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5: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2课,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的革命形势要求着一个统一政府的诞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本课在内容上不仅承接上一课《辛亥革命》,还为下一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做好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初步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等等内容,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体会革命党人的爱国主义等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知道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视频,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结合材料分析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通过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教学难点 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在这样的革命形势发展下也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中华民国诞生了!中华民国诞生的意义是什么?袁世凯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又是怎么制定的?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本课内容。 复习旧知,初步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 复习导入并叙述本课知识大纲,自然而然引入本课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二) 新课讲授 壹·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出示武昌起义胜利后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武昌起义后的形势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 【讲授】出示临时总统选举图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提问】出示选举图片和文字材料。十七个省代表于南京集会,要在三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结果如何?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临时”总统吗? 【回答】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回答】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回答】因为全国还有未独立的省份。 了解武昌起义后的形势,探究中华民国创建的背景,培养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清“临时”一词的由来,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中华民国建立 出示中华民国建立知识表格,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48页,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自主学习课本,回答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总统、副总统、国旗、机构、纪元、性质、意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
3.民国纪年法 用公元纪年法和民国纪年法分别表示年份,引导学生探究两种方法间的换算。 【讲授】民国纪年取代帝号纪年,反映了“民主观念对帝王观念的否定”。 合作探究,得出公元纪年法和民国纪年法的两种换算方式。 合作探究,知道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培养时空观念。
4.改革措施 【提问】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产生了 积极影响。你们都知道有哪 思考并积极讨论中国民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颁布的措施。 图示中华民国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些措施吗? 出示课件,展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改革措施。 出示文字材料,请学生材料研读: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秉承怎样的外交政策?你又是如何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的? 材料研读,讨论回答: 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有助于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其人 【过渡】出示袁世凯人物介绍。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依旧巍然挺立,为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进行了交涉。 出示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任务: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初期革命党人面临的局势。想一想,孙中山为何会让为给袁世凯。 出示清政府、立宪派和旧官僚、外国列强、革命党人多方对袁世凯的态度,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初期革命党人面临的局势。 初步了解袁世凯。 观看视频,围绕视频内容思考问题。 知道中华民国成立初期革命党人面临的复杂局势。 通过人物简介,快速认识袁世凯其人。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过程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概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出示清帝退位诏书图片。 【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什么? 出示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讲授】至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回答】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回答】第二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回答】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回答】第三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归纳概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步骤,知道这一史实,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3.清帝退位 【提问】出示清帝退位图片。清帝何时退位的?清朝统治何时土崩瓦解的? 【回答】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袁世凯最终答应孙中山提出的条件了吗?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袁世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是什么?看一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说得准。 【回答】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最后,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回答】外因:袁世凯掌握军队和实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实力弱小。 小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卦能动性,调动学习兴趣。
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出示两幅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50页,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概况。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思考约法颁布的目的。 【回答】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2.内容 出示约法内容,请学生研读材料,概括约法的主要内容。 出示图片,图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民国政府中央权力运行示意图,提问学生从中能体现出约法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回答】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回答】三权分立、主权在民,防止专制独裁。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图示法,直观明了。
3.意义 【提问】出示图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评价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请评价辛亥革命? 【讲授】由此也可见,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从功绩和局限性评价辛亥革命。 【附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培养辩证思维,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三)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赶跑了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框架式思维导图。
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新文化运动冲击旧思想、旧文化,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为下一节新课学习作铺垫。
九、随堂练习 5道单项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