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从中国禁毒史看》教学设计
设计人:赣南师范大学 郭瑞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过程传授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用性、主体性、双向性、自主认知性等特点以及问题型、发现型、教学对话、课堂讨论等基本方式。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流畅性、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破解认知矛盾、提升学习热情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其弊端也会逐渐暴露: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问题的有效性难以把握,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代史内容的第一课,也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一课。本教材中国近代史共有四个单元内容,本课为晚清时期以及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乃至整学期教学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分为三课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重要历史事件。属于近代危机开端、国家出路探索、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救国三步曲;也属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列强侵略三部曲,形成了本单元的主要线索。 本课分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三部分内容,教师将以中国禁毒史的角度对内容进行编排,以问题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结合教材子目,探究鸦片走私的原因,禁毒的目的、过程、结果,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个部分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从禁毒史的角度分析本课内容,既能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展现我国禁毒运动的不懈努力;也能让学生感悟毒品的危害以及禁毒工作的不易,开展禁毒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中国近代晚清历史已有了初步的架构性认识,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但认知较为片面,对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的发展矛盾认知还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图片、文字等史料,绘制图表,使学生更有逻辑思维,形成历史理解。 学生在平时也进行过禁毒教育,本堂课结合同学们了解的历史事件进行补充拓展,丰富学生对禁毒运动的理解,有利于爱国教育的开展。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正确评价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阅读地图、时间轴等,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下理解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的时空背景与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以及史料拓展等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丁戊奇荒的原因、禁鸦片的原因、虎门销烟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史料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能够解释其原因和表现,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的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学习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相关主张以及的代表著作,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将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禁毒史结合,感悟中国人民禁烟禁毒的决心,进行爱国主题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鸦片贸易合法化问题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资源与方法
教学资源 视频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文献材料分析法
板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 ——从中国禁毒史看 任务一: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 社会状况差异 任务二:两次鸦片战争 任务三:开眼看世界到如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倘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已经找到了从相对繁荣的东部省份去往美国的路,而一旦这条路向他们开放,他们将会从被饥荒侵袭的北方地区倾泻而出……中国人问题可能迅速成为美国未来比黑人问题更大的威胁……一旦中国人开始潮水般涌入,就很难知道何时它才会停止…… ——1878年2月20日《纽约时报》 通过纽约时报的评论设问: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历史事件?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通过材料引出学生不太了解的历史事件,拓展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设置悬念,引出丁戊奇荒
教师公布答案:丁戊奇荒 通过讲述来大致介绍其内容和影响: 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至四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展示材料并提问:丁戊奇荒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前一则材料分析其自然原因:连年干旱,庄稼歉收。 展示材料二: 晋民好种罂粟……几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以致亩无栖粮,家无储粟,丁戊奇荒,其祸实中于此。 ——张之洞《禁种罂粟片》 讲授容易被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滥种罂粟,粮食减少。 过渡句:罂粟,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我们更为耳熟的名字,就是其制品——鸦片。自从外国资产阶级将传入中国,鸦片在中国近代危害中国社会百余年,与此同时,禁烟禁毒运动也在不断开展,同其展开斗争。今天,我们就从中国禁毒史的角度来学习两次鸦片战争。 阅读材料,分析原因 介绍丁戊奇荒的原因,通过原因之一——滥种罂粟引出本课主线:中国禁毒史
任务一:从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状况差异 探究鸦片走私的原因 问题1: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状况有怎样的差异? 首先,通过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现象解释课本上的学习聚焦部分: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其次,利用时间轴形式的15‐19世纪中外大事计 ,结合学生平时的积累和所学,回答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不同背景,补充表格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内容; 拓展知识,明确历史事件的必然性 通过分析对比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的差异,表明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问题2:英国为什么要走私鸦片? 通过带领同学以流程图的形式分析走私鸦片的原因: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跟随老师一步步分析走私鸦片的原因 通过流程图,环环相扣,更加有理有据的分析走私鸦片的原因,便于学生理解
任务二:从两次鸦片战争 探究禁毒的目的、过程、结果 问题1:为什么要禁鸦片? 通过文字材料及表格分析禁烟的原因: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损害人民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白银大量外流,进而加重人民负担 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 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政治腐败问题严重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禁烟的原因(鸦片的危害) 通过文字及表格材料分析原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概括史料的能力
过渡句:鸦片走私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禁烟运动刻不容缓。 问题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教师讲授虎门销烟的过程 1839年6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收缴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国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点明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走私活动,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结合课本及讲授,学习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 初中对虎门销烟已有较详细的学习,因此此部分以学生自主回忆为主,强调虎门销烟的意义
教师讲授: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结合图片,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及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问题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内容、影响是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学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补充解释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合图片,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学等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图文结合,更加生动的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另外该部分在初中也有所涉及,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问题4:战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是怎样的? 展示材料: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并未就鸦片问题达成实际的协议,只是在《南京条约》签定后,由中国的钦差大臣耆英和英方特使璞鼎查达成了非正式的“默许”鸦片走私的协议。清政府其后也并未放弃禁烟,仍陆续颁布了一些内禁措施。而当时鸦片贸易的实际情形则是鸦片大量走私。对外,欲禁不能;对内,则“名虽禁而实害仍存”,且发展得愈来愈烈。 ——傅娟《19世纪中英鸦片贸易合法化探析》 提取材料信息:达成了非正式的“默许”鸦片走私的协议。然而并未到达侵略者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从而引出列强修约的要求。 问题5:列强要求修约是否合理? 展示材料: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遗员到来,另有异议。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 经此议定之后,该大臣等务当告以大皇帝相待以诚,所求无不允准,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汝国亦应以诚相待,断不准再启兵端。 ——《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编》 1854年,英国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内容,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美国提出全面修改《望厦条约》内容,英法提出同样要求,仍被清政府拒绝 问题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是怎样的? 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为扩大侵略权益(将中国变成原产地和市场,谋求在华全面的政治、经济利益) 主要原因:为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直接原因:提出修约,遭到拒绝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及结果 补充:大沽口之战:清军在此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在大沽口递交的修约要求中出现“将鸦片土一项准其进口,报税公允”的条款。这是英国第一次在两国交往中将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付诸文字。 问题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内容、影响是什么? 通过表格的形式讲授《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问题8:条约满足列强的要求了吗? 展示材料: 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中的有关原则规定,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所谓戒烟者,原戒的是洋药,本不是戒的本土。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向来洋药不准通商,今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准其进口,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只准在口销售,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其如何征税听凭中国办理。嗣后遇修改税则,仍不得按照别货定税,只准照新章买卖,敢违此例,所运货物,全罚入官。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说明此时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鸦片贸易实现合法化。 问题9:为什么鸦片贸易能合法化? 展示材料: 1858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奏请征税开禁,他认为:“鸦片烟我虽有禁,彼则仍然贩运,今欲改其名而弛其禁,则内地匪徒不至于聚众护送,酿成巨患,其利系在我,于夷酋夷商均无出入。” 财政困难,纳税需要 即使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鸦片贸易在动乱中稳步增长到了这种程度,外国和中国的鸦片进口商联合要求条约口岸的保护” 。正如马克思所说,五口通商时期,“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 ,对华鸦片贸易进入了鸦片贸易史上的“黄金时代”。 ——付娟《论五口通商时期的鸦片走私及英国对华鸦片政策的确立》 鸦片走私屡禁不止 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回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 学习《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要求以及列强修约的合理性等细节入手第二次鸦片战争,贴近本课主线,关注细节问题,便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锻炼学生辩证思维 补充大沽口之战细节,以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第一次文字表述等细节,连接主线,使课堂结构更明晰 延伸鸦片贸易合理化问题,以此问题来深化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
问题10:两次鸦片战争会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变? 通过中国历史上五次重要的历史转型期这一概念性问题来讲授两次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巨变 展示材料: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明确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两个重要概念 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后社会发生的巨变: 社会矛盾:地主VS农民→封建统治者VS人民大众;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 社会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贸易体制:朝贡体制→条约体制;行商体制→口岸体制 思想观念:改变传统天朝上国的观念,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通过四道真题巩固这一重要知识点 明确概念; 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后社会发生的巨变 从概念入手,加强知识的严谨性,锻炼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把握;通过真题学以致用,将概念放到实际题目中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任务三:从开眼看世界到如今 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问题1:开眼看世界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讲授三位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问题2:面对如今我国的禁毒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做? 教师讲授新中国成立后禁毒工作的成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我国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发布后,各级政府坚持严厉惩办与改造教育相结合,收缴毒品,禁种罂粟,封闭烟馆,严厉惩治制贩毒品活动,八万多名毒贩子被判处刑罚,2000万名吸毒者被戒除毒瘾,并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罂粟种植。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1953年,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消灭了前人未能消灭的陋习。”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整整30年的时间,我国毒品问题出现了一个由滥到治的相对稳定期。 然而,当今中国还面临着巨大威胁: 国际贩毒集团渗透,毒品犯罪死灰复燃; 国际娱乐大麻合法化的逆流出现; 2011年,毒品政策全球委员会(GCDP)宣布:“全球禁毒战争已经失败”…… 总结: 百年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西方列强看中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对我国进行惨无人道的鸦片倾销,一场硝烟弥漫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中国人深受其害,沉迷于鸦片中醉生梦死,失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理智、骨气和反抗,麻木冷血地看着列强对我们进行疯狂的掠夺而不为所动。因为鸦片,国民赢弱;因为毒品,山河破碎。 禁毒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建一个无毒、健康的未来! 学习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禁毒工作的成效以及如今面临的威胁,感悟禁毒的意义 感悟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认识到遵循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唯物史观 通过讲授禁毒工作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感悟中国禁毒工作的不易,培育爱国情怀;同时呼吁学生们共同努力,为禁毒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
以中国禁毒史的视角讲授本课,角度新颖,趣味性和反思性更强,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更有帮助; 以丁戊奇荒导入,在拓展知识的同时连接旧知,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但要注意引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 本课在处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战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部分与初中知识重合,要注意新观点和细节问题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