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常见的地形及其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通过地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迅速拉开时,泥层会断裂,迅速挤压时,泥层会隆起。
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地震造成山地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扭曲变形。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
室内如何逃生: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如果住在楼房中,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公共场所如何逃生:若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户外如何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户外,你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以及其他危险场所。如果你正在野外,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坝或桥梁。要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遇到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岩浆喷出。
火山喷发会引起地表地形的改变,形成火山岛、火山岩小山、火山口湖等。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
益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风。
模拟实验中,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
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沙子会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岩石表面被磨蚀碎屑物脱落形成凹坑。
风蚀型地貌,由于风的长期侵蚀作用,细小的碎屑物被风搬运到其他地方,原地只留下砾石和一些粗碎屑,这些留下来的物质就构成了戈壁滩。
风蚀型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堆积型地貌,形成的原因是风的搬运作用把沙尘从地面扬起,当风力减弱时沙尘便落下,风的长期作用使某一区域的沙尘越堆越多,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通过模拟降雨对土地影响的实验,我们发现:小山丘顶部明显变矮,粉沙及部分土壤被雨水冲刷至较平坦处,说明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形地貌。
降雨形成的流水对土地产生侵蚀,在地表形成许多沟壑和溪流,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通过模拟河流对土地影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河水不断冲刷后,河床变宽变深,且河水将土壤从上游搬运到下游较平坦的地方堆积起来,说明河流对土壤不仅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
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冲塌,泥沙石块被流水带走。
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形似三角形的平地,叫作三角洲。
U型湾凹岸被侵蚀,同时凸岸有明显的沉积现象。沙洲同样有明显的泥沙堆积现象,两者很大程度都是由于河流对地表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由于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造就了地球表面许多丰富、独特的地形地貌。
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
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一、选择题(20分)
1.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通常地震会发生在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在家时如果发生地震,最佳的应对方法是( )。
A.躲在卫生间墙角 B.跳楼逃生 C.乘坐电梯离开
3.下列选项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敦煌雅丹地貌 B.黄河入海口沙洲 C.黄土高原的沟壑
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细沙 B.鹅卵石 C.大石头
5.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人为因素的影响
6.火山喷发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大气中弥漫着火山灰 B.岩浆喷出,熔岩流动 C.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形成沙洲
7.黄河下游是世界有名的“地上河”,其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要靠两岸人工修建的河堤来约束水流方向。以下与“地上河”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水流侵蚀 B.泥沙沉积 C.火山喷发
8.“水滴石穿” 比喻坚持不懈的力量。在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塑造过程中,水的作用是( ) 的。
A.迅速 B.猛烈 C.缓慢
9.当他们旅游到长白山时,导游告诉他们长白山的天池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下列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没有益处
B.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C.火山喷发一次后就不会再喷发
10.晓光发现在河岸边的的鹅卵石又光滑又圆,主要是由( )形成的。
A.热胀冷缩 B.河水的冲刷 C.植物的作用
二、填空题(9分)
11.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它和 、 组成了地球的三个圈层。
12.为了改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现状,治理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13.电影中的沙漠美景深深吸引着科科,沙漠的形成是由于 (风/水/地震)的作用。
14.在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中,用番茄酱模拟 ,用土豆泥模拟 。实验时,必须佩戴 ,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 ,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 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5.“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和 。
三、判断题(10分)
16.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但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分布。( )
17.火山喷发会烧毁房屋和森林,它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
18.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
19.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 )
20.火山是地下熔融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 )
21.风蚀蘑菇的成因是近地面气流含沙量大,岩石下部受到的磨蚀更严重。( )
22.风力侵蚀多在大风频繁、天气干燥或缺少植被的条件下发生。( )
23.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 )
24.我们湘西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25.究究向家人表述地球内部结构时,最合适的方法是用模型解释。( )
四、连线题(5分)
26.在模拟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实验中,下列物品或动作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坡形土堆 山坡上的沟壑
垂直的土壁 下雨
凹凸不平的土堆 地表径流
喷壶喷水 悬崖
泥浆流到盆子里 土壤裸露的山坡
五、简答题(10分)
27.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当地震发生时应该学会自救和互救的本领。假如我们正在上课,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8.请你分析火山喷山是怎样形成的?会给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实验题(23分)
29.晓光和晓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想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他们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均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B坡不进行种植,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坡 较慢 较少 a
B坡 较快 较多 b
(1)根据实验,上表中a处应填 (填“较多”或“较少”,下同),b处应填 。
(2)用喷水壶往土壤上酒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 现象。
(3)分析实验,我们得出结论: 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4)请你对于如何减缓水土流失给出一点建议: 。
地球表面的变化
材料一:雅丹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30.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沙漠中的狂风 C.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31.在做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 。
32.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看到 现象,说明风对岩石有侵蚀的作用。
33.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填“变强”、“不变”或“变弱”)。黄河三角洲是由 的作用形成的。
34.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3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你有哪些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
七、综合题(23分)
据史料记载,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巳时,云南嵩明杨林8级地震。廿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36.关于嵩明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37.地震主要发生在(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8.遇到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③在平房里,快速撤离到空旷地带;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9.地震能使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 )。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 C.河流的侵蚀 D.泥沙的沉积
2022年9月5日,家住19层的小科躺床上休息时,突然感觉到整个房子有点摇晃,走出房间一看吊灯也在晃。后来小科从新闻中得知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在当天12时52分发生了6.8级地震。据媒体报道泸定县房屋倒塌,桥梁折断,公路部分路段塌方,对地方造成了重大的危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40.小科了解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全。关于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D.目前人们还不能够精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41.地震一般发生在(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壳和地幔
4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
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3.地震能使地形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 )。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 C.河流的侵蚀 D.泥沙的沉积
44.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地震无关的是( )。
A. B. C. D.
45.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壁滩 D.平原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A
6.C
7.C
8.C
9.B
10.B
11. 地壳 地核
12.植树造林
13.风
14. 岩浆 火山 护目镜 越高 熔岩
15.山地坡度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要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28.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污染大气,遮挡阳光,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能烧毁森林、淹没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29. 较少 较多 降雨/下雨/降水 植物/草皮/草 植物造林/ 少砍伐树木/多种植物
30.A 31.平行方向 32.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 33. 变弱 泥沙沉积 34.B 35.减少木材使用量;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
36.C 37.A 38.B 39.A
40.C 41.A 42.B 43.A 44.D 45.C
知识梳理
单元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