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新课导学】
“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士、农、工、商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遇到了不同的困境与困惑。首先让我们回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发展,以及思考这种繁华背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农:饥饿的盛世
材料一: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江南和华北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植棉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发展蚕桑业,福建、广东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种植。
材料三:谈参者,吴人也···居湖乡,田多洼芜···参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豕,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塍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植菰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鸟凫昆虫之属悉罗取,法而售之,亦以千计······视田之入,复三倍。
——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
思考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总结农业的盛世体现在哪里?
材料四: 资源危机
图1
年份 1651 1766 1812
耕地数(亩) 约2.9亿 约7.4亿 约7.9亿
人口数 约0.1亿 约2.1亿 约3.3亿
图2
思考2:根据图1和图2,思考农民为何在盛世中饥饿?
工商:穷国的顺差
材料一: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周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嗽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材料二:据记载,清代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杭州东城更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江宁织缎之机有百余种名目。
材料三:
思考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总结手工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材料四: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逐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綮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敦煌洪氏通宗谱)卷59
材料五: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睦族,收贫乏。
——《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材料六: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
材料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思考2:根据材料四至材料六,总结商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材料八: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利玛窦(传教士)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永乐朝 《永乐大典》
清朝 康熙朝 传教士帮助绘制全国地图
乾隆朝 《四库全书》
材料九:
珍妮纺纱机
思考3:根据材料八、九,分析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区别在哪?
士:因循与躁动
明清社会生活在因循传统中孕育这躁动,躁动推动者传统社会的瓦解,二者共同后成立明清社会生活“承古萌新”的特征。
材料一: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材料二: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材料三: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思考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概括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思考2: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体论
方法论
哲学范畴
材料四: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焚书》
材料五: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续焚书》
材料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夫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必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
——李贽《明灯道古录》
思考3:根据材料四至材料六,概括李贽的“离经叛道”体现在哪里?
材料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八: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九: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日知录》
思考4:根据材料七至材料九,分析三大儒的思想进步体现在哪里?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明至清中叶在经济与文化等领域的变化。体会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度在商业浪潮下的巨变,士农工商或因财富而兴奋,或为生存而焦虑的各色人生。请大家回顾士农工商面临的新与旧的转换、在机遇与困境的困惑。
四民 旧 新
士
农
机遇 困境
工
商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