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为辛弃疾祠题写的对联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分析本诗的用典与作者的思想情感。
抓标题
抓 标 题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典故---
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鉴赏古典诗歌必须查清、理通诗歌所用典故的出处及含义,但查清、理通典故并不是目的,关键是搞清作者用典的意图,即他想通过典故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句 用典 作者用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表达了对孙权的仰慕与敬佩,物是人非的感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他想抗金,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愿望,也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深谋远虑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 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
充满了对孙权的无限仰慕
——在那群雄纷争的时代,因为孙权,能让吴国不受外敌侵犯。这一句既有对孙权的敬仰,又有对当前时局的担忧,还有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惋惜。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幼年沦落靠卖草鞋为生,生活在偏僻的小街巷。东晋将领桓玄起兵反晋,攻破晋都建康。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顷天下的显赫人物。此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帝。
——蓬门陋巷,出生低微,却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对刘裕由衷的倾慕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想抗金,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愿望,也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以刘义隆为鉴诫,不能草率行事,汲取教训,慎重行事,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深谋远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一个望字,中使得整个词的意境豁然开朗了,而不是局限在这小小的亭子之上,作者可以联想到很多的东西,可以联想到古今的故事,一个望就使得这个作品有了一个远近的含义,它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点了,而成了一个面。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 作用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对比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对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对比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对比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全词总结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