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6: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再起云涌——危机与出路》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互动型的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从而上升家国情怀。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紧接两次鸦片战争,是列强侵华的深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也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近代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本课时分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第一二子目是民族危机下寻求出路的探索,第三四子目是前者出路未能挽救危机之下,列强不断侵华导致危机不断加深,课时之间、子目之间相互联系。学生情况分析初中教材比较详细地介绍的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但是影响部分阐述较少;而在讲述中国各阶层的救国方案的探索中,重点突出了洋务运动,因此,在高中教材中展开时在具体战争事件等内容上可适当点拨即可,而在条约的影响及历史事件间的联系上可再讲透,加强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探索救国出路的努力及其局限性,思考当时国家的出路在何方。能通过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展示文字、地图等资料,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的进步与局限,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阅读史料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通过表格及史料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及救亡图存的紧迫性,从而认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探索救国出路的努力及其局限性(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实及各阶层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教学难点对寻求国家出路探索的努力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课本地图 思维导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
板书设计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再起云涌——危机与出路一、危机不断,寻求出路(一)浩浩荡荡“天国”路——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二)自强求富“中兴”路——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C60S—90S)二、危机四起,路在何方(一)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二)瓜分狂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两张图片趣味引入新课 回忆人物及其阶级思考两者关系 让学生迅速回忆其对立身份及两人所处社会背景,突出两者为救亡图存作出的共同努力,引出危机不断加深下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危机不断,寻求出路 学习任务一:探究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能否找到救国之路?(一)浩浩荡荡“天国”路——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展示问题:学者秦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请结合材料说说理解。突出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2.展示两段文字材料,分析太平天国施政纲领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突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展示三段文字材料,理解材料中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分析“天国”路是否能成功,以其局限分析其失败。(二)自强求富“中兴”路——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C60S—90S)4.展示洋务运动相关表格结合教材,利用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其影响。突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5.展示“学思之窗”及文字材料,分析“中兴”路是否能成功,以其局限分析其失败原因。 1.回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体概况2.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3.回忆思考洋务运动的整体概况4.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 通过文献资料及所学,了解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所作的努力,理解其进步性与局限性,锻炼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2.通过图表及材料,了解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所作的努力,理解其进步性与局限性,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落实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二、危机四起,路在何方 学习任务二:思考19世纪60年代以来,危机四起,列强如何进一步蚕食中国?国家出路又在何方?1.展示问题:阅读教材,列表格概括清廷面临的边疆危机及其应对方式。突出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宗藩体系逐渐死角,危机进一步严重。2.展示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表。结合所学,分组讨论当时中国有没战胜的可能?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图片资料及所学分析,多角度思考,加深对史实的认识与理解。3.展示文字材料及“学习拓展”,结合材料概括有哪些有利因素推动国家出路的新探索?(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思考)理解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在出路探索的努力中,分析其中引起出路新探索的条件,从而认识到关键事件中的相互联系。 1.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2.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2.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关键知识,请用图示表达知识点间的关系。民族危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 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 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其他学生点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适应新课改,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本节课最大亮点,就是利用任务驱动围绕“危机与出路”层层深入教学,让学生根据所学图示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但在列强侵华中的《马关条约》的危害讲述上时间过少,未能讲清与升华具体要点,需要再改进。
PAGE
同课章节目录