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5: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1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一、二单元的史前时期、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下启后几课秦汉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课子目分为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主要讲述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内容,因此本课讲授内容设置共分为以下三篇:函谷东出四海一——秦灭六国、百代皆行秦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有助于学生通过小标题理解本课的知识脉络和大体走向。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先前6-8课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百家争鸣中各个学派的主张等内容,这为学生理解新内容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虽然接触历史学习不久,但在以往的锻炼中,也能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是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对于一些难度适中的历史问题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学习等方式得出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史料的选择,既要有一定难度,也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战争的推动等是历史演进的重要因素。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对秦朝统一的历史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和意义。(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秦朝统一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认识到统一对于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教学难点 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思维导图法。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出示有关秦帝国的影视图片 【导入】战国后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秦齐楚燕赵韩魏七国之间你争我夺,秦国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认真听讲,走入本课学习。 展示影视剧的图片,贴近学生日常娱乐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函谷东出四海一——秦灭六国
1.背景 出示三则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回答】①民心归一: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②秦国实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③雄才大略: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 出示地图,请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本54页内容,回答秦灭六国时间和顺序。这样的灭国顺序体现了秦国什么样的战略? 拓展秦灭六国顺序口诀:喊赵薇去演戏。 【回答】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秦国的策略是策略:远交近攻。 记忆口诀。 结合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拓展口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便记忆。
秦朝建立 【讲授】出示地图。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近550年间,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秦穆公春秋称霸、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终于实现逆袭!!请结合课本和地图,找到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回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都城在咸阳(今陕西西安)。 认真听讲,提高学生专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意义 出示三幅地图,请学生论从史出: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回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贰·百代皆行秦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2.目的 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探究环 得出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节,总议题是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分议题是应对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分别要加强什么权力? 【提问】所以,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的结论。 【回答】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
3.皇帝制度 【过渡】出示图片。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你们知道皇帝制度的由来吗? 出示三则史料,请学生史料研读,发现皇帝制度的特点。 【回答】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 【回答】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研读、史料实证能力。
4.三公九卿制 【讲授】出示图表。皇帝之下,设有三公,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将课件上的“三公九卿制”补充完整。 【讲授】三公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君主专制。 【回答】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 有助于学生理解三公九卿制。
5.郡县制 出示对话材料,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完成对话。 【引导】如何管理疆域辽阔的秦朝,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分封OR郡县?你会如何选呢? 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向同学介绍郡县制,并请同学围绕课件上的内容思考郡县制的意义。 知识拓展环节 请学生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讨论说一说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示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述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概括说:百代都行秦政制。“秦政制”指什么?有何影响? 角色扮演,思考问题,回答郡县制。 【回答】郡县制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回答】从目的上看,两者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从性质上看,两者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回答】划分原则不同,分封制按血缘关系划分,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分封制世袭,郡县制不世袭;分封制与中央关系相对独立,郡县制直属中央管理。 【回答】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角色扮演,代入历史情境,有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 合作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图示制度,直观明了。
叁·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
出示漫画,代入情境:为彰显自己的威望,秦始皇打算来一次全国巡游,然而巡游回来的秦始皇却非常愤怒……秦始皇都为何愤怒呢? 面对这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让我们来一一学习。 依次出示材料,请学生回答秦统一的措施。 材料1:史料和图片 材料2:货币图片 材料3:度量衡照片 材料4:地图和文字材料 材料5:地图和史料 材料6:焚书坑儒图片 对学生行为予以高度赞扬,并对焚书坑儒等名词简要解释。 知识拓展环节 【引导】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你怎么看呢? 【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车轨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边境危机。 【回答】文字上,统一文字小篆。统一文字,制定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回答】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回答】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回答】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回答】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回答】思想上,焚书坑儒。 开放式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知道要公正客观地去评价秦始皇。 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秦统一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图片和地图等方式,概括秦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素养。 引导学生以客观公正,辩证的态度看待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
(三)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商鞅变法,秦王嬴政知人善任,最终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方面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认真听讲,完成思维导图笔记。 对本课内容作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九、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