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10 14: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以下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①鲜花怒放;②行星移动;③骏马奔驰;④小桥流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从宏观到微观,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下列与其他能量形式不同的是( )
A.奔跑的猎豹 B.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
C.龙卷风 D.电闪雷鸣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多个环节,在体育课的掷铅球活动中,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于是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体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4.用拉伸的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 C.与真实值相等 D.无法判断
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传播速度将变大
B.歌唱演员“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D.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6.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的声波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8.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控制空调的各项工作状态的
B.天空的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时遇到水滴发生的色散现象
C.电视机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成的
D.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9.甲、乙两车同时向东出发,它们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下了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的时间t,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B.前2s,甲车比乙车快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 D.在时,甲车与乙车的路程相等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所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把石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石块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改变小卡片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色
D.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减小声音的音调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小颜同学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是、、、,这组数据明显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剔除错误数据,多次测量求平均,他这样处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
12.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____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__________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
1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测量船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利用声呐向海底发射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如果经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
14.如图所示是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从图中可知______物体先开始运动:甲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是______;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15.小明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了部分数据,他此次步行6000步所用时间是50 min,假设每次步长均为0.5 m,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该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12分)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中需要用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2)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用表示)。
(4)如果在实验中小阳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他测得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7.(10分)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8.(10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前一半路程用了,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多少秒?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少?
19.(10分)一根长铁管的长度为,小华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红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小红听到第一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来的;
(2)小红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鲜花怒放是生命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行星移动、骏马奔驰、小桥流水这三种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属于机械运动的是②③④。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奔跑的猎豹、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龙卷风都具有与运动有关的能量。电闪雷鸣具有与电有关的能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属于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体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拉伸刻度尺,刻度尺实际长度变大,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水中的声速大于空气中的声速,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A错误;
“引吭高歌”指的是大声唱歌,其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B正确;
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我们认为静止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就可能是运动的,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止的物体可以作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B错误;
C.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平时不提参照物,是默认以大地或固定在大地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故C错误;
D.坐在船上的人,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所以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汽车配置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m/s,超声波也是声音,所以超声波的速度约是340m/s,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CD
解析: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A错误;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电视机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成的,故C正确;
D.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为七种色光,故D正确。
故选:BCD。
9.答案:ABC
解析:A.由图可知,甲车2s通过的路程为20m,则其速度为
故A正确;
B.前2s,乙的速度
因此前2s,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正确;
C.由题意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因此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时,,,所以甲车与乙车的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BC。
10.答案:AB
解析:A.甲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即越大,故A正确;
B.乙图中,把石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石块发出的声音,说明水(液体)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
C.丙图中,改变小卡片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卡片的振动频率就发生变化,即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错误;
D.丁图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B。
11.答案:17.62cm;不能
解析:由测量结果知:17.62cm与其他三个测量数值比较偏差太大,所以此结果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
12.答案:时间;直线
解析:“日晷”是利用观察晷针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故“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13.答案:超声波;3000
解析: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这是声音传递信息;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该处的海深:
14.答案:乙;2;0.75
解析:分析甲、乙两物体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发现,甲从第2秒开始运动,乙从0秒开始运动,所以乙物体先开始运动。
分析图像可知,甲物体从第2秒到第6秒运动8米,则甲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
0~8s内,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6m,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15.答案:1;1 s运动的路程为1 m
解析: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 s运动的路程为1 m。
16.答案:(1)刻度尺;停表;;(2)小;(3);(4)偏大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因此需要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2)实验中应控制斜面坡度较小,则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较慢,运动时间会长些,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为
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得,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如果在实验中小阳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不会影响路程测量,会导致时间测量偏小,根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17.答案:(1)小;(2)大;(3)小;(4)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4)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答案:10m/s;40s;40km/h
解析: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由得,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19.答案:(1)铁管;空气
(2)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
解析:(2)由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铁管中的时间为
两次声音间隔的时间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