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并提出具体的任务与问题,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动手解决问题,最后自主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13课。本单元第12课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明朝建立至明清易代的相关史实,本课着重说明清朝的政治统治、疆域奠定、社会危机等相关知识,第14课则拉通时间线,补充说明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将本课放在整本教材中观之,它起到一个重要的转折性作用,一方面清朝前中期迎来了盛世局面: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城市发展、交通便利、版图奠定,以小农经济为根本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状态;而另一方面却暗藏危机:人地矛盾升级、贫富矛盾突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中国逐渐落后于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潮流。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清朝前中期的重要特性——盛世与危机的一体两面性。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清朝前中期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初步学习,社会上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较为常见,学生对该时期较为熟悉,兴趣度较高。但因初中学习的知识仍相对零散,学生理解停留在较浅层面,未建起系统的抽象思维体系。学生对于军机处的影响、疆域奠定的意义与中国面临危机的原因等抽象性知识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取地图等图片材料,阅读文字材料等途径,在自主探究中归纳出清前中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进而归纳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认识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的特点,辩证地看待君主专制强化的双重影响。(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初步比较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西方新兴工业文明,感悟盛衰之鉴,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公民。(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其特点与影响。教学难点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措施与意义、清前中期鼎盛与危机并存的社会状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叫魂”案件的发展过程:从地方性偶发剪辫勾魂事件发展为全国性妖术恐慌,波及范围上至官场,下达社会群众。介绍本课学习主题和主要任务: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透过“迷案”看盛世。 结合课堂预习内容思考:当时“恐慌”是如何产生并快速传播的? 以“叫魂”案件为引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出妖术恐慌的两个重要范围——官场和社会,为后续的任务布置做铺垫。“迷案”指代1768年3月至10月发生的“叫魂”案件,本课以“迷案”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盛世的一体两面性,让学生看见盛世各方面的表现及特点与其背后暗藏的危机,为近代史的学习埋下伏笔。
【任务一】透过迷案看官僚系统的高效与腐败(第一大组学生领衔学习) 任务一与任务二的发布均在课前提前布置,以导学案形式分发材料,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清前中期的官僚系统?邀请第一大组学生代表展示完善官员-皇帝联系示意图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密折制度有何特点。以生活中的“微信”直接联系打比方,让学生理解密折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利于皇帝对官僚系统直接控制。展示宫殿位置分布图、文字材料、军机处内部照片等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讨论:为何军机处标志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引导学生先从总结军机处的特点入手,然后绘制此时期中枢权力机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皇帝需要高效运转、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疆域版图的扩大,皇帝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请学生根据清朝疆域版图自主归纳清朝疆域开拓巩固的措施,并完成内陆管理方式、疆域四至相关信息填空。在基础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统治者在采取不同边疆政策时考虑到了哪些因素?学生发现有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历史因素、国家主权因素等等。进一步追问学生,清朝的疆域治理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何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感受到最高统治者的边疆治理智慧,理解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高效传递皇帝意志的官僚系统背后,地方官员面对“叫魂”迷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平息事态和夸大上报,夸大上报者借此机会向皇帝邀功,皇帝得知了部分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官员的上报后,产生了极大的焦虑,他害怕自己失去了对部分未上报地区官员的掌控,于是向未上报地区官员施压,导致未上报地区官员被迫开始“彻查”本不存在的“迷案”。高效的官僚系统反而放大了官僚系统的过度反应,而这一切又来源于皇帝自身的过度反应。说明官僚系统的过度反应来源于皇帝的过度反应,“迷案”中的剪辫细节触动了乾隆敏感的神经,剃发留辫作为清朝满族统治的一个关键意象,剪辫则代表着对统治合法性的动摇,这使得皇帝过度反应,将这场社会妖术危机定性为政治危机。作为异族统治者,清朝统治者始终担忧自己的政权合法性受到威胁。有一次雍正微服私访,翻书时微风拂动书页,书生见状吟道: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没想到这一句话惹得乾隆大怒,将其诛杀。这样的文字狱在清朝屡见不鲜。这是统治者对思想的严格控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贪腐之风屡禁不止,变本加厉,威胁统治,政治生态遭到极大破坏。为了应付皇帝的过度担忧,腐败的官僚系统只得欺上瞒下,捕风捉影交差,在高效的“官僚系统”作用下,恐慌从东南地区快速弥漫全国。提出问题:官僚系统的恐惧来自皇帝对“剪辫”的担忧;底层百姓的恐惧来自何处?对任务一的探究进行思路梳理和总结。 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完成示意图的绘制补充。第一大组学生推选代表展示完善官员-皇帝联系示意图的过程,进一步思考密折制度有何特点。根据材料讨论:为何军机处标志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然后合作绘制此时期中枢权力机构分布图。思考:为何皇帝需要高效运转、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疆域版图的扩大,皇帝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清朝疆域版图自主归纳清朝疆域开拓巩固的措施,并完成内陆管理方式、疆域四至相关信息填空。在基础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思考:统治者在采取不同边疆政策时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自主总结清朝的疆域治理体现出的特点,感受到最高统治者的边疆治理智慧,理解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辩证看待清前中期官僚系统,梳理任务一课堂学习逻辑结构,进行简要小结。思考:官僚系统的恐惧来自皇帝对“剪辫”的担忧;底层百姓的恐惧来自何处?认识到“迷案”的快速发酵扩散是高度集权下的空转,官僚系统的高效上传下达背后的腐败与消极影响。 将必要材料和思考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为课堂做好准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表达能力。以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问题解决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军机处的特点和重要影响。设计问题链条,逐层深入,从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到抽象知识点的解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以清朝版图作为材料,以“左图右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官僚系统的高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以示意图方式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以问题形式引出第二部分内容,以问题驱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教学内容的第一板块进行及时性总结,以示意图形式梳理思路。
【任务二】透过迷案看盛世社会的繁荣与不安(第二大组学生领衔学习) 任务一与任务二的发布均在课前提前布置,以导学案形式分发材料,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清朝前中期的盛世之“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盛世滋生图》,找出图中让人感受到“盛世”之“盛”的细节,提示学生总结“盛世”有何具体表现。根据图片,进一步提出问题:繁盛背后暗藏怎样的不安定因素?将盛世的表现与可能存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联系起来。给出补充材料:从1655年至1766年清朝人口数量变化及每口平均田数变化统计表,引导学生讨论繁盛背后暗藏怎样的不安定因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推理:人口激增后人地矛盾突出,底层百姓生存压力上升,经过综合因素影响,起义频发,社会流民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清朝人口膨胀而资源增量有限,生产方式未有效革新,生产效率未发生质的变化,可以得知类似事件的产生其实具有一定必然性。“叫魂”迷案在半年之后不了了之,但清王朝的危机不会因为迷案的结束而消失,在官僚体系的高效与腐败之下,在盛世社会的繁荣与不安之下,暗藏怎样更大的危机?将英国对中国所提要求与中国拒绝理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回应暴露出怎样的心态?这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比中外同时期历史大事记,发现工业文明蓬勃崛起,而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文明则逐渐走向落幕,说明清政府在用旧办法解决新挑战,这样会的局限性又会给清朝带来怎样的更大的危机呢?为后续近代史部分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盛世滋生图》,找出图中让人感受到“盛世”之“盛”的细节,总结“盛世”有何具体表现。再次细致地观察图片,挖掘盛世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结合教师给出的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学生总结得出中国自居天朝上国,固步自封、不愿接触新事物,从而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事实。梳理中外同时期历史大事记时间轴,并进行对比。 将必要材料和思考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为课堂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根据历史图片上的具体细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图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辩证思维看待历史图片所蕴含信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高效读取表格信息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形成完整逻辑链条。引导学生认识盛世社会下的繁荣与不安,建立学生的立体认知。将同时期中外进行对比,挖掘“迷案”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初步比较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西方新兴工业文明,感悟盛衰之鉴,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对全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本课明线与暗线的逻辑思路,引出清朝统治在“看得见的危机”之下还潜伏着更大的“看不见的危机”。 回顾总结全课内容,与教师共同完成全课逻辑结构图。 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性总结,以示意图形式梳理思路。
作业布置 阅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一章《中国盗窃传奇》,结合本课知识点,以地方巡抚身份撰写调查汇报。 将学生的知识性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及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挖掘历史信息,并思考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利于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提升历史感知力,为下一节课的讲授做准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感性感受和以教师为引导的理性知识总结归纳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活动开展深度有限,不够完整、深刻,且稍显单调,基本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小组讨论回答,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弥补这一不足;在面对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问题上,体现还不到位,能力培养还不全面。部分内容可以体现新课标的需要,但整体上还需要进行调整。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