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五)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粗犷 (guǎng) 绯红(fēi) 弥曼(màn) 戛然而止(gá)
B. 侥幸(jiǎo) 豢养(huàn) 稽首(qǐ) 拾级而上(shè)
C. 纯萃 (cuì) 龟裂(guī) 缄默(jiān) 鲜为人知(xiǎn)
D. 盘桓 (huán) 诘问(jié) 炽热(zhì) 美轮美焕 (huàn)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_________、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_________。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_________。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_________。
A. 一丝不苟 望文生义 菲薄 延伸
B. 浮光掠影 不求甚解 浅薄 延伸
C. 浮光掠影 望文生义 浅薄 蔓延
D. 一丝不苟 不求甚解 菲薄 蔓延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如果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②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③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A. 语段第①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如果”改为“即使”。
B. 语段中“生养”“柔情”“旅行”“携带”“端详”都是动词。
C.“漂流万里”是补充短语,“故乡之爱”和“非常美丽”都是偏正短语。
D. 将选段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排序为:③①②。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诗句出自课文《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B.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东坡乐府》《柳河东集》分别用号、籍贯来命名。
C. 生活中,人们往往用“您贵姓”来询问他人姓氏,这样询问使用敬辞,更显礼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一生有三段恋情:初恋是冬妮亚,第二次爱上了共产党员达雅,第三次保尔在疗养期间认识了丽达,之后他们互相勉励,终成眷侣。
(2)名著阅读(3 分)
片段一: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片段二: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
片段三:她召集起全校师生,宣布说,对简·爱的种种指控已经做了调查,现在她很高兴地可以告诉大家,简·爱是无辜的,对她所加的一切罪名都已得到彻底昭雪。于是老师们都纷纷前来和我握手,吻我,我的同学们的行列中也发出了一片高兴的嗡嗡声。
学校文学社团正在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接到的任务是探究经典名著中的恩师形象。请你任选一个名著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位老师是谁?②这位老师做了什么事?③这位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 古诗文默写(6 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 题。(3 分)
【甲】雁门太守行 【乙】出塞词
唐·李贺 唐·马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金带连环束战袍,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马头冲雪度临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卷旗夜劫单于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乱斫胡兵缺宝刀。
6.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乙两首诗的一、二句,都写敌军兵临城下,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B.“半卷红旗临易水”“卷旗夜劫单于帐”都写官军黑夜行军,偃旗息鼓,夜晚偷袭敌军大营。
C. 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黑”渲染战前紧张氛围;“缺”写出砍杀敌兵过多,宝刀缺了刃口。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点出了甲诗主旨。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 题。(14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①折东流;其颠委②势峻③,荡击益暴,啮④其涯⑤,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⑦游也,一旦款门⑧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⑨,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 其台,延其槛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潨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柳宗元《钴潭记》,有改动)
【注释】①屈:同“曲”,弯曲。②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③势峻:水势湍急。④啮:侵蚀。⑤涯:边沿。⑥轮:车轮般的漩涡。⑦亟(qì):经常,多次。⑧款门:敲门。⑨委积:累积。⑩芟(shān):割草。 缓祸:缓解灾难。 崇:加高。 槛:栏杆。 潨(cóng)然:水流声。 迥:遥远。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闻水声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荡击益暴 香远益清(《爱莲说》)
D. 有树环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8.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 分)
(2)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3 分)
9.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尤 与 中 秋 观 月 为 宜 于 以 见 天 之 高 气 之 迥
10. 根据选文,回答问题。(4 分)
(1)两篇选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写到了水,请分别概括水的主要特点。(2 分)
(2)两篇选文表达的相同情感是什么?(2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 题。(8 分)
【材料一】
①孙绍振在《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个案》中指出:“许多教案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不懂散文与演说、朗读与演讲的起码区别。”而这个起码区别,首先就是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
②如前所述,演讲词的特点之一即对象感和现场感相结合,这就要求师生在演讲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必须还原演讲现场。因为,所有的演讲词(演讲记录稿),“严格说来”,“都很难准确传达演说者的真实意图”。完全还原事实办不到,但是,仍然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复原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演说现场’”。教师自然应该努力返回历史现场,不仅以“在场”的“听众”身份,聆听深味每一个细节,而且以“不在场”的“读者”身份,细读品咂文本与现场的距离、差异,为真设计、真教学奠定基础。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力还原演讲现场,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最大限度地抵近、领会演讲者的本初的真实意图。
(节选自杨益斌《演讲词阅读鉴赏的教学》,有改动)
【材料二】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演讲活动从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开始,到演讲产生一定影响或达到一定的目的为止,看成一个信息活动的完整过程,那么,这个全过程实际上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节选自《演讲学》,有改动)
【材料三】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
②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③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④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⑤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四】
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作“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四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问问自己,这样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节选自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有改动)
11. 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还原演讲现场,回到历史语境之中,领会演讲者的本初的真实意图。
B. 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将演讲信息传达给听众,从而对听众产生单方面的影响。
C. 从材料二可知,演讲活动的全过程可归纳为五个环节。
D. 材料三中的结束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将思考引向深入。
12.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四,完成表格内容。(3 分)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流传至今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善用典型事例并引用名言;③______________,叙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口语化。
13. 下面是语文课上对于《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文章的选段应该怎样朗诵展开的讨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补全讨论内容。(3 分)
甲:老师上课说,想要读好演讲稿,就要尽量还原演讲现场。因为李公朴被暗杀,所以闻一多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演讲,我觉得他的情绪是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演讲稿最后一句的潜台词是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他在表示一种决心。丙:选段饱含满腔的爱国热忱,表达了强烈的爱憎,对敌人正面宣战,我觉得应该朗读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 题。(17 分)
贴在崖壁上的“生活费”
①周末,在县城读书的我,提前一周回到山里的老家,由于买了一双好几百块钱的名牌运动鞋,我把这个月的生活费超前花光了,只得回来重新朝家里要。
②得知我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明天我就上山采岩耳”,与母亲不同,父亲并未因我乱花钱而不高兴,反而异常兴奋地对我说,“城里一家饭店昨天朝我要6 斤岩耳,给的价格比平时高!”
③父亲是一名“耳客”,农闲时,专门在悬崖绝壁上采摘一种地衣植物——“岩耳”。岩耳含高蛋白质和对身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山珍。
④之前,父亲并不是耳客,他曾在一个工地上干活儿,可由于长期沾凉水,以及恶劣的饮食,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再也不能干重活儿,只好回到家里,开始一边务农,一边采岩耳和卖岩耳,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勉强支撑我上学。
⑤由于平时在县城里上学,节假日还得上补习班,因此我从未有机会看父亲是如何采岩耳的,只是听母亲说过,采岩耳很危险。
⑥第二天,我决定陪同父亲一起上山。爬上山顶后,父亲将拇指粗的尼龙绳系在身上,扣上自制的保险锁,再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一棵树上,做完这些后,父亲开始拉着绳子,在险崖绝壁上一点点地下降,一边来回移动,一边采岩耳,他的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⑦父亲在崖壁上的每一秒,都让我提心吊胆,我几乎不敢去看父亲,生怕父亲出一点儿意外……
⑧ 好在,几小时后,父亲平安回到地面上,“只采到了半斤多。”父亲叹了口气道,“大的岩耳越来越少了,3 年长一个疤,5 年铜钱大,30 年才长巴掌大,老耳客们说的一点儿都不假。”
⑨ 下午,父亲决定带我去另一个崖壁上采,“那上面有很多岩耳,几年前,我就蓄着一直没采,现在应该都长大了。”
⑩这次的岩壁比上午的更高耸,更陡峭,父亲在上面忙碌了很久,但也只采回了一斤多。我不解地问父亲:“您不是说上面有很多吗?为何不全采下来,趁着高价,多卖些钱?”
“是有不少,但很多都很小,”父亲意味深长地回应道,“还得继续蓄着,我们不能因价高就不顾后果地去采,否则山上的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这天下来,父亲总共只采到了2 斤岩耳,跟饭店要的量还差很远。
晚上,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很快便睡着了。我试探着问母亲:“爸爸采岩耳时遇到过什么险情吗?”母亲告诉我:“有一次,拴住你父亲的尼龙绳缠到远处一块凸起的岩石上,任凭他怎么移动、回荡,绳子就是动不了。致使你父亲被悬挂在岩壁上长达两个多小时,最后才一点一点地被解开。等你父亲着地后,才发现绳子已经被磨断了三分之二,差点儿就完全断掉,那样他就会葬身峡谷之中……”
顿了很长时间,母亲若有所思地叹息道:“由于太危险,现在已无人愿意当‘耳客’了,除了你爸!”
第二天,父亲将岩耳送到县城里去,顺带用摩托车捎上我。2 斤岩耳,饭店老板给了父亲60 0 元,父亲留下了50 元,剩下的全给了我。
“你先用着,没了就回来跟爸要。”说完,父亲便骑上摩托车走了。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回想起母亲昨晚跟我说的那些事情,我呆呆地立在原地,手上几张鲜艳的钞票重4如千斤……
这些贴在万丈崖壁上的“生活费”,我再也不能轻易就花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 年2 期,有删改)
14.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善表格。(4 分)
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陪父亲采岩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给“我”生活费
情感 无奈 ③ _________ 不解 ④__________
15. 结合选文内容,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 分)
得知我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16.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 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我呆呆地立在原地,手上几张鲜艳的钞票重如千斤……
17. 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3 分)
18. 本文中的“父亲”与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与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概括。(4 分)
【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 —22 题。(11 分)
全民阅读魅力无穷
① 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全民阅读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成绩斐然。我想,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
② 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
③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长眠于书桌上。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④全民阅读,领导干部应成为带头读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仍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锻炼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⑤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所谓好书,一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三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好书与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籍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书香社会更是大有裨益。
⑥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读书,也可以在手机应用上阅读;既可以是大块时间的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车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规,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⑦读书可以是一种主观爱好,因为有兴趣,读书会感到愉悦,如饮佳酿,如沐春风,同时又能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觉悟,广博见识。读书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胜任工作,跟上形势,从容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删改)
1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0. 阅读选文第②段,厘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3 分)
首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从多个角度阐述读书的好处,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为什么?(3 分)
【材料一】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
【材料二】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2. 小明周末放假,沉迷于玩电脑游戏,一旁读书的妈妈把他叫到身边进行教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对话。(3 分)
妈妈: 小明,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玩游戏上,不如打开书本好好阅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读书的好处多着呢!
小明:妈妈,您说得有道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书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妈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这些标准去读准没错!
小明:妈妈,我懂了,可是我平时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
妈妈: 读书既可以用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利用(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小明:妈妈,我懂了,我不玩游戏了,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四、写作(50 分)
23.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 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女孩爱自拍,总是用修图软件把图片修饰得一点儿瑕疵都没有,才发到朋友圈里,然而朋友们的反应却很平淡。一次,她发了一张没有修饰的照片,却得到了朋友们的点赞。女孩很纳闷:“这张照片色彩不完美,我的表情也不完美,为什么你们都说美呢?”朋友笑了笑:“完美就是美吗?”
这段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 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一、1. (2分)B 【点拨】A. 弥曼—弥漫,戛然而止(gá)—jiá;C. 纯萃—纯粹,龟裂(guī)—jūn;D. 炽热(zhì)—chì,美轮美焕—美轮美奂。
2. (2分)B 【点拨】第一空:“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所填词语要与“走马观花”意思相近,应填“浮光掠影”。第二空:“望文生义”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不求甚解”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所填词语要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应填“不求甚解”。第三空:“菲薄”指微薄。“浅薄”指缺乏学识或修养。此处指书读得越多,就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应填“浅薄”。第四空:“蔓延”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延伸”指延长;伸展。此处形容“道路”,应填“延伸”。
3. (2分)B 【点拨】B. 分析错误。语段中“生养”“旅行”“携带”“端详”都是动词,“柔情”是名词。
4. (1)(2分)D 【点拨】D项有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初恋是冬妮亚,之后他遇到了丽达,但由于误会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保尔在疗养期间认识了达雅,并与她结婚,达雅成为他的终身伴侣。
(2)(3分)示例一:寿镜吾先生。学生贪玩调皮,先生只是瞪几眼却很少体罚他们。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方正开明、严而不厉的老师。
示例二:菩提祖师。祖师批评、教育悟空不可在众人面前卖弄本领。菩提祖师是一位谦逊严谨、教育有方的老师。
示例三:谭波儿小姐。简 爱被冤枉说谎,谭波儿小姐帮助她证明清白、洗刷屈辱。谭波儿小姐是一位正直善良、尊重学生的老师。
5. (6分)(1)夜泊秦淮近酒家 (2)蒹葭萋萋
(3)秋容如拭 (4)博学而笃志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一)6. (3分)A 【点拨】A. 甲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写了敌军兵临城下,守军严阵以待的情景。而乙诗“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这两句则写了将士披挂上阵,冲风冒雪奔赴前线的情景。A项说法有误。
(二)7. (3分)C 【点拨】A. 动词,听到/动词,使……听到;B. 副词,大约/动词,答应;C. 副词,都是“更加”的意思;D.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疑问代词,哪里。
8. (1)(2分)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2)(3分)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
9. (2分)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10. (4分)(1)【甲】清澈,【乙】湍急(水势峻急)。(2分)
(2)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以欣赏山水为乐。)(2分)
【乙文参考译文】
钴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潭的潭岸边,因此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积越多的官租私债,想在山上锄草开荒,更换住处,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来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潭?
三、(一)11. (2分)B 【点拨】B. 由材料二图示可知,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将演讲信息传达给听众,听众又将情况反馈给演讲者,因此这里体现的是双方面的影响,选项中的“产生单方面的影响”表述不正确。
12. (3分)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1分) ②论证充分(1分) ③语言亲切(1分)
13. (3分)①激昂慷慨、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1分)
②他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志(1分)
③既愤怒又轻蔑(1分)
(二)14. (4分) ①生活费超前花光,“我”回家要钱(1分)
②父亲没有将岩耳全部采摘下来趁着高价卖钱(1分)
③担心(提心吊胆)(1分)
④沉重(愧疚)(1分)
15. (3分)运用神态描写,通过“欲言又止”“不满”等词语(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因听说“我”又要钱而难受、生气的心理,暗示了“我”家庭条件贫困,父母挣钱不易(1分),为后文写父亲冒险采岩耳做铺垫(1分)。
16. (3分)“重”是“重量大”的意思,与前面的几张鲜艳的钞票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父亲采岩耳的危险和艰难及这几百元钱的来之不易(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之情(1分)。
17. (3分)运用了插叙(1分),插入了父亲以前在工地干活儿得病后不能干重活儿的经历(1分),交代了父亲当“耳客”的原因,为下文写父亲冒着生命危险采摘岩耳维持生活和供“我”上学做铺垫(1分)。
18. (4分)示例:本文中的父亲为了贴补家用、供养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上采岩耳给儿子挣生活费(1分);《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去车站,艰难地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1分)。两篇文章中的“父亲”都用行动表达了对儿子的爱(2分)。
(三)19. (2分)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
20. (3分)(1)提出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 (1分)
(2)列举孔子、高尔基、郑成功、季羡林好读书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该段的观点(1分)(3)得出结论: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1分)
21. (3分)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列举了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开始坚持读书的事例(1分),与第③段“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的观点相一致,能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该段观点(1分);材料二则引用了鲁迅的名言,与第③段观点不一致,不能证明该段观点。所以材料一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1分)。
22. (3分)(1)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1分)(2)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1分)(3)边角料时间随意浏览(1分)
四、23. (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