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20: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这是绘在北魏贵族墓室顶部的星象图,直径约7米,有300余颗星,用连线标明星座,是已知我国年代较早、较详细的星图,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与文化还有哪些成就?达到了什么水平?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与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1.知道农学家贾思勰及《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掌握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3.掌握王羲之的书法特点、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及他们的主要成就。
4.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掌握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要点精讲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科学家祖冲之
3.灿烂的文化
要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贾思勰
姓名:贾思勰
出生地:山东益都
民 族:汉族
国 籍:北魏
代表作品:《齐民要术》
所处时代:北魏
职 业:官员、农学家、思想家
2.齐民要术
内容:
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④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
2.齐民要术
意义: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材料研读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
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要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1.祖冲之
祖冲之
姓名:祖冲之
出生地:今江苏南京
民 族:汉族
国 籍:南朝
代表作品:《缀术》、《大明历》等
职 业:数学家、天文学家、 科学家等
2.数学成就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2.天文成就
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由朝廷正式颁行。
3.科学成就
祖冲之还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指南车
连环画中的“水碓磨”
千里船
要点三 灿烂的文化
1.书法
东汉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锺繇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家,尤擅楷书,刚柔兼备。
1.书法
王羲之画像
东晋王羲之,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1.书法
北魏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绘画
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局部
3.石窟文化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4.文学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4.文学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总结
领域类别 代表人物 所处朝代 主要成就
农学 贾思勰 北朝 撰写《齐民要术》
数学 祖冲之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著《缀术》
天文历法 祖冲之 南朝 著《大明历》
书法 钟繇 胡昭 曹魏 擅长行、草、隶书
学生学习书法的标准字体
王羲之 东晋 代表作《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文学 曹操 东汉末年 《观沧海》等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等
课堂检测
1.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搴《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B.颜真卿
C.柳公权D.欧阳询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A
B
课堂检测
3.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
C.对外交流日渐频繁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
4.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D.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