分一定不占营养级
10.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原因是( )
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
B.营养级的层级与消费者的级数相同
C.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种的生物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
11.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食物网中的所有动物属于同一个营养级
C.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比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长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12.下列各项中,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
B.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C.一个池塘
D.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
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类型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代表的生物可以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细菌
C.甲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甲、乙、丙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14.“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旁也!”下列关于该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次级消费者
B.蝉与园中土壤内的蚯蚓都属于分解者
C.该园只有捕食关系无竞争关系
D.该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通常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海胆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生物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
B.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是海星和荔枝螺
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海胆数量增加
D.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藤壶成为优势种,石鳖、海胆数量减少
二、多选题
16.在稻田中饲养鸭子的传统在我国由来已久,稻田鸭不仅可以精准区分杂草和水稻,还能捕食稻田中的害虫,鸭粪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下列关于稻田鸭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杂食性动物 B.初级消费者 C.第三营养级 D.分解者
1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内容不正确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D.生产者、消费者、无机环境
三、读图填空题
18.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图2),图2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所处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2)图1中鹰和蛇之间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
(3)图2中A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C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19.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大鱼和海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________。
(5)大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6)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填编号)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20.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行为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利用仿生无人机模拟高原鼠兔的捕食者,研究捕食风险对某草地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1)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该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研究人员认为高密度的高原鼠兔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制,依据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有捕食风险条件下,低密度区高原鼠兔往往采取减少采食时间、适当增加警戒以及洞内躲避时间的策略。对低密度区植被生物量调查发现,与无处理组相比,无人机组的植被生物量增长率较高,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生活在同一片草丛中的昆虫,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② 缙云山黛湖中的全部生物 ,是一定空间内的生物种群集合体,属于群落;③ 酿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是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④ 一片果园包括一定区域的生物及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故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③②④,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
B、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所以是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B正确;
C、分解者不属于捕食链中的一部分,C错误;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比如蚯蚓,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比如硝化细菌是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蜣螂、蚯蚓等是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5.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是生产者,但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动物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
C、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C错误;
D、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因此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
B、乙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
C、丙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蚯蚓能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正确;
D、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所以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Ⅲ为食碎屑生物,V是腐食性生物、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A正确。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即包括图中的含有Ⅰ(生产者)、Ⅱ和Ⅳ(消费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显然两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都包括空气和太阳能等非生物成分,C正确。
D、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同空间位置的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营养级,如草和食草动物处于相同的空间位置,但属于不同的营养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而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在 A→B→C→D 这条食物链中,A 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 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C 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D 是三级消费者, 属于第四营养级。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一般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腐生的动物蚯蚓也是分解者,C正确;
D、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D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A错误;
B、营养级的层级比消费者的级数多1,如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B错误;
C、一种生物有多种食物如鹰的食物有蛇、鼠、兔等,C正确;
D、—种生物可以同时被多种生物捕食,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A错误;
B、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与其不属于同一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都很短,由4~5个环节构成,海洋食物链在通常情况下,比陆地食物链具有更多环节,即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比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长,C错误;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A错误;B、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B错误;C、一个池塘包括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D、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不包括生物成分,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乙代表的生物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代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甲可能是寄生细菌(寄生于恒温动物体内,温度恒定、呼吸稳定),乙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丙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B正确;甲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乙、丙均代表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分析古诗可以判断,其中蕴含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即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三级消费者,A错误;蝉属于消费者,B错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如该园中都以同种植物为食的动物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该园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15.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A正确;海星和荔枝螺都以藤壶和贻贝为食,有种间竞争关系,海星又可以捕食荔枝螺,有捕食关系,B正确;图中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生物所占比例,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海星全部除去后,藤壶因失去主要捕食者而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成为优势种,从而使海藻的生存空间减小,种群数量减少,海胆和石鳖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C错误,D正确。
16.答案:ABC
解析:A、稻田鸭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害虫),属于杂食性动物,A正确;B、稻田鸭属于杂食性动物,若以植物为食,可能属于初级消费者,B正确;C、稻田鸭属于杂食性动物,若以昆虫为食,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D、稻田鸭属于杂食性动物,属于消费者,D错误。
17.答案:BCD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A正确;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物成分,B错误;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C错误;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D错误。
故选:BCD。
18.答案:(1)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或四;三;四
(2)捕食/竞争;竞争/捕食
(3)生产者;消费者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则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故图1的生物中,所处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的是鹰;由分析可知,图1中共4条食物链,其中蛇分别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2)鹰可以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均可捕食食草鸟,两者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种间关系。
(3)A和D之间是双向箭头,且A可流向B和C,故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
19.答案:(1)4
(2)捕食和种间竞争
(3)海鸟、小鱼、大鱼
(4)增多;减少;增多
(5)2
(6)D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绵→淡水虾→大鱼→海鸟。
(2)海鸟捕食大鱼,同时还与大鱼竞争小鱼,因此两者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包括海鸟、小鱼和大鱼。
(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和甲壳类没有了天敌,两者数目会增加,而甲壳类数目增加会导致水藻数目大量减少。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海鸟的食物来源减少,会增加捕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减少,甲壳类减少又会导致水藻数目增多。
(5)大鱼在该食物网中占2个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6)A、海鸟在食物网中是最高营养级的动物,是消费者,A错误; B、水绵属于生产者,B错误; C、水藻属于生产者,C错误;D、腐生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1)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
(2)种群密度大小和是否有无人机干扰低密度时,无人机组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长率显著低于无处理组的;高密度时,无人机组和无处理组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长率无显著差异
(3)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长率低,种群密度较低;对植被的觅食时间缩短
解析:(1)高原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
(2)该研究的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大小和是否有无人机干扰。由实验结果可知:低密度时,无人机处理组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长率显著低于无处理组的;高密度时,无人机处理组和无处理组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长率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密度的高原鼠兔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制。
(3)在有捕食风险条件下,低密度区高原鼠兔往往采取减少采食时间、适当增加警戒和洞内的躲避时间的策略,据此并结合实验结果图呈现的信息可知:在低密度区,高原鼠兔的种群增长率低,种群数量少,而且高原鼠兔对植被的觅食时间缩短,因此与无处理组相比,无人机处理组的植被生物量增长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